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梦华录》热播中,据说这部剧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宋代古人生活的鲜活画卷,就冲这一点宝哥哥也得深扒一下,剧中细节是不是真的能让人“梦回宋朝”。
《梦华录》剧照
《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述了三姐妹在东京城一步步将小茶坊壮大的故事,既然主线是围绕茶馆展开的,就必然绕不开宋朝的茶文化,目前剧中出现了两钟喝茶方式:
点茶
刘亦菲饰演的女主“赵盼儿”一出场,就给大家秀了一把茶百戏,她凭借被誉为钱塘一绝的点茶技艺,成为“赵氏茶铺”的老板。
《梦华录》剧照
茶百戏,又称水丹青,是在茶汤上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茶百戏的图案都是通过点茶来实现,不仅可以写字、拉花,还可以画上一幅山水画,所以也被现代人称为是“可以吃的中国画”,网友们戏称茶百戏是“最早的咖啡拉花”,也十分贴切。
《梦华录》弹幕称茶百戏是咖啡拉花
点茶,是宋代最主流的饮茶方式,大致步骤是先将茶碾碎、筛出细末,然后将茶粉放入盏中,边加水边击拂出均匀细腻的泡沫。
“茶色白,宜黑盏”,赵盼儿将茶粉舀出来放入一个黑盏中,这种茶器就是建盏,点出的茶汤泡沫越洁白、细腻、持久,说明茶品和茶艺越好。
深色的茶盏能够突显茶色的白,在北宋斗茶的盛行之下,建盏也随之备受推崇。
《梦华录》中的建盏
宋朝饮茶之风盛行时,光是点茶的工具就有12种,这些茶具还有个响亮的组合名——“十二先生”:磨茶的小石磨叫做“石转运”,研茶的茶碾叫做“金法曹”,量水的瓢杓叫做“胡员外”……剧中也有多个镜头展示了茶筅、茶碾等点茶工具:
《梦华录》剧照
需要注意的是,剧中赵盼儿击拂时所用的竹茶筅是扁的,而不是常见的日式圆茶筅,非常符合史实。
(传)刘松年 《撵茶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约成书于1269年的《茶具图赞》,列举了宋代主要茶具十二件,其中“竺副帅”即为茶筅,表现为扁平分须形制,与刘松年《撵茶图》中的茶筅可相互解释。
《茶具图赞》中的“竺副帅”茶筅
煎茶
自唐入宋,饮茶方式由“煎茶法”变为“点茶法”,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这种将碾碎的茶投入烧沸的水中煮的煎茶方式,以追求所谓的“古意”。
为了起到发散祛瘴的作用,人们煎茶时还会一并放些葱、姜、茱萸等等调味料。
《梦华录》中展示的煎茶
时令饮品
除了茶,赵氏茶铺也卖一些时令饮品——紫苏饮子。
“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紫苏有解暑的功效,在宋代紫苏饮子是夏天风靡一时的饮品,类似于现代的可乐、雪碧,这种饮料摊头也在《清明上河图》中有过描绘。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香饮子
喝茶伴侣
古人喝茶总会就些点心,在《东京梦华录》里出现的果子的名称有:水晶皂儿、生腌水木瓜、药木瓜、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杏片、梅子姜、越梅……
不过,剧中这些色泽艳丽的茶点不是符合史实的唐果子,更像是经过唐果子演变后的日式和菓子。
唐果子是一种传统的佐茶甜点,起源于唐,兴于宋,后经遣唐使传入日本。
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食点
在新疆阿斯塔纳古墓群中出土了一批唐果子,皆为花色点心,都是小麦细粉所制,馅料虽难分辨,但能看请其形状为菊花型和梅花型两种。
网友分享的炸果子
值得庆幸的是,唐果子其实也没有断代,目前很多地方仍保留了炸麻叶、油果子的习俗,显然和剧中的点心不是同一类东西,以倭代唐的做法属实不能接受。
眼镜
《梦华录》中有个书生看东西需要用眼镜。他有一段非常拗口的书面用语来称呼眼镜——吐火罗七宝雪山龙牙琉璃水晶叆叇。
《梦华录》剧照
宋朝人就已经用上眼镜了吗?是的!
宋代的眼镜学名“叆叇(ài dài)”。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记载:“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苏州市景商业图册》中的眼镜店
北宋苏洵的同乡兼朋友就曾在担任执法官时,用水晶制成的眼镜阅读案卷,所以《梦华录》这里出现眼镜是合理的。
算盘
作为一部表现宋朝女性经商创业的戏剧,《梦华录》大女主当然少不了一件趁手的“兵器”——算盘。
《梦华录》剧照
在北宋《清明上河图》的“赵太丞家”医馆内,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摆在柜台上的算盘,说明算盘在宋代也确实是存在的。
在北宋《清明上河图》的“赵太丞家”医馆内
除了以上这些“新奇”的物件,《梦华录》中许多细节也是大幅还原了宋代生活氛围:孙三娘的包髻也很符合她已经生育的情况。包髻,就是将头发扎成髻后,用手绢或是布把头发包裹起来。
宋引章的横抱琵琶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也有体现,唐宋时期,琵琶的确是横抱或斜抱的。
《梦华录》剧照
目前我们从敦煌壁画、唐俑中都可以看到横弹的琵琶,之所以横抱,是因为在马上弹琵琶不横抱很容易摔下来。
敦煌壁画中的横抱琵琶
而且《歌乐图》里红色长褙子的造型也被呈现了出来。
《梦华录》剧照
《歌乐图卷》描绘的是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排练的场景。画中人物均穿着南宋时期的典型服饰:九位女伎身材修长,穿着红色窄袖背子,高髻上饰以角状配饰;男性乐官佩戴朝天幞头,女童则戴簪花幞头。
这种仕女装扮还出现在剧中的灯笼上,可以说是很用心了。
《梦华录》剧照
致富之路揭秘
许多人通过《梦华录》得到外在审美和内在共精神的双重享受,但宝哥哥则在大女主将小茶坊壮大的故事中,找到了宋代的致富密码。
剧中赵盼儿的财富自由之路,从赵氏茶铺开启。
《梦华录》剧照
在宋代,赵氏茶铺也算得上个高档的茶坊,店内布置通常非常雅致,《梦梁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梦华录》剧照
从这里,我们获得的启示是,在宋代,开茶坊、茶铺确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就如今日的咖啡馆。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
如果想要吸引顾客,不用大喇叭喊叫,在店内挂上名家书画,把奇松异桧等物置于精致的花架上装饰店面,烘托出一派清雅的氛围,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源。
在这里,一杯茶定多高价都是你说了算,毕竟高端茶坊卖的并不是茶汤,而是格调,是生活方式,是身份识别标准。
清 《姑苏繁华图》中的茶室
如果你只想做点小本买卖,晚上出摊更有钱赚!
在宋代,历代皇帝都对夜市采取鼓励政策,夜市不仅时间延长,而且通宵不绝。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要闹去处,通晓不绝”。风雨无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梦华录》剧照
剧中三娘对着伙计大喊:“累了渴了,我们就叫小贩送吃的来”,这种“想吃就有人送吃”说的不就是外卖吗……
夜市的喧闹,连天子都羡慕不已。宋仁宗曾在宫中自怜道,“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 由此可见,传统汴京的夜市就是人声鼎沸,在这里卖些算盘、眼镜,各色饮品、果子,还怕生意不好?
宝哥哥在这里祝大家早日实现财富自由,记得先富带动后富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