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发散思维图(思维导图寻茶记走进我国四大茶区)(1)

中国茶区最早的文字表达始于唐朝陆羽《茶经》,该书“八之出”中把当时植茶的43个州、郡划分为八个茶区: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剑南区、浙东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岭南茶区。

按照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在适宜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地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域单元。我国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在对我国各产区做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大量数据,将茶区划分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四个国家一级茶区。

一、江北茶区

区域范围:位于长江,秦岭淮河以南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南部和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气候特征: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下,个别地方更少。整个茶区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冬季少,土壤多为黄棕土,部分茶区为棕壤。与其他茶区相比,江北茶区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年平均极端低气温零下10℃左右,个别地区可达零下15℃,容易造成茶树严重冻害,因此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茶树品种:主要是抗寒性较强的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如信阳群体种、紫阳种、祁门种、黄山种、龙井系列品种等。

茶类品种:主要为绿茶,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雪青茶等。

茶的发散思维图(思维导图寻茶记走进我国四大茶区)(2)

二、江南茶区

区域范围: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等地。

气候特征: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1400毫米,以春季为多。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江南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茶树容易受到冻伤。部分茶区夏日高温可达40℃以上,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茶树品种:主要以灌木型为主,小乔木型茶树也有一定的分布,如鸠坑种、龙井43、浙农12、福云6号、郑和大白茶、水仙、肉桂、福鼎大白茶、祁门种、上梅州种等。

茶类品种:主要有绿茶、乌龙茶、黑茶、白茶、花茶等,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安华黑茶、福鼎白茶等。

茶的发散思维图(思维导图寻茶记走进我国四大茶区)(3)

三、西南茶区

区域范围:包括米伦山及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包括云南中北部、四川、重庆、贵州及西藏东南部。西南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的茶区,是最古老的原产地。

气候特征: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地势较高,大部分茶区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属于高原茶区,也有部分茶区分布在盆地。整个茶区土壤类型较多,在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及棕壤,重庆、四川、贵州及西藏东南部则以黄壤为主。西南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雾多,对茶树的生长十分有利。

茶树品种:西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栽培的茶树也多,乔木型大叶种和小乔木型、灌木型中小叶品种全有,如南江大叶茶、崇庆枇杷茶、早白尖5号、十里香等。

茶类品种:有绿茶、红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如永川秀芽、蒙顶黄芽、康砖、方包茶、昆明十里香等。

茶的发散思维图(思维导图寻茶记走进我国四大茶区)(4)

四、华南茶区

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等地区,还包括福建东南部、福建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台湾。

气候特征:华南茶区水资源丰富,高温多湿,整个茶区年平均气温19-22℃,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容易形成旱季。部分被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近年来,不少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使土壤理化性质不断趋于恶化。

茶树品种:华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主要为乔木型大叶类品种,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中小叶类品种也有分布,如海南大叶种、勐库大叶茶、铁观音、凤凰单丛、水仙、英红九号等。

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黑茶、乌龙茶和花茶等,如海红功夫、滇绿、凤凰水仙、铁观音、六堡茶、高山乌龙、冻顶乌龙等。

茶的发散思维图(思维导图寻茶记走进我国四大茶区)(5)

茶的发散思维图(思维导图寻茶记走进我国四大茶区)(6)

微店<< 点击了解思维导图主题年历套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