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江苏江宁县有一书生,名唤周小生,他非常有才华,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偏偏不擅长写八股文。

他酷爱填词,哪怕正在科场应试,也要填首小词,且作为考卷交上去,结果可想而知。

就这样晃荡至三十岁,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常常和童子们一起参加县试,他自己无所谓,旁人却为他感到可惜。

他填词的名声越来越响,在当地是妇孺皆知,这也算得人生的一个闪光点。

丙寅年县试,他又落选了,不幸的事接踵而来,他的妻也随即亡故。

他独居无聊,遂赴丹徒某公的邀约,前往担任幕僚。

在丹徒逗留长久,周小生便以丹徒籍应试,不想仍然败北,士人因此益发嘲笑讥讽。他落拓之余,诗词水平却大增。

词写好之后,丹徒读书人争着传诵,脍炙人口。

一日周小生去郊外游玩,经过当地一个姓马的乡绅家里。

马家是大族,因为周小生是某公幕僚,马家非常热诚地接待了他,周小生从中午一直玩到天黑才从马家离开。

马家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长得很漂亮,特别爱词。

聊斋两世姻缘故事(上错花轿嫁对郎)(1)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了周小生的词集,成了她心中的挚爱。

她经常把周小生词集放在自己的贴身口袋,并经常拿出来吟唱。

自己平时创造作品的时候,也依照周词的韵脚来写。

因为喜爱周小生词集,自然也爱屋及乌,但是不知道周小生究竟是什么样子。

此女有一个名叫柔菊的贴身丫鬟,相貌秀美,和小姐相比不分伯仲。

这一天偶然从后堂偷偷看到周小生,只见他神情飘逸,风仪俊美,虽然已是中年,却是貌若潘安。

于是暗中把这一情况告诉小姐,小姐听了更加倾心,竟然相思成病。

她的父母明白了女儿的心意,嘲笑地说:“周生年岁已大,事业一无所成,我们是不会接纳他作为女婿的!”

他们想赶紧打消女儿的念头,偷偷与周边一富户人家谈婚论嫁起来,却骗丫鬟说议婚对象就是周生。

柔菊信以为真,也照此告诉小姐,小姐的病很快就好了。

后来柔菊弄清了其中的骗局,非常懊恼地说:“我没弄清楚事实,就慌报给了小姐,耽误了小姐的姻缘,我定想办法补偿小姐。”

柔菊的外婆家在城内,其舅是本县生员,因柔父把柔菊卖作丫鬟,他非常生气排斥,所以平常不再往来

所幸柔菊尚能识记外婆家的位置,她先私窃小姐写的一卷词,半夜潜出,直奔外婆家。

月昏路暗,她跋涉向前,脚上都磨出了血泡。

城门还没开启,她躲在荆莽丛中,夜露沾湿衣服,也毫不在意。

城门一开,她就寻到外婆家,正巧外婆在门口等菜贩子,她便哭着拜倒在地,撒谎说:“东家主人狂荡好色,逼着我当小妾,所以我只有连夜逃出来。”

说完,泪流满面,嚎啕大哭。

外婆向来同情柔菊,一边安慰她,一边泪如雨下。

她把柔菊领进屋,嘴里愤愤不平说:“你父亲枉为人父,把你害成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好说呢!”

不一会儿,舅舅从外边回来,柔菊起立拜见。

舅舅问明缘故,愤慨地说道:“你父亲只把你卖了十五贯,我家虽然贫穷,卖掉两亩田,也就足够了。怎么能看到我的亲外甥女受如此大难!”

舅舅和外婆商议,先借些钱,凑足十五贯,然后又请马家的一个亲戚做中间人,去赎回券契,并且明确地告知马家说:“乡绅与生员地位是一样的,侮辱我的甥女,等同于侮辱我。如果不同意赎回券契,我们一定向官府告发。”

那个亲戚答应后就去了。

当时马家找不到柔菊,又听说她舅舅是县中的生员,非常担忧,那个近族来讲明情况,提出柔菊的外婆家要赎回柔菊,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但马家小姐失去柔菊,却如割去了左右手一样。

接下来柔菊住在外婆家,她脱掉了马家丫鬟的装扮,打扮成贫家少女。

外婆和舅舅考虑给她选个郎君。

柔菊私下对外婆说:“我命太薄,嫁不了豪门。听说江宁县的周小生,家境贫寒,丧妻,年近三十。这很好。”

外婆把这件事告诉了舅舅,柔菊舅舅也看不起周小生,好说歹说才愿意过去。

柔菊把小姐写的那卷字递给他舅舅,说:“如果你带着这个去见周小生,事情一定会成功的。”

其舅也没有细看,随手把它放在书斋中,有事出门。

出门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周小生,他们本来就是老相识,所以舅舅带周小生回家了。

恰巧柔菊正在书房,看见有客人来,十分害羞,也没有看清楚是谁,便像惊弓的小鸟,赶紧躲了起来。

其舅请周生坐下后,进内室安排茶点。周小生自己坐着,很是无聊,见桌上有词集,就拿过来翻阅。

周小生见这首词似乎是为自己写的,惊诧不已。

一边吟诵,一边披阅,发现词都是称赞自己的诗作,大呼知音。

于是眼睛也不眨,手也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吟诵品味。

茗茶呈上,周小生依然诵读如故,柔舅戏谑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兄,好得意啊!”

