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卢浮宫的一个特殊展品,它本身只是一个石柱,不是珍贵的材质,也没有高超的艺术雕琢,但它却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藏品,原来它上面雕刻的,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呢?它和我们现代法律类似吗?答案可能超乎您的想象,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埃及1954年发现的墓葬(苏撒发现断裂石柱)(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苏撒是一座已有8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市。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华夏文明不同,中东地区都是先有了一个个的城市,之后才出现的国家。苏撒城作为中东地区最古老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建筑遗迹和墓群,对于考古学家而言,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宝藏。

埃及1954年发现的墓葬(苏撒发现断裂石柱)(2)

1900年12月,正值寒冬时节,一支由欧洲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在队长约塞斯的领导下来到了苏撒,他们在这里开始了长达1年的探寻之路。人们都知道博物馆展示柜上的文物光彩夺目,却看不到考古过程的枯燥无味,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约塞斯一行人几乎毫无进展,这让队长约塞斯都有些泄气了。

但整个团队都没有打算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考古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小发现,都可能是世界级文物的出土,抱着这个想法,到了1901年的10月,他们终于有了发现,在苏撒旧址的南部,他们发现了三块巨大的玄武石,因为它们材质相同,专家们尝试将它们拼在一起,结果是令人惊喜的,这三块石头居然组成了一个“石柱”。

埃及1954年发现的墓葬(苏撒发现断裂石柱)(3)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约塞斯判断石柱一定是十分有价值的文物,于是他们没有再深入地考察,而是选择了带着这个石柱即刻回国。在回到自己的研究室之后,约塞斯和他的同伴们对这个石柱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这个组合而成的石柱高达2.25米,下底部略大周长为1.9米,上底面周长则为1.65米,在石柱的顶部,有一个刻有两个人的浮雕像,一个人拿着短棍,另一个人双手合十,好像在祈祷,石柱上密密麻麻地刻有细小的字迹,这些字迹十分有特色,它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字,被文字研究专家命名为“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经过古文字研究专家详细地研究和比照,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结果,这上面雕刻的正是汉谟拉比法典。

埃及1954年发现的墓葬(苏撒发现断裂石柱)(4)

经过充分的分析,约塞斯给出了最终的结论:石柱上端祈祷的小人是汉谟拉比王的形象,他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赐服,同时他也得到了象征王权的权标(短棍)。下端为《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法例,全长为3500行,大体上可以分为序言、条文和结语三部分。

埃及1954年发现的墓葬(苏撒发现断裂石柱)(5)

在这本古代法典中,有许多有趣的地方,由于和现代相差的时间很长,当时的人类并没有现代人文明的思想体系,也没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比如在现代社会,如果出现了牲畜或者宠物伤人和杀人的案例,被害人家属自然有理由提起法律诉讼,但是在《汉谟拉比法典》可不是这么规定的。

《汉谟拉比法典》第251条:如果一个自由民的牛曾经抵过人,而且有关方面通知过主人他的牛曾抵过人,但这位主人没有把牛角挫钝或控制好牛,导致牛抵死了一个自由民,那么牛的主人应该赔偿三十舍客勒的白银(约相当于225克)。看起来是严厉的处罚,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不就相当于是225克白银换了一条人命吗?这实在是有些离谱。

埃及1954年发现的墓葬(苏撒发现断裂石柱)(6)

无论《汉谟拉比法典》的条文与现代有多大的出入,我们都无法否认,公元前1776年,颁布这部法典的汉谟拉比真是一个天才,他开创了法治社会的概念。在今天的卢浮宫中,《汉谟拉比法典》与《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和《维纳斯》一样,都是卢浮宫的重要藏品,更是我们人类的宝藏。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