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黎远康,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在他六岁那年,便与亲生母亲分别,之后的55年里,两个人再没有见过面。

幸运的是,在他61岁那年,最终找到了亲生母亲,两个人抱头痛哭,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

黎远康告诉母亲,在过去的55年里,他无时无刻不想与她见面。

甚至吃饭时,会在餐桌上给母亲留一份刀叉,55年来从未改变过。

母子之间的感情是如此要好,那么在55年前,又为什么要分开呢?

分开之后,黎远康又有着怎样的遭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黎远康和他苏联母亲的故事。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2)

黎远康的父亲名叫黎怀钰,和妻子瓦莲金娜在新疆的时候认识的,并且一见钟情。

黎怀钰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曾在一家兵工厂打工。

这段经历,让他成了机械领域的专家。

解放战争时期,黎怀钰凭借能力,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也邂逅了自己的爱情。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苏进入蜜月期,大量苏联人进入中国工作,瓦莲金娜也是其中之一。

瓦莲金娜来到中国新疆,成为了一名护士。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3)

她和黎怀钰的爱情故事,也发源于此。

有段时间,黎怀钰生病,于是在医院休养,好巧不巧,见到了在医院工作的瓦莲金娜。

两个人虽然有着国籍和文化的差异,年龄也相差很大,黎怀钰足足比瓦莲金娜大了15岁。

但这并无法阻挠他们的爱情,两个人一见钟情。

在长时间的接触中,两个人相互了解,互生情愫,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这场爱情的美好,让瓦莲金娜晚年回想起来,依旧回味无穷。

“他把我的心偷走了!”

恋爱之后,两个人很快走进婚姻的殿堂,然后两个人生下一女一男,男孩取名黎远康。

1949年之后,黎怀钰带着家人来到了东北沈阳,自己沈阳飞机厂工作。

瓦莲金娜则在长春的一所中学内找到了工作,教导学生们学习外语。

由于黎怀钰工作十分忙碌,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回家,一家人吃上一次团圆饭。

一年大多数时间,他都一个人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4)

瓦莲金娜也知道丈夫工作苦,因此从来不打扰他,工作的同时,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偶尔会带着两个孩子前往沈阳,去见黎怀钰。

这个时候,黎怀钰也会主动放下工作,陪妻子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

家庭虽然略显单薄,但十分幸福。

如果这份爱情能一直持续下去,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只可惜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就在一家人享受这份甜蜜的时候,分别,悄然而至。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5)

黎怀钰之所以能和瓦莲金娜结合,除了爱情之外,跟时代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建国之后,中苏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往来关系。

但是进入50年代后,中苏关系继续恶化。

1955年2月,苏联下达命令,要求居住在中国的11万苏联人立刻返回国内。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6)

瓦莲金娜并不想离开,但苏联还有她父母,如果放弃回国,见面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父母年事已高,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瓦莲金娜无论如何也不舍得抛下他们。

一边是丈夫和孩子,一边是父母,瓦莲金娜哪边都不想放弃,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这个时候,黎怀钰站了出来。

他不忍心看到妻子如此痛苦,于是主动提出来,要跟瓦莲金娜离婚,让妻子返回苏联。

瓦莲金娜听闻后,心如刀绞,但她也知道,根据现在的中苏关系,他们只能这样做。

但是他们离婚后,孩子怎么办?

瓦莲金娜舍不得孩子,于是提出,要带女儿和儿子回国,黎怀钰却想让孩子们自己选择。

于是,黎怀钰和瓦莲金娜将两个孩子叫到跟前。

当时两个孩子还小,并不知道“离婚”为何物。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7)

还以为父母只是分开一段时间,过段时间之后,一家人还会团聚。

最终,女儿选择了母亲,黎远康选择了父亲。

分别的时刻终于来临,瓦莲金娜带着女儿收拾行李,黎远康在一旁看,嘻嘻哈哈地笑着。

此时他还并不知道,这次分别代表着什么。

看着自己的儿子,瓦莲金娜再也忍不住,紧紧抱着他,眼泪止不住地顺着眼角肆意流淌。

黎远康虽然还小,但已经到了懂事的年龄。

看到母亲的样子,他立刻反应过来,这次分别后,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与母亲再见面了。

想到这,黎远康嚎啕大哭,祈求母亲不要走。

瓦莲金娜再也忍不住,最终做出决定,将儿子和女儿一起带回苏联,并且差一点就成功了。

瓦莲金娜登上火车时,黎怀钰正在加班。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8)