周小生惊顾而起,喟叹道:“我如今而立,文字知己,实无一二,虽然作些下里巴人的词曲,然而称赞者多,从未有人对我如此深爱。愿闻作者芳名,或许它日有机会能报知己之情。

柔舅取过一瞧,随即扔到一旁:“原是闺中女子的小词,老兄何烦下问?”

周小生愤愤地说:“这些词作水平非常高,你怎么可以小看她呢?”

柔菊舅舅见周小生一本正经,便坐下告诉他道:“这是我家小甥女所写,我已经多次斥责她,说女子要以女工为主,你难道看好她的才学?”

聊斋两世姻缘故事(上错花轿嫁对郎)(2)

周小生听了惊喜地说:“你家宅子风水好,要是我能娶这样的才女,到你家来,你家肯定会越来越好。”

话中明显地有自我推荐的意思。

翠舅舅听了无语,许久才说:“小甥女才十六岁,整天只知吟诗作赋,不会操持家务。”

说完就换了个话题,再也不提起此事。

但周小生已知道才进书房时,看见到的女子就是写词的人,心中更加倾慕,神情不宁,就借口离开。

第二天就请来熟人向柔菊舅舅提亲。

其舅本来还想再考虑一下,但考虑到柔菊的心意,于是婉转推谢说:“甥女出身贫困,怕你日后嫌弃她,还是不结合为好。”

周小生又请某公再次提亲,柔菊舅舅这才同意了。

两个月后,周小生送来聘礼,两家商定婚期。

柔菊忽对外婆说道:“我办婚事不必告知马家旧主,但小姐素日待我极好,听闻她也将成亲,我欲探望一番。”

外婆转告儿子,柔舅不许,外婆却竭力赞同,舅舅只好让母亲陪同柔菊前去。

再说马家小姐得知真相,因聘非所愿,抑郁苦闷,旧疾复发,辗转床榻之间,常有泪痕。

富户早已经定了日子,与周小生是同一天。

抬翠到马家后,得知成亲的日子,心中欣喜若狂。

先拜见马家主人,因为马家主人与其舅舅是旧交,所以对她十分客气。

一切礼毕后,她就去房间去探望小姐,只见小姐低着个头,见她来了,头也不抬,显然还在生她的气。

过了许久,小姐才气鼓鼓的说:“你怎么不辞而别,现在又来做什么?”

柔菊连连道歉。

小姐请外婆坐下,又问柔菊近况。

外婆代替石翠回答说:“她马上要成亲了,现在整日在做针线活。”

小姐问:“她是嫁哪位郎君?”

外婆笑着说:“就是写曲子的周相公,一个破落书生!”

小姐一听,面如土色,满面怒容,转身向内,再也不说一句话。

不久,外婆要带柔菊回家,柔菊说:“外婆,我和小姐还要说几句话,你先回去。”

外婆答应了,就一个人先回家了。

当晚柔菊要小姐支开其他人,二人悄声细语。

柔菊说:“小姐你可知道我今日何故来此?”

小姐沉浸在悲伤中,一言不发。

柔菊长叹一声说:“我为小姐心都要碎了!我是想破了脑袋,想出了一计,特来成全小姐的。”

小姐听柔菊讲得一本正经,赶忙问她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柔菊接着说:“周相公是个穷秀才,我根本看不上他。我现在和他订婚的原因完全是为了你。如果你还想嫁给她,我可以让给你。

如果你喜欢富家公子,并不是真正想嫁给周公子,那我明天就回去,自己嫁给周相公。

反正都是小姐说了算,我一定没意见。”

听到这里,小姐已经明白了柔菊的意思,由她替代自己与富家成亲。

她非常感激,斩钉截铁地说:“我这一辈子非周公子不嫁。只是我这边的婚事如何交差呢?”

捡蓝在小姐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小姐忍不住笑了。

从那以后,她们一整天都没有出过闺房。

你模仿我的态度,我模仿你的声音。

几天后,他们学得很好。即使是熟悉的人,匆忙之间也分不清,也不明白他们这么做的用意。

十天后外婆来接柔菊回家,小姐骗她说:“柔菊服侍我很多年,现在出嫁,一定要打扮得体体面面的。我替她准备了很多礼物,到出嫁的那天,你到时候再来接她。”

外婆喜欢贪小便宜,高兴地答应了,竟然又一个人回家了。

回家后舅舅虽然责怪她,但也没有办法。

到了迎亲那一天,小姐与柔菊故意迟起。

饭后把丫餐们都支使开,在绣房中梳妆,打扮得极其华丽,发上插着许多簪饰,让垂珠遮住脸面。

两个人打扮得完全一样,衣服一般的花式,鞋子一般的红艳,不是近前细看很难区分。

日头初斜,便把门关了起来,外婆早早地一高一低的走来了,一进房就说: “我年老糊涂,没带你回家,被你舅舅数落,差点没把我气死。快走吧!”

