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代,总有一把声音让我们印象深刻,作为一个广州人,TVB绝对是陪着我们长大的电视台,小丸子、叮当的卡通一季接一季的播出,他们的声音彷佛永远不会老。
▲图片来自网络
相信不少80、90后的广州人依旧清晰地记得小时候,陪伴我们放学和每逢周末十点就在TVB / ATV开播的粤语配音卡通片。
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些粤语配音的卡通片?
因为这些配音十分之良心啊!
而粤语配音之所以那么深入广州人心,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亲切感。因为粤语更能和我们产生共鸣,更能表达出我们的心声,更加“盏鬼”。
为何那么走心的粤配卡通开始衰退?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一,想看粤语配音卡通的人逐年减少。
在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以前,小朋友放学后的消遣就是回家看电视,所以大环境下令到大家都喜欢追,追少一集就有一种脱节的感觉。
而现在虽然有了科技的帮助,配音的卡通理应有所提高,但因为现在的TVB没有了儿童时段,并且很少再买一线的卡通来配音,所以很多时候追卡通都直接在上网看,当大部分人已经看过日版,听过原声之后,再听广东话配音会觉得有差别。
以前的小朋友都长大了,更倾向看原音配音的动漫,而现在的小朋友则更难接触粤语配音的卡通,因为他们从小接触智能手机,网上有海量的原声或普通话配音的动漫资源,他们再也不需要守在电视机前等看一集卡通。
其二,资深配音员逐渐退出舞台,新人素质参差不齐。
在录像带的时代,音轨只有一两条,如果读错哪怕一个字,就要全部重新打回原形。而且配音员还需要别人帮手做特效,例如倒水、开门的声音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而数码化之后,读错一个字也可以补回来不需要重新录过,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精力,但这样导致了新人配音员的能力和质素下降了。
其三,制片厂以及审核制度直接导致了粤配人气激滑,大环境之下直接导致的生硬的配音。
因为受到通讯局在儿童时段的节目要“应避免描绘容易被儿童模仿的危险行为”这一条例的限制,配音员未能畅所欲言,导致粤语版本的内容“离地”,不够贴切,令到观众产生了距离感。
而将动画片的对白弄得“干干净净”后,配音员虽然不尽同意但也无能为力迫不得已。因为观众不时地投诉电视台内容不当,并且也因为被罚款警告过,所以导致电视台监制压力巨大。
▲图片来自立场新闻
而且再加上观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粤语配音的需求也随之下降。
粤语配音没有得到观众的重视后,影视公司相对应就会减少投放在配音上的资源,从而导致行业内出现了“低价者得”的恶性竞争。
▲来自TVB J2台《死亡笔记》其中一段
粤语配音首要工作在于本土化。将外语转换成广东话之余,配音员还需要在台词中加入日常用语,例如加入明星或广告台词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viuTV《一拳超人》截图
加强本土文化植入,才能赢取共鸣,观众喜欢才会继续支持粤语配音,行业才可以生存下去。但在电视台等多方压力之下,想要做一个“贴地”的粤语配音卡通片,已经买少见少。
反观日本,当地的声优好受尊重,而且制作相对认真,无论时间、薪酬、剧本都是很充足的,而且日本的声优不单单是声优,他们甚至乎已经发展到偶像化,例如:花泽香菜。
想要成为声优的人,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苛的训练和筛选,并且要正式登记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声优。被专业训练过并且有全套的训练机制以及成熟的体系的日本声优与香港配音员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而且粤语配音员无论在香港还是广州不太受重视,除了大电视台,大部份都是自由身,工作上无法得到保障,人工追不上通胀之余不升反跌,也成为了越来越少人从事这份职业的难题之一。
最后
其实我们大家都十分清楚,香港粤配卡通是打开我们新世界的场所,我们会模仿学习里面人物的语气动作,会学习其中所念的咒语。
香港现在的近况已经如此不理想,但广州的情况却更加不乐观,在我的记忆中,现在似乎只有在播家庭伦理剧的时候才会听到粤语的配音。
我们如此担心粤语配音卡通的衰落,其实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母语是粤语,这是一个我们童年的载体,是地方风俗和地方文化之间最直接、细致的记录。
粤语配音卡通的衰落也让我们开始担心我们的后代,会不会未来有一天电视上再也没有香港粤配卡通?我们的小朋友又要从哪里听粤语,讲粤语?
最后,真的要说一句:多谢TVB,给我一个充满美好的童年。
各位自己友,
你们是不是看TVB大的呢?
其中有哪些令你难以忘记的事或人?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