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埃及和苏丹政府决定在尼罗河之上新建一座水坝。

这毫无疑问是个壮举,但对文保工作者们却无异于晴天霹雳。随着大坝建成,水位上涨,第一个面临危机的,便是尼罗河畔,以阿布辛贝神庙为代表的一众古迹。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

阿布辛贝勒神庙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型石像

一旦神庙们被淹没,昔日辉煌的埃及文明实证,便会就此销声匿迹。

当拯救人类文明奇迹的任务迫在眉睫,人们才惊觉,原来,那些从漫长历史中幸存下来的古迹并不会一直这么幸运。如果不投入人手去保护,总有一天,它们也将携带着历史的痕迹,就此消失。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2)

阿布辛贝神庙迁移现场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一份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将那些罕见的、无法替代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纳入保护。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3)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标志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建立。这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仅有21个成员。

而距离中国正式加入公约,还有13年。

01.源起

中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

1984年春天,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接受了美国几所大学的讲学邀请。不过,这次出行除了讲学,侯仁之先生还收到一个“奇怪”的请求——能不能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4)

侯仁之先生

为什么是城砖?要知道,这在当时的北京可算不上什么稀罕物。上世纪60年代,北京为了修地铁,基本上把城墙全都拆了。

废弃的城砖用处不大,除了部分爱好者收集了几块以作收藏,剩下的城砖有的被拿去“废物利用”,修防空洞、垒房子,有的直接就散落街头,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

大多数的人们并不在意城墙的拆毁,毕竟,比起触手可及的崭新生活,不过是几段城墙而已,有谁在乎呢?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5)

北京,崇文门至内东南角楼段城墙

即使带着不理解,但人家既然开口请求了,侯仁之先生也只得照办。北京大学校方挑选了两块带字的城砖,专门走海运将之送到了美国。

直到到了匹兹堡大学,侯仁之先生来到了一间“中国教室”,这才恍然大悟。

这是一个充满了东方元素的空间,孔子像、红木椅、青花瓷……原本国内再“平常”不过的东西,都被当做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象征仔细陈列。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6)

泰山 看似普通的山水里,也蕴含着独一无二的中国底蕴

匹兹堡大学原打算将两块城砖镶嵌在这间教室的墙壁上,当校方发现两块城砖上还有铭文的时候,更是将它们放在图书馆公开展览,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

放在街头都没人要的旧砖头,却被外人视为宝物,这令侯仁之先生十分感慨:“我们还有无数更为珍贵的东西,尚未得到如此的重视与爱惜”。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7)

曲阜孔庙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侯仁之先生与几位专家聊天时,第一次获知国际上有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当时,这个公约诞生已有12个年头了,但国内几乎还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中国历史那么悠久,又有着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址和著名的风景胜地,为什么不参加这个公约?”

“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一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不仅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8)

长城

专家们的话,让侯仁之先生久久不能释怀。回国后,侯仁之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提案。

在这份提案中,他不仅具体介绍了有关“世界遗产公约”的情况,还明确提出:“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9)

故宫,中国第一批世遗之一

这项提议最终于1985年4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通过。当年12月12日,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侯仁之先生,也成为了中国“申遗”第一人。

02.走出中国

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并不意味着挑战结束了。在接下来的申遗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语言障碍、流程不熟……甚至,由于从未有过相关的经验,申报人员们在申遗的第一步——写申报书上,就陷入了一没有材料二没有经验的困境。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0)

大运河 都说一条大运河,半个中国史,想想看这个文本量

不过,这些困难根本难不住申报人员。为了寻找一个范本,他们联系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收获了一份斯里兰卡的申报材料以作参考。

借助这个范本,申报人员们便一头扎进了书海里。

一般来说,一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书,需要涵盖申报地点的方方面面。除了有关地理位置、遗址情况的详细描述,还需要展现它的与其它类似景观相比的特殊性。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1)

百度百科上的世遗评选标准

简单来说,它必须是同类型遗产中“最特别的”“最牛逼的”“最具代表性的”。这往往需要大量的文字和记载。

为此,对很多申报人员来说,编写申报书说千辛万苦一点也不夸张。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2)

北京天坛

由于当年中国精通外语的人不多,为了保证文本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会专门请英文母语区的专家审校申报书。

由于当时的出版社没有A4的印刷纸,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的纸张,是外文印刷厂的工人们一张一张裁出来的。

照片实在来不及印刷,就一张一张仔细地贴在上面,最后裁剪装订做成了一本精美的申报书。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3)

武当山

事实证明,这些努力都是有回报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官员们一致称赞,说中国的文本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做得最好的。

1987年12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等6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4)

莫高窟第57窟 南壁 胁侍菩萨像 图源/甘肃省文物局

有人曾自豪地说:中国没有一寸土地是“一张白纸”。这话不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中国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这也让中国在申遗的道路上一路扬眉吐气。从1986年开始,中国的申遗脚步就再也没有停下过。甚至,1996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世界遗产申报成功。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5)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6)

去年刚评上世遗的泉州一角

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已拥有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古村落等在内的56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处。

03.终点,起点

可能在部分人眼中,申遗成功的概念是和申奥成功一样的,成功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了。

殊不知,申遗成功是更高责任的开始,如果传承保护不当,是会被剔除世遗名录的。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7)

利物浦大教堂 图源:摄图网

就在上一次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就因为对周边地区的过度开发,英国的“利物浦海上商城”被踢出《世界遗产名录》。除此之外,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和德国德累斯顿的易北河谷,都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但是,对我们来说,怎样才是最好的保护呢?我想,第一步,应该是去了解、去知道。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8)

西湖雷峰塔

如果不懂诗词章句中的西湖、不懂其中的园林艺术,就很难懂得西湖“免费”的美;如果不懂五台山的建筑艺术和蕴藏其中的哲学思想,五台山只是烧香拜佛之地……

那么西湖只是一片湖,淤塞了也不可惜;五台山可以再像历史上数次“灭佛”事件一样,沦为废墟……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19)

苏州园林

让我们回到标题,中国为什么要申遗?

如果把人类历史浓缩成一天,世界遗产就是一天中晨曦微露的时刻。它是短暂微弱的,却承载着整个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第一丝希望和感动。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20)

北十字大街望向故宫神武门

它们不仅是某段历史的物证,还是古代一切事物的总和,通过它们,我们往往可以一窥历史残存的痕迹。那些商业贸易、政治变革、艺术风尚、物种的发展、地理环境变迁、气候和海洋的变化……

他们曾经存在,却因各种原因被历史所遗忘。最终,也因为这些世界遗产的存在,被人们从历史的缝隙中再次找出。

世界人文遗产(世遗之路37年我们走到全球第二)(21)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世界遗产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而我们,也将通过这座桥梁,寻古窥今,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参考文献:

《北京老人侯仁之》.北京日报

《32年前 申遗迈出第一步》.人民日报

《中国申遗36年:从读懂规则到为世界提供范例》.新京报

-END-

编辑整理 | 艺旅文化

图片 | 禹涵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