柔菊这时坐着,让小姐立在一旁。

柔菊模仿小姐声音对外婆说:“痴老太婆急什么!谁耽误了你家小娘子的好事啦!”

又回过头对小姐说:“柔菊,快随你外婆回家。日后想 念,有空就来看我。”

说罢又指着一只大箱子对她外婆说:“这是送给你外马女的,可别嫌少。”

外婆谢过,柔菊便唤丫鬟将箱子抬着,同外婆一起出门,小姐跟随在后边,头也不回,也不再到大堂向主人家辞别。

外婆来时就准备好轿子,到门外就乘轿子离开,人们都奇怪柔菊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冷漠。

柔菊把小姐送走后,就紧关房门,不和其他任何人见面。

不久之后天黑了,城门也快关了。

那个富户家住城外,与马家只有一河之隔,所以要天黑时分,才会上门迎亲。

终于到时辰了,小姐父母来敲门,柔菊这才把房门打开,心想那边已经走很远了,就算是骑马也追不上了。

小姐的父母呜呜咽咽,内心百感交集,心想终于把女儿嫁出去了。

拉着女儿的手道别,隐隐觉得不对,大吃一惊。

在此之前全家都忙里忙外,加之他们打扮又这么像,虽说人来人往,没人注意她们。

更何况小姐平日里脾气便很执拗,父母都顺着她,她要一个人闭门独坐,别人也不敢去打扰她。

到这时马家的父母拉着女儿的手在灯前话别,母亲还要为她系上面巾、结上腰带。

柔菊无法再隐瞒下去,马上就要被马家人发现了。

马父得知真相后勃然大怒,大声斥责女儿与柔菊。

柔菊早就料想了这种情况,不慌不忙,将调包的前后经过讲述一遍,大声说道:“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小姐,我现在以死谢罪。”

说完,从袖子里取出一把短刀,就要自杀。

这下马家的父母也慌了,急忙拉住她说:“姑娘,事已至此,你让我们再思考一番。”

正在拉拉扯扯间,富户家迎亲的人来了,锣鼓喧天,门里门外尽是人。

马父见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只有让柔菊替代女儿出嫁,不然局面无法收柔,作为缓兵之计。

虽说失去一个女儿,也算又得来一个女儿。于是安慰柔菊说:“我那不争气的女儿,嫁给了穷苦人家,以后吃苦是她自己的。现在我们就把你当作自己的女儿嫁出去,日后可别忘了我们老夫妇啊!”

说着伤心地流下眼泪,柔菊也哭着向两位老人道谢。

于是马父要周边人恪守秘密,否则严惩不贷。

然后柔菊向小姐的父母拜别,盖上红巾,坐入彩车中。

那个富家公子向马父马母行女婿之礼,便驾着马车迎娶柔菊回家,可笑的事,他们不知道车上坐着的是冒牌小姐。柔菊美丽大方,性格贤淑,丈夫和公婆都喜欢她。

聊斋两世姻缘故事(上错花轿嫁对郎)(3)

马家父母也保守秘密,对待柔菊就像亲生女儿一般。

再说说小姐这边,小姐来到柔菊家,彩车早已在门口等候,柔菊舅舅也没有细加辨认,便催促登车。

周小生其实根本认不出柔菊,只是匆匆地看过柔菊一眼,无法分辨真假。当晚两人卿卿我我,二人各写新诗,彼此更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第二日早起,便又各自提笔吟诗作词,一唱一和,写个不停。

小姐庆幸自己没有嫁错人,完全不思念父母。

三日后,柔菊舅舅来看外甥女,小姐假装害羞,躲在闺房扭扭捏捏,周小生只得强行把她拉扯出来。

等到见了面,二人互相都不认识。

柔菊舅舅惊道:“她不是我家柔菊,这是何人呢?”

周小生大吃一惊,小姐只得把前因后果和盘托出,二人听了都惊叹不已。柔菊舅舅回家后派人到马家了解,知道柔菊已经代小姐嫁至富家,于是也保守秘密,闭口不言。

柔菊嫁到富家后,担心周家贫穷,小姐过得不好,便借口说挂念旧日的贴身丫鬟,派女仆前去探望,并送些银钱。

仆人回来报道:“周家娘子与官人好像一对小书生,在书桌旁咿咿唔晤地念着,不知疲倦。书桌上堆满了纸张,你也写、我也写,写完了又念,念完了又相对大笑,一点也不担心清贫。”

柔菊听了,这才放心。

两人是皆大欢喜,周后面也考取了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