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所在,也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明十三陵的修建从永乐皇帝一直延续到崇祯皇帝,前后绵延200多年,里面安葬了包括永乐皇帝朱棣在内的13位皇帝,数十位皇后、妃嫔和皇子。

与清东陵、清西陵被盗一空相比,明十三陵因为靠近京畿重地,所以数百年来保存相对完好。明朝灭亡之后,清政府为了拉拢天下汉人的心,不但派人修缮了十三陵,还在此设立了军队,专门负责保护陵墓不被盗扰,所以从明朝到清朝,明十三陵都被保护的很好。

乾陵被盗17次证据(明十三陵被盗案)(1)

清朝灭亡之后,全国军阀混战,当时的北洋政府再也无力派兵保护明十三陵,于是,盘踞在周边的地痞流氓、土匪恶霸开始打起了明十三陵的主意。与东陵大盗孙殿英的数万大军相比,这些土匪恶霸人数有限,根本挖不开固若金汤的皇帝陵墓,所以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十三陵内的妃嫔陪葬墓。在被盗的数座妃嫔陵墓中,尤以“明朝第一皇贵妃”的陵墓被盗案最为著名。

乾陵被盗17次证据(明十三陵被盗案)(2)

“明朝第一皇贵妃”名叫万贞儿,她4岁入宫,19岁被孝恭孙皇后选中,派去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此后16年间,万贞儿对朱见深照顾有加,让缺少母爱的朱见深对她产生了感情,在即位之后,朱见深不顾大臣反对,立刻册封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贞儿为贵妃。

第二年,万贵妃就为皇帝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深大喜,立刻加封她为“皇贵妃”,她也是《明史》中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位皇贵妃。纵观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独宠万贵妃一人。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去世后,悲痛欲绝的朱见深下旨在明十三陵为她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并在其中陪葬了大量的珍宝。仅仅8个月之后,朱见深也因思念万贵妃悲伤过度驾崩,终年四十一岁。

乾陵被盗17次证据(明十三陵被盗案)(3)

万贵妃墓第一次被盗是在1923年,这一年的春天,昌平附近的土匪头子侯现文在与人火拼时打败,手下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为了东山再起,他打起了万贵妃墓的主意。

为了盗墓,侯现文在周边的村子中招募了十几名无业青年,侯现文对他们说要去做一桩大买卖,成功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这些人平日里都是游手好闲之徒,一听可以发财,就都答应与他一起去盗万贵妃墓。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侯现文带着十几人来到了十三陵,可由于对陵墓位置不熟悉,众人最开始把东井的娘娘坟当成了万贵妃墓,发现错了之后找了半天才找到万贵妃墓。

乾陵被盗17次证据(明十三陵被盗案)(4)

其实对于盗墓,侯现文可以说一窍不通,他以为皇家陵墓与村里地主老财的坟一样好挖,结果到现场一看傻眼了,仅是妃子墓的封土就有几米高,而且十分坚固。侯现文等人用铁锨、镐头挖了一夜,也只在封土上挖了两个大洞,距离挖通地宫还差的远呢。

眼看天就亮了,没办法侯现文只能先带人逃进了山里,准备第二天夜里接着挖墓。可没想到天亮之后,附近村民就发现陵墓被盗,赶紧报告了昌平县衙。

虽说北洋政府对十三陵不关心,但盗墓案件已经发生了,只好派警察前去调查。活该侯现文该死,他在挖坟时竟然将一件带有名字的衣服忘在了陵墓旁,结果警察顺藤摸瓜很快将他抓进了监狱。据传,不久之后,侯现文就死在了监狱里。

乾陵被盗17次证据(明十三陵被盗案)(5)

侯现文死后,明十三陵安静了十几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兵荒马乱之际,有人在此盯上了十三陵中的万贵妃墓。

此人名叫程彦斌,是长陵园人,祖上就是守陵人,到了他这一代,清朝灭亡,守陵人没了收入,从小游手好闲的程彦斌就召集了一群人,上山当了土匪。凭借心狠手辣、阴险狡诈的性格,他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人数多达200人,是昌平一带著名的土匪。

抗战爆发之后,程彦斌见政府军队全都落荒而逃,偌大的十三陵无人看守,于是他留下几十人看家,立刻带领120多名弟兄前往十三陵准备盗挖万贵妃墓。与侯现文相比,程彦斌不仅人数众多,他还吸取教训,带来了很多炸药。

乾陵被盗17次证据(明十三陵被盗案)(6)

经过三天三夜的连挖带炸,众人终于将万贵妃墓的墓顶炸开一个大洞。程彦斌带人进入地宫之后,将里面的随葬品掠夺一空,为了得到棺材中的陪葬品,土匪们甚至将万贵妃的尸体拖出棺材,扔到了野地中。面对地宫中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程彦斌不得不找来6匹马,才将所有宝贝全部拉走。

得了宝贝的程彦斌心情大好,除了自己留下一大部分宝物之外,当天晚上就把其中一部分宝物分给了手下小弟。据知情人透露,当年程彦斌手下每人都分到了10两黄金和20颗珍珠,足可见万贵妃墓中陪葬之丰。

有了钱之后,程彦斌购买了大批了武器,并且到处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实力大涨之后,程彦斌开始变得狂妄自大起来,甚至不将正规军和日本人放在眼里,结果几年之后,在一次与国民党军队的交火中,他的队伍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乱枪打死。而当年从万贵妃墓中盗出来的珍宝,除了被他挥霍的一部分外,都下落不明,再也没有出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