等到他得到消息时,瓦莲金娜已经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满洲里。

黎怀钰赶紧乘坐另一趟火车,赶往现场。

到了满洲里火车站后,他看到工作人员和瓦莲金娜、两个孩子,正站在站台上看着自己。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拥而泣,这一次,是真正的离别。

告别之后,瓦莲金娜带着女儿离开了。

而黎怀钰就带着黎远康坐上了相反的火车。

放在窗外渐行渐远的街道,黎远康怔怔得出神。

“只要相互思念,早晚还有见面的那一天。”

黎远康心里默默想着,却没想到这一别就是55年。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9)

分别之后,黎远康对母亲的思念与日俱增。

年幼的他无计可施,只能在地上撒泼打滚,希望用这种方式,换来和母亲的重逢。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0)

可悲的是,这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离婚之后,黎怀钰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他既要工作,又要抽出时间来照顾孩子。

谁能想象一个机械专家,居然学会了纳鞋底呢?

不久之后,黎怀钰被分配到了河南工作,黎远康也跟着父亲远赴河南,并在这里长大。

因此,黎远康几乎算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

又过了一年,黎远康到了上学的年纪。

因为他是混血儿,特殊长相,没少被同学嘲笑,但黎远康并没有放在心上。

此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出国,将母亲和姐姐接回来。

但他这个愿望,注定无法实现了。

1960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并持续地相当长一段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黎远康也渐渐长大了。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1)

他大学毕业,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将已经退休的父亲接到自己身边生活。

没过几年,父亲因癌症去世。

又过了几年,连黎远康的儿子都已经长大,找了女朋友,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但黎远康,始终忘不了远在苏联的母亲。

时间来到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一刀下,永远成为了历史。

但这并没有断送黎远康对母亲的思念,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发地浓郁起来。

辗转间,黎远康已经61岁了。

与父母和姐姐分离的这55年间,每次吃饭,黎远康都会多准备两副餐具。

不是筷子,而是刀叉,这是给母亲和姐姐准备的。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2)

他希望早晚有一天,母亲和姐姐能坐在饭桌上,和自己一起吃饭。

而这一天,终究是被他等到了。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3)

90年代后,中苏关系逐渐回暖,黎远康联系到了一些苏联人,但都没有得到母亲的消息。

2006年,黎远康退休,没有了工作的牵挂,他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寻找母亲和姐姐上面。

2000年后,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

此时黎远康已经懂得借助网络来帮助自己,失散多年的母亲和姐姐。

他没想到,重逢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2007年,黎远康参加同学聚会,无意间从老师那里得知,他儿子现在就在莫斯科工作。

如果黎远康,自己的儿子可以提供帮助。

黎远康自然是愿意,于是便和老师的儿子进行了联系,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了对方。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4)

老师的儿子听完后很感动,于是让黎远康发一份母亲和姐姐的资料给自己。

收到资料后,老师的儿子将其发给了电视台,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黎远康找回家人。

好巧不巧的是,瓦莲金娜在不久之前,也向电视台发出寻亲信息,希望电视台能帮自己。

电视台收到两份资料后进行了对比,发现重合度如此之高,顿时来了兴趣。

但电视台并没有直接通知两位当事人,而是先将资料做了对比。

确认无误后,才在没有告诉两位当事人实情的情况下,将他们请到了莫斯科。

就在黎远康先生莫斯科的时候,央视也收到了消息,将黎远康的儿子黎明请到了北京舞台。

在连线的那一刻,瓦莲金娜看到黎明,当场眼泪喷涌而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孙子。

瓦莲金娜哭着询问道:“黎远康在哪?”

黎明泪眼婆娑地说道:“父亲就在莫斯科!”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5)

之后,黎远康从舞台后走出来,抱住自己的母亲嚎啕大哭,诉说着55年的思念。

而瓦莲金娜,只是抱着自己的儿子,泪眼婆娑,仿佛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如此之快。

相认之后,黎远康在母亲家里住了一个月。

分别是,黎远康向母亲和姐姐分别要了一把刀叉,并带回家里。

虽然又要分别,但黎远康心中却无比轻松。

因为他知道这次分离只是暂时的,他们还会再见面。

不久之后,瓦莲金娜带着女儿来到了中国,黎远康带着他们,走遍了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

黎远康本想让母亲和姐姐留在中国,但两个人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回到苏联居住。

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羁绊?

跨国55年黎远康寻母(61岁黎远康远赴莫斯科)(16)

现在我知道了,除了亲情之外,别无二物。

不得不说,亲情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它能让朽木盛开花朵,也能让浪子回头,同样也能给身边人带来无穷的力量。

相信至此之后,黎远康再也不会觉得孤单。

因为他知道,无论身在何方,母亲永远都会看着他,成为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