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追名逐利的娱乐圈,出现了很多靠“人情关系”、“走后门”的明星后,导致有一种演员正在消失——功夫演员。
早在1928年,第一部功夫片《火烧红莲寺》诞生,上映后一时万人空巷。
后来,由于各种不可逆的原因,一些导演被迫撵转至香港,让功夫片在香港得到了传承。
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动作片以摧枯拉朽之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一大批经典的功夫佳作。
今天,趁着这个机会,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聊聊过去30年,那些足以名垂影史的功夫片。
1.《独臂刀》,上映时间:1967年
随着以黄飞鸿系列为代表的旧式武侠电影,逐渐在电影市场上不受待见。
邵式从这个趋势中看到了商机,请来了武侠宗师张彻,拍了这部新派武侠片《独臂刀》。
在一定程度上,《独臂刀》是张彻阳刚武侠的奠基之作。
影片看似剑走偏锋,实则是在偏中求正,依旧贯彻了“侠之精神”。
男主角王羽的古装扮相,契合了整部电影的气质,眉宇间常有抑郁之色,浑身上下暗含一种凛人的杀气。
而女主角潘迎紫、焦姣,相比以往的武侠片,戏份多了不少。
两人皆有不俗的表现,可圈可点。
整个故事不难看出,张彻的这部武侠片,还是比较重儿女情长。
在武戏方面,导演张彻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整个动作风格凝重惨烈,在跟拍镜头下突出了动感和张力,道具兵器彼此相生相克,显得颇有趣味。
一场接着一场动作戏,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开启了香港武侠电影的新纪元。
2.《精武门》,上映时间:1972年
谈到功夫片,就离不开李小龙。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的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戏》。
其中,《精武门》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小龙的《精武门》里,洋溢着高昂的民族精神,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告示牌,振奋的是一个民族的斗志。
在片中,李小龙塑造的陈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国者,“功夫英雄”的标志形象。
与同时代张彻所强调的武侠精神,《精武门》的内涵似乎更上一层楼。
在武打戏方面,李小龙不但能打出真功夫,而且场面往往实战感强烈。
动作干净利落,行云流水,节奏感和打击感非常逼真。
特别是李小龙连续踢倒八个人,还耍起了双截棍,无不是令功夫片的魅力被彻底放大。
3.《少林寺》,上映时间:1982年
在影史长河里,《少林寺》无疑是一部在功夫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当年,该片上映后,迅速风靡大江南北。
在一毛钱的票价情况下,创下了1.6亿的票房纪录。
不仅如此,《少林寺》还创造了很多“第一次”。
但是,《少林寺》的伟大之处,是票房无法衡量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绝大多数功夫片,都是一些表演的花架子,在镜头技巧的卖弄技巧。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李连杰和他的一班武术队员们,将朴素真实的功夫呈现在银幕上,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功夫。
也就是说,里面的武打动作戏,并非花拳绣腿,而是拳脚的真功夫。
李连杰的一招一式刚柔相济,于海的螳螂拳出神入化,于承惠的醉剑游龙似凤,胡坚强的地趟拳腾落舒展......
这可能就是中国功夫经久不衰的魅力吧!
然而,《少林寺》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自从该片上映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世界功夫热,成为了一个时代特殊的印记。
时隔多年,《少林寺》的影响依然还在。
4.《木棉袈裟》,上映时间:1985年
《少林寺》的余热还未消散,《木棉袈裟》就很空出世,成为了“后少林时代”的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
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认识到导演徐小明的全能功力,也让身披木棉袈裟的于荣光打出内家拳的绵里藏针。
影片上映后,很快就火遍大江南北,创下了当年国产片最卖座的票房纪录。
《木棉袈裟》的成功,在我看来,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一部少林题材的功夫片,电影延续了武术片故事紧凑、情节明快、武打真实的特点,一招一式都实实在在。
二是影片厚重的故事渊源和历史背景,平添了不可推卸的文化色彩。
先是通过文戏,来展现惩恶扬善的道德修行,以及江湖儿女间的爱恨情仇。
然后再通过武戏,表现了各自门派的武功特点,满足了不少武侠爱好者的好奇心。
三是,片中的一众演员,甚至包括龙套,都有一定的武术功底。
所以,片中的打戏几乎不用特技,尽可能还原了传统武术的魅力。
正因为如此,《木棉袈裟》自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5.《笑傲江湖》,上映时间:1990年
导演胡金铨对于原著的独到理解,使得《笑傲江湖》被誉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
旧武侠崇尚的是纯粹的正邪对立,人物的性格往往比较单一。
而新武侠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塑造,更加深层次突出角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世人皆说《笑傲江湖》堪称经典,它究竟好在哪里?
