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应该是战争的休止符
重读《国殇》
孔明
闲来无事,重读《国殇》,别有感焉。
作为《九歌》之一,作为屈原的代表作,《国殇》自然是上乘之作。当年上中学时老师讲解《国殇》的情景历历在目。我相信教科书和老师的话,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但说老实话,我当时并未完全吃透,掩卷思之良久,仍然不得要领。说白了,那就是在描写一场战场厮杀:敌我双方的战士,秦兵和楚兵,以血肉之躯,怀着爱国之情,穿着战衣,戴着盔甲,手持戈矛和盾牌,还有弓箭,紧跟驷马战车之后,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战鼓咚咚,车轮滚滚,秦兵如狼似虎,像潮水般涌来。杀声震天,势如破竹。
别忘了那个“杀”字,就是杀人。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稍不留神,就可能身首异处;杀红了眼,真就奋不顾身,颡(sáng,陕西话读sa)割了碗大个疤。面对面交锋,不死即伤乃是常态,诚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一场战斗结束,必是暴尸遍野,踅三横四,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没有了脑袋,要甄别敌我都难。战胜了,虽死犹荣,不死的人就等着论功行赏;战败了,连收尸的人都没有了,十之八九变成豺狼猛兽的饕餮盛宴。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国殇》里的楚国战士是幸运的,他们虽然没有留下个人姓名,却以“鬼雄”的集体荣誉进入了大诗人屈原的笔下,由此而载入史册。恕我不再重复那铿锵有力的节奏,更不再渲染那短兵相接的惨烈。屈原时代,秦楚交恶,国无宁日。屈原是主张美政的,却遭遇谗言迫害、佞臣排挤,两番被流放,一次是汉北,一次是江南,俱远离都郢,空有抱负,无从施展。眼看国政不整、国力不济、国运不昌、国将不国,屈原焉能无动于衷?屈原爱楚,毋庸置疑;楚陷害屈原,明摆着的。强秦碾压弱楚,攻城略地并不知足;弱楚屡败屡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国殇》之“殇”,便“殇”在这里!
战场上,战士不可谓不英勇,拼杀不可谓不拼命,人人都可谓“鬼雄”,却无法阻挡秦兵战车,无法扭转楚国颓势。屈原身为流放囚徒,英雄无用武之地,心里憋屈可想而知,胸中愤懑难以言喻,只有以诗歌为鼓槌,给楚国将士打气。作为诗歌,《国殇》泣天地而惊鬼神;作为诗人,屈原之歌可谓楚国国歌,屈原之魂可谓楚国国魂。屈原不但是勇者,而且是智者,却又能怎样呢?当权者误国,流放者哭国,战士却在为国捐躯!屈原之悲,可谓悲入骨髓;屈原之痛,可谓痛彻心肺!《国殇》,乃是屈原的精神之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楚顷襄王逃难陈城,屈原自沉汨罗江。他是绝望了,无论对他的国,还是对他的君。其时,楚国有15万将士战死疆场,且因为战败而横尸荒野,既得不到棺椁安葬,也享受不到礼祭表彰。秦楚交战,楚国几乎没有取胜过,往后更无胜算,灭亡必不可免。果不其然。公元前223年,楚亡,坐实了《国殇》,也辜负了《国殇》!这一天离屈原殉楚只不过55年。一切都在屈原意料之中,却谁也无力回天。悲乎?悲乎哉!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基于《国殇》的创作背景,读《国殇》就别有滋味。我就在想,那些勇敢的楚国战士固然可歌可泣,却更令人喟然叹息。是的,他们在为楚国而战,而且义无反顾!是的,他们在为荣誉而战,自然视死如归!是的,他们在为身后的土地而战,应该义不容辞。他们肯定知道,奔赴疆场,等待他们的是挽歌,而不是颂歌;是有去无回,而不是凯旋而归。说白了,那就是送死!明知如此,却不得不如此,这就叫无奈,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生是楚国的人,死是楚国的鬼。但他们不知道把持朝政的权贵们仍在歌舞升平,仍在花天酒地,仍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们大概率会选择逃跑(或者叫逃难),或者选择投降(或者叫归顺),像屈原那样殉国的只能是忠臣——只可能少,不可能多!
一切美好对生者才有意义,为此就应该明白:远离战争,消弭战争,避免战争,才是正义的应有之义
屈原殉楚2300年后重读《国殇》,悲从中来,却不知为何。楚亡之后,曾经有人扬言复国,结果只能说是梦呓。楚亡之前,秦已灭了韩、赵、魏,其后又灭了燕、齐。无论灭了谁,那灭国的过程,都是一部《国殇》。不,不独这个过程,上溯到上古,每一个亡国都有自己的《国殇》。早期人类为生存而战,敌人是野兽,为此而有了狩猎;后来各个氏族为地盘而战,无论胜败,都在注释《国殇》。远的不说,只道牧野之战,对商而言,就是名副其实的《国殇》。
周王朝曾号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何等样的豪迈气势,却奈何不了诸侯坐大、拥兵自雄,最后沦落为撮尔小国,反受诸侯挟持,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东周时代,先是春秋五霸争霸,后是战国七雄争雄,争来争去,不是政治算计,就是刀兵相见。在大小诸侯国之间,上演过多少回《国殇》的悲剧?这儿落幕了,那儿开幕了;这儿终剧了,那儿又开剧了。整个冷兵器时代,《国殇》那样的悲剧不断上演,共死伤了多少战士,已无从统计。唉,一切都化为了尘埃!唉,只能为他们默哀!
《国殇》应给今人以这样的启示:和平真好!只有和平,才能保障生命不受到威胁,还能得到尊重
战场上瞬息万变,化敌为友,阵前倒戈,可谓司空见惯。可以说敌就是我,我就是敌,不是吗?无论敌我,都以正义自居;奋勇杀敌,就是杀人。晚唐诗人曹松有一首诗足堪玩味:“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中唐诗人陈陶也有一首绝句可以延伸玩味:“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再联想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绝句,就更明白战争真不是玩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悔则悔矣,又能如何?只要有国家,就必有战争;只要有战争,就必有人参战。战争离不开人,有人就少不了牺牲。
《国殇》应给今人以这样的启示:和平真好!只有和平,才能保障生命不受到威胁,还能得到尊重。一切美好对生者才有意义,为此就应该明白:远离战争,消弭战争,避免战争,才是正义的应有之义。宁愿不做《国殇》里的“鬼雄”,也要捍卫用《国殇》换回来的太平盛世。《国殇》应该是战争的休止符!(文中插图均为孔明摄影)
宁愿不做《国殇》里的“鬼雄”,也要捍卫用《国殇》换回来的太平盛世
【附】屈原《九歌·国殇》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愿读孔明散文者,请点击下边文题链接:
公园里的大妈
人到中年
我当月老
人间四月天
向春天要点颜色
成败
低处
虎年说虎
弘一法师李叔同遗墨绝笔:悲欣交集
孔明散文集之一:《我岭上》,《长安文心书系》之一,网上有售
孔明散文集之二:《书中最相思》,网上有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