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1)

关于乾隆帝的故事似乎讲也讲不完。

近日,关于乾隆帝的电视剧陆续开播,我们看到了乾隆及其后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纵观乾隆的人生,就跟开挂一样,他年幼时便天赋过人,经文倒背如流,行猎鞍马娴熟,深得爷爷康熙帝的钟爱,在康熙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正是乾隆陪伴在其左右。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2)

▲年少登基的乾隆一生顺风顺水【剧照】

母以子贵,有一回,迷信相面的康熙向胤禛(雍正)提出,要见见弘历(乾隆)的母亲。

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出身寒微,当时不过是一个“格格”。“格格”在满文里是姐姐、姑娘之意,清初后妃制度不健全,常以此来称呼亲王的伺妾。

康熙见到钮祜禄氏后,仔细观察了一下,客串起相面大师来,连连称赞她是“有福之人”

这位钮祜禄氏,其实咱们都很熟悉,照电视剧说,她便是《甄嬛传》中的熹贵妃甄嬛,也是其续集《如懿传》中的太后。

康熙的预测还真准,钮祜禄氏后来一直活到86岁,寿终正寝,大半辈子都在享福。

乾隆事母至孝,每逢钮祜禄氏的整年大寿,都要斥巨资大摆筵席,