中国民间有“三大青天”,即:包青天、况青天、海青天。包青天是指北宋的包拯、况青天是指明朝的况钟、海青天是指明朝的海瑞。

中国有“十大清官”,即:战国时期的西门豹;西汉的赵广汉、黄霸;唐朝的徐有功、狄仁杰;北宋的陈希亮、包拯;明朝的况钟、海瑞;清朝的汤斌。

这些大清官,无一不是竹帛留名、烜赫一时的人杰。

但是,这些大清官到底清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大多史料都给予了“清廉”二字的赞誉,却并无太多详实的记载。

然而,明末的大清官程国祥,史书对他的清廉程度却有着详实的记载。

《明史·程国祥传》载:国祥殁后,家贫,不能举火。上营葬毕,感疾卒,无嗣。

意思是说,程国祥死后,家里穷得都无米下锅生火做饭了。

古人有“贱年,饿不死厨子”、“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等说法,指灾荒时间再久,厨师也有饭吃。

清朝清官一览表(被历史遗忘的第一大清官)(1)

▲程国祥罕见画像

可是,程国祥生前曾是大明的户部尚书,管着整个国家的钱粮,而他家却是一贫如洗,可谓是“常在河边走,鞋子也不湿”,这简直难以想象。

就是这样一个大清官,在他死后不久,其子也因病去世,并且没有留下子嗣,可以说直接绝后了。

这样的大清官,这样的结局,谁看了都会感到心中堵得慌,都想骂这不公的老天。

那么,如此一个大清官,为何没有入选“三大青天”、“中国十大清官”之列呢?

看看“三大青天”和“十大清官”都是在什么年代立业,自然就会一目了然。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这些大清官,都遇到了人生中能够扬名立万的一代明君,甚至海瑞还曾有过多房妻妾,不知这能否称为清廉。

清朝清官一览表(被历史遗忘的第一大清官)(2)

▲包拯画像

可,程国祥却是立业在明末灭亡前的崇祯皇帝时代,而崇祯却并非一代明君,就算他再有能耐,又能发挥多大才华呢。

因为,纵观古今,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需要名主。否则,几乎都是明珠蒙尘,难有作为。

那么,程国祥究竟是只有其清廉而无其能呢,还是既有其清廉又有其能呢?

崇祯九年,因流寇四起、后金屡次入侵,导致军费开支激增。然而,当时却是国库空虚,兵部尚书杨嗣昌提议向各地增派税收,其实就是向广大百姓增派税收。

原本,崇祯年间就是因为连年天灾人祸,这才引发流寇四起,而一旦再次增加百姓的税收,对于老百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逼着没有活路的百姓去造反,最终必将动摇国家根基。

对于这一点,程国祥看得非常清楚,于是他当场反对,并果断提出暂借“都城凭舍一季租”的办法,便可筹集到50万两银子。也就是让朝廷向官绅大户们收取,而不是继续压榨本就生活非常贫苦的百姓。

虽然,最终因官绅们抵制,只得到了13万两白银,但崇祯却看出来程国祥很有才华,于是提拔他为东阁大学士,位居次辅。所以,人称他为“阁老”

同年冬,程国祥被升为户部尚书,管理一国钱粮。

可见,程国祥确实很有才能。

清朝清官一览表(被历史遗忘的第一大清官)(3)

▲崇祯剧照

崇祯十一年,因遭到薛国观、杨嗣昌等权臣排挤,程国祥深感“爱民有心,救民乏力”,这才无奈请辞回乡。

回乡后不久,程国祥就因病去世。去世后,家里穷得不能生火做饭了。

对此,有人感叹道:别的清官致仕后,至少还有一琴一鹤为伴,可他做了一生清官,却连一条琴弦、一根鹤毛也没有。

可见,程国祥清廉到了什么程度。

可惜,如此一位大清官,却因生错时代,甚至默默无闻到连个画像也很难找到。

所以说,程国祥是被历史遗忘的第一大清官。

其子程上办完父亲的丧事后,也因感染疾病而死,且死后无子,程国祥的子嗣就此断绝。

清朝清官一览表(被历史遗忘的第一大清官)(4)

▲大权臣、大贪官薛国观画像

当时的大明官场,从皇室、军队、宦官,到勋贵、士绅,可谓是雪上崩塌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种腐败已经从上到下全部烂透了,甚至腐败到连军饷都发不起的地步,这也是大明军队纷纷倒戈的一大因素。

所以,虽说程国祥的清廉让人赞誉,但这却并非最让人赞誉的地方,而是他那身处“贪墨横行”的官场时代,却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独善其身。

相关史料:

程国祥,字仲若,号我旋,古关(今安徽歙县)人,自幼家贫,甚至“父死,无以为葬”,靠姓李的邻居施地才将父亲埋葬。

埋葬父亲后,程国祥感激邻居,随即将家中唯一的老鹅相送。后来,人们便称李家住的巷子为“一鹅李家巷”

此后,程国祥以做牛角牛骨簪子卖钱养母。虽然日夜辛苦,却仅能糊口。十五六岁时,因受上元县知县相激,遂投师求学,发愤读书,立志“卿相”

后来,程国祥学有所成,历任确山和光山知县、大理寺右丞、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工部和户 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