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介绍一下战国思想。战国思想哪家强呢?

韩非有一本书,他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认为从古至今的显学,只有孔子的儒家,墨子的墨家。

儒家大家都懂,在孔老师的率领之下,虽然没有得到具体的运用,但社会影响力大,孔老师有三千门徒呢。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1)

那墨家也很有名,其墨子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他本来也是儒生,但觉得儒家没意思,就自立门户,成立墨家。墨家主张“任侠”,门下也多是侠客。如《淮南子》记载: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相比温文尔雅的儒家,墨家比较“极端”,主张极权主义。儒家讲“仁”,墨家也讲“仁”。只是儒家的仁有阶级差异,而墨子反对搞阶级对立,提出“兼爱”。现在是社会主义,当然是讲人人平等,在某种程度,墨子的思想和咱们的社会主义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2)

从废黜百家后,墨家基本绝迹了,据说徐福就是墨家的,后面去了南美洲,现在南美还有神秘的华人部落。

在战国时,墨家是全天下能和儒家分庭抗礼的重要思想体系。所以,韩非把儒家和墨家并列为天下两大显学,是有道理的。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3)

什么是显学?简单的说,就是一门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学术或艺术思想。你看《红楼梦》,一本讲封建社会腐朽的小说,却成了显学,研究红学一辈子的大家比比皆是。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4)

但是,我们发现,韩非所在的法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可谓空前,怎么在历史上,法家这么重要的学术思想,就没有成为显学呢?韩非活着的时候,法家已是著名学术流派,韩非不会“以权谋私”,替法家吆喝几句?

儒家和墨家,做为思想体系,从开始到以后,都有师承传代。比如孔子之后有八大学生,包括孟子。墨子之后,还有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为之传承墨家思想。也就是说,儒、墨的精神内核是上下相承的。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5)

可法家不一样,法家虽然名家众多,如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吴起,他们的思想都是各成体系,没有明显的师承关系。更要命的,很多法家最早都是从儒家分出来的,李悝老师是子夏,吴起老师是曾申,韩非本人也是荀子的高徒。大家都是半路出家,用句俗语,就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6)

这就注定了,法家不可能有上下一系的思想体系。大家各说各的,不利于形成品牌效应,也没多少人一窝蜂式的去学法家,自然就很难成为显学了。要成为显学,还有一个硬性条件,就是入学的门徒众多。在当时,你看看,儒、墨都能广收门徒。法家,连个学校都没有。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7)

和儒家、墨家是纯思想学派不同的是,法家主要是政治学派,他们的思想是直接服务于政治的。而儒墨两家主要是对政治采取间接、渐进式的温和影响。法家不然,简直就是以粗暴式的干预,你不听我的?你试试!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8)

你看看法家那些名人,管仲治齐、李悝治魏,商鞅治秦,申不害治韩,吴起治魏与楚,他们首先是政治家,是要为现实利益服务的。没事的时候,再弄点学说,也是服务于政治的。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你摇头晃脑,讲什么仁爱非攻,非被人吃掉不可。知名法家,个个都是玩政治的高手,只重利益,较少空谈,哪有时间和你之乎者也?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9)

韩非虽把儒、墨列为显学,但却是持批判的态度。你看他在《显学》里是怎么骂儒、墨的。“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简直就差把法家抬出来猛吹了。

可见,韩非所谓的显学,也不是啥好词。韩非那么傲骄,自然不屑于把自己的心头肉法家和儒、墨并列,成什么显学了。

韩非以后,历代以儒家为统治基础思想,但那只是表皮。所有王朝,表面上尊儒尊孔,不过是笼络人心的伎俩。实际上,统治者用来治理天下的,全是法家,即所谓“外儒内法”,以法为骨。

秦始皇晚年真实故事(在战国很牛的墨家)(10)

推广儒家,是让你听话当奴才。暗中推行法家,谁敢当出头鸟,老子就打谁。说白了,法家就是一门造反骂皇帝的学问。试问,哪个皇帝敢让法家成为显学,允许法家收门徒,教你如何骂皇帝,否则王朝的合法性?

儒家是迷魂药,让你吃了后昏昏然,跟着皇帝手上拿的魔术棒翩翩起舞。而魔术棒,就是法家思想。哪个皇帝会把手上的魔术棒交给别人,或让别人批量生产魔术棒?

所以,法家只能由皇帝来用,外人休想染指。

法家成为显学,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