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东北二人转炙手可热,成了东北人的招牌艺术形式。殊不知,在东北三省民间,尤其是在黑龙江省肇源县,还有一种艺术形式比二人转的名气更响亮、历史更悠久、技术含量更高。同时,还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就是东北大鼓。

东北大鼓省级传承人(重在传承系列报道之二)(1)

弦子一响、鼓板一敲,一出《三国》选段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大鼓传承人刘桂英(艺名刘孝荣)口中娓娓道来。演唱的腔调时而音色脆美,时而悠扬委婉;时而凄楚悲凉,时而欢快顺畅,让听者如痴如醉……

东北大鼓省级传承人(重在传承系列报道之二)(2)

据了解,东北大鼓又叫“弦子书”,是一种民间曲艺鼓书,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书鼓,自打简板,先演奏“鼓套”,然后唱二十分钟左右小段,紧接着开始说唱长篇书,并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加入肢体动作,来塑造各种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另有专人操三弦伴奏,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非常独特,是东北三省人人都爱好的曲种之一。

东北大鼓省级传承人(重在传承系列报道之二)(3)

“打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刘桂英介绍说,最开始练的是串板,即两块木板,中间用绳串起来。打的时候需要双手配合,一个手打,另一个手的大拇指敲、推、碾、击,而且在打板的同时还要有节拍地迈步,这一练就是三年。

1979年,东北大鼓又在各地开唱了,刘桂英开始到茶楼演出。从首次登台表演开始,她就成了轰动一时的明星。

2011年,东北大鼓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发展创新生机。在大庆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刘桂英多次赴外地学习并进行经验交流,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让她开始逐渐思考起这门古老艺术的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