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春天的魂是一场润物无声的雨,夏天的魂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秋天的魂是一落可知秋的叶,那么冬天的魂,便是傲雪凌寒而开的梅花了。
梅,用她凌寒不惧的风骨,不枝不蔓的风韵,在苍凉的冬天里别具一格,含苞怒放。她也因为自己独具一格的品格,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独领风骚。
宋代诗人卢梅坡写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可见冬天的梅,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而梅,也只有落入了诗人的笔下,才能被人们千古传诵。
浩瀚诗海里,又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写梅花的古诗呢?
梅花诗三首
一、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 唐 ]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译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将它画的传神。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得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床独看梅枝横斜。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崔道融笔下的梅花,是孤傲的,孤傲得难以入画;她也是清雅的,清雅得只闻花香忘了寒冷。同时,也是令人心生怜惜的,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如此雪中盛开的梅,实在是不忍见其凋残,唯此心愿,以慰来日之遗憾。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其实又何必担忧梅花被北风摧残呢?梅自有梅的风韵,既有凌寒而开的傲骨,必不惧怕北风的摧残,如此巾帼气概,才是人们心中的“梅”!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
[ 唐 ]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译文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却像独凝聚了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居然冒雪绽开。
微风似乎携裹着淡淡的幽香,素雅芳洁的姿态令鸟儿偷偷贪看。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先开到人们喜欢的望春台。
齐己的这首《早梅》,带给了我们一份雪地里的惊喜。万木枯折的寒冬,唯有梅花不畏严寒。一夜北风起,清晨在皑皑白雪的山村里,却惊喜的发现,那一枝梅花,凌寒怒放,惊艳了整个冬天。独属于梅花的幽香淡淡沁出,惹得禽鸟偷看。这样的梅,该有多么的令人惊艳啊。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雪已来,梅已盛开,春天,还会远吗?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其一
[ 宋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了一眼梅花;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人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自然是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百花凋零之时,唯有梅花独自绽放,占尽了小园里的所有风光。梅枝稀疏,浅浅倒影在水中,清幽的香韵与清冷的月光,相得益彰的融合在一起。禽鸟忍不住偷看,粉蝶自惭形秽,此刻,唯有低低吟出的诗文,才显得不俗气,可与清冷的梅花融为一体。
世人只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却不知后一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才真正写出了梅花的清高之气,写出了梅花真正需要的知己,恰恰是卢梅坡所写的“有雪无诗俗了人”之意。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结语
梅,用其不同别的花的风骨,在众多诗词的意象中独领风骚,令人既喜且爱,既爱且敬。王安石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有何尝不是对梅花的真实写照?
那些许许多多的描写梅花的诗词中,你都记得哪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