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骗局注意事项及防范(紧急提醒新型骗局出现)(1)

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抗击疫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时,总有那么一群人动起歪心思,盯上了大家的钱包。他们利用疫情炮制出新型网络诈骗“套路”,让我们原本不易的生活雪上加霜,这群人就是可恶的诈骗分子。

今年7月,弥城镇人杨某接到“快递公司”电话,称其在淘宝网购买的医用口罩受到污染要退款,让其添加一个企业微信。杨某按对方的提示下载了云闪付、网易会议APP后,对方引导其在网易会议上共享屏幕。通过共享屏幕对方获取了杨某的验证码,之后杨某的建设银行信用卡被刷走24867元,涉案金额24867元,这就是典型的假借网购退款诈骗。

诈骗手法: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谎称你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给你进行退款赔偿。诱导你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你的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或者是利用你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不熟悉,诱导你从中借款,然后转给骗子。

警方提醒:正规网络商家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请登录官方网站办理退货退款,切勿轻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

针对此类利用疫情进行诈骗的新手段,弥渡警方梳理总结了相关涉疫诈骗套路,提醒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切勿上当受骗。

新型骗局注意事项及防范(紧急提醒新型骗局出现)(2)

快速核酸检测诈骗

骗子冒充防疫工作机构人员声称有私人渠道,半个小时即可出具核酸检测结果,在家也能做核酸检测等信息,以及致电做过核酸检测的市民称其检测结果有问题,吸引受害人注意,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核酸检测时间以社区通知为准,核酸检测结果请在官方正规平台查询。核酸检测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不要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

新型骗局注意事项及防范(紧急提醒新型骗局出现)(3)

免费领取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诈骗

群众收到关于“免费领取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的诱导短信,内有一个网络链接,诱导群众点击。

警方提醒:只要短信涉及到“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已到达”等字样的都是含有钓鱼网站链接的诱导诈骗,不要点击短信里提供的链接,更不要填写个人信息。

新型骗局注意事项及防范(紧急提醒新型骗局出现)(4)

“行程卡”小程序无法正常登录诈骗

外出发现“行程卡”无法正常登录,手机收到带有网站链接的短信,点击链接后骗子即可获取个人信息,从而骗物骗财。

警方提醒:截止目前只有两种方式查询,一种是使用国务院客户端防疫行程卡查询,另一种是通过短信方式查询,发送短信CXMYD到所属运营商进行查询。

新型骗局注意事项及防范(紧急提醒新型骗局出现)(5)

新冠特效药诈骗

骗子来电自称“防控中心某主任”,告知市民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现在有一款特效药,每天坚持服用就会恢复健康。

警方提醒: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要密切关注官方发布信息,不要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网上交易要在正规网购平台。流调人员开展流调工作时不会询问财产、提及“特效药”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

新型骗局注意事项及防范(紧急提醒新型骗局出现)(6)

冒充流调员诈骗

骗子自称“防控中心某主任”,称受害人的健康码或检测报告有异常,可能是有人冒充你的个人信息登记打疫苗,要求前往公安机关核查,然后,主动将受害人的电话转接至“公安局”,以“清查资金消除嫌疑”为由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升级版”,骗子冒用疫情防控中心、卫健委致电受害人,再以各种名头给受害人扣上“涉嫌新冠疫苗违法犯罪”的帽子,其实只是骗子自导自演的戏码。

注意:近期因疫情防控工作,政府工作人员为了调查“确诊病例行程轨迹”,以及“密切接触者”等,会电话询问大家的生活细节、行程轨迹等,此类电话不是诈骗电话,请广大群众尽力配合。

弥渡警方提醒您: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来电,不要点击可疑链接,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查询个人健康出行信息请到正规网站、APP上办理。

文 /弥渡警方

编辑 /张祎(见习)

责编 /向晓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