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的第四年我考上了内蒙古某地的中等师范学校,15岁的我对未来的城市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父亲送我去报到,带着被褥和衣服箱子外加搪瓷洗脸盆,一路坐火车再坐火车再坐汽车终于坐上了学校接站的马车映入我眼帘的学校只有几幢旧砖房,分别作为教室宿舍食堂学校附近的百姓住宅是低矮的土房,院墙不高也是土的高低不平仿佛似睡非醒的卧龙大城市的梦想破灭了,心凉了我的学校地处是一所小县城,毗邻草原,土地贫瘠,百姓贫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那年的冬天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那年的冬天冷(那年月的冷暖)

那年的冬天冷

恢复高考的第四年我考上了内蒙古某地的中等师范学校,15岁的我对未来的城市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父亲送我去报到,带着被褥和衣服箱子外加搪瓷洗脸盆,一路坐火车再坐火车再坐汽车终于坐上了学校接站的马车。映入我眼帘的学校只有几幢旧砖房,分别作为教室宿舍食堂。学校附近的百姓住宅是低矮的土房,院墙不高也是土的高低不平仿佛似睡非醒的卧龙。大城市的梦想破灭了,心凉了。我的学校地处是一所小县城,毗邻草原,土地贫瘠,百姓贫困。

入学后的第一个冬天很快到来,来自高寒地区我的第一次体验了什么是真“冷”。学校经费有限,并且当地取暖燃料匮乏,没有煤炭,燃料有干牛粪(最好),玉米秸秆和茅草。我见到搂草的大耙子有半米宽,可那草皮稀疏得像中年大叔的头顶,哪有足够的草用来烧呢?为了上课能够伸出手来写字,也只能给教室提供一个炉子取暖。宿舍屋子不大,就烧炕取暖吧,每天两筐茅草燎一燎,烧多了炕上石板会炸裂。挨着窗户的一铺土炕挤着五个舍友,最热的炕头姐姐们让给了最小的我。窗外北风呼啸,寒气从缝隙挤进来直侵骨髓。我们几个女孩子头上裹着围巾,穿着毛衣毛裤,压着厚厚的棉被,蜷缩着身子竟也慢慢睡着了。每每早上从温暖的被窝出来前,必先默念几遍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毛巾香皂是冻住了的,放在冷水里化开擦把脸。冷水洗过的头发编成辫子,不一会辫子冻硬了,再靠体温烘干。听说伟人曾冬天洗冷水澡锻炼意志,我们偶尔用冷水擦擦身子。奇怪的是那个冬天我们都极少感冒。

屋漏偏逢连夜雨,唯一取暖的炕面石板被我们烧炸了,轰隆一声火炕塌了。找学校领导报修,修炕师傅说没有石板等找到再修。五个人避过炕上的塌陷的坑,每人三十公分地盘挤在炕的另一边报团取暖。东北有句俗语:小伙子睡凉炕全靠火力旺,我们可不是小伙子,几天就受不了了。舍友大姐成熟干练,其实那时她也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却颇有主见,说:靠人不如靠己,我们自己去找石板,附近的住家院外见过。于是夜黑风高的夜晚,五个女学生悄悄地踅摸到那家院外,屏住呼吸抬起不轻的石板竟然健步如飞了。救命的石板啊!终于有热炕睡了。不知石板的主人会怎么样骂,他大概想不到是几个女孩子,我想他知道了也会理解吧。

饥和寒如影随形,要不怎么会有饥寒交迫这个成语呢。我们师范生国家当时是每月补助16.5元的伙食费的,学校没有发给我们钱,但我们是免费吃饭的,早上大碴子(去皮的玉米粒)粥就咸菜,中午晚上大碴子干饭,一个炒菜或一个汤,没有肉。一年只有元旦食堂杀猪时学生吃一顿肉,纯肉没有菜,那炖肉真香啊!我们的胃无比期盼,就像小孩子盼过年。没有油水的三餐,导致每人饭量大增,每顿上尖的一大碗大碴子干饭,可是还没到饭点,肚子就咕咕叫个不停。这就导致我们打饭吃饭的速度都加快了,长期吃粗粮加狼吞虎咽的结果阑尾炎跟传染病似的在学校里频发。我不幸中招了,虽是慢性的,但目睹了同学急性发作的痛苦害怕了,赶潮流似的找到医生切掉了阑尾。医生每天给只给我几片四环素药片吃,我忿忿不平地问医生:“为什么不给我打针”?医生一笑:“你不用”。既然不用打针我把主动陪护的同学也赶回了学校,自己照顾自己。在医院住到第四天实在寂寞,主动出院,第七天捂着右下腹走了三里路去医院拆了线挺直了身体上课去了。刀口恢复的很好,医生的判断是对的。

大多数同学家境不好,尤其是从农村来的。最美的年华谁不爱美呢,然有的只能自己做鞋穿,有的没有换洗衣服,穿同学的过渡,有的借洗衣粉……国家刚刚改革开放,百废待兴,一群这样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在那样的环境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畅想着美好未来,互相温暖着激励着,三年的学业两年完成提前奔赴岗位。40年了,忘不了考验我们牙齿的玉芝的冻粘豆包,学军的甜杏,瑞芳大姐家的粗茶淡饭;忘不了丽华的歌声,玉梅的相机,德云缺闸少瓦盖的自行车……那两年我其实很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