该片的成功,虽然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徐克和程小东,但是主演许冠杰、叶童、张学友、张敏、刘洵的精彩表现也功不可没。
而且黄霑的一首《沧海一声笑》,完美诠释了《笑傲江湖》里“笑傲”二字的精髓。
只可惜,在拍摄这部电影期间,徐克和胡金铨因为创作理念不同,就此分道扬镳。
但是,在片中能够看到新老武侠,在动作戏上的碰撞。
既有新与旧的冲突,也有江湖的一脉传承,最后完美地融为一体。
6.《黄飞鸿》,上映时间:1991年
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黄飞鸿》。
此后近50年,黄飞鸿成为了国产功夫片的第一人。
早在1983年,徐克就开始构思,准备将“黄飞鸿”搬上大银幕上。
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计划被搁置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李连杰刚好拍完《龙行天下》从美国回来,两人一拍即合,没想到创造了这部经典。
徐克版《黄飞鸿》一反常态,将黄飞鸿放在了近代中西方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
从根本上,改变了黄飞鸿电影中侠义与罪恶的冲突主题,使得这个IP有了新的审美意义。
而且在片中,徐克还让黄飞鸿与十三姨大谈恋爱,让角色瞬间有血有肉、生动活泼许多。
特别是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棱角分明、性格谦卑,严肃不失幽默,霸气不失温情,用他出色的武术功底,塑造了一个无法代替的黄飞鸿形象。
7.《精武英雄》,上映时间:1994年
《精武英雄》与《精武门》相比,好像就只有片名有些不同。
但事实上,影片不仅仅只是对李小龙的致敬,还是代表着香港功夫片的一次超越。
电影并没有拘泥于表现民族仇恨,也没有在人性上深挖,而是着重显现中国功夫的精髓。
相比传统的功夫片,《精武英雄》一改以往硬桥硬马、有板有眼的打斗,取而代之融合了中国功夫和西洋拳法,堪比一本“动作教科书”。
在整个故事中,有四场极具代表性的武打戏,深刻地探讨了功夫的方方面面。
首先,打斗场面非常写实,没有太多传统功夫片的花哨风格。
其次,着重表现了中华传统武术和西方拳脚功夫的优劣,试图寻找一种新的可能。
最后,武打戏的背后,诠释了武术精神的真谛。
只可惜,《精武英雄》所达到的高度,在当时看来并没有引发多大的反响。
仅从票房上看,可谓是惨败,差点令李连杰怀疑人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精武英雄》逐渐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还成为了央视的镇台之宝。
8.《醉拳2》,上映时间:1994年
1994年,是双周一成的巅峰对决。
香港电影年度票房榜前三的位置,分别被三人霸占。
单从票房的角度看,成龙的《醉拳2》比李连杰的《精武英雄》更受观众的青睐。
要知道,《醉拳2》走的是功夫喜剧的路线,符合当时的电影市场潮流。
影片延续了成龙一贯的表演风格,打戏别具一格,且极具观赏性,达到了动作片的一个高峰。
而且整个故事传承了前作“导人向善、弘扬正义”的母题,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积极的元素。
正因为如此,影片不仅获得了国内观众的认可,还备受国外观众的喜爱。
该片还被《时代周刊》评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
9.《卧虎藏龙》,上映时间:2000年
《卧虎藏龙》在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一方面,它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
另一方面,它将功夫片第一次写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栏。
影片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且含蓄的江湖人文内涵。
如痴如花的美景,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让全世界的观众见识到了中国武侠的魅力。
换个角度看,《卧虎藏龙》仿佛是为西方人量身定做了武侠片。
深层次看,这是一种不自信的文化表现!
但是不可否认,该片将华语电影带入了一个新境界,也掀起了影坛新一波武侠电影风潮。
10.《杀破狼》,上映时间:2005年
2005年,是功夫片的一道分水岭。
因为有一部港片,顶着“近20年来,华语动作片的巅峰”的威名,成为了后世模仿的对象。
《杀破狼》打破了以往香港动作片,见招拆招的武打套路。
为了寻求突破,该片独具匠心地融入了多种格斗技巧,包括散打、擒拿、跆拳道等。
其中,甄子丹和吴京的那场巷战,堪称香港动作片史上最精彩的打戏之一。
这段巷战,甄子丹和吴京两人必须在狭窄的空间内完成交锋。
整场动作戏看下来,既有传统功夫片中原汁原味的真实打斗,也有冲击力十足的视觉效果,并且融入新的格斗元素。
据传,这场戏两人是真认真打,没有使用替身,体现了现代功夫片的魅力。
总的来说,纵观整个电影的发展史,功夫片有过辉煌,也有过没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片你的拿手好戏“功夫片”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花拳绣腿”。
越来越多的动作明星,被迫沦落到拍网大的境地。
难道,功夫片真的“后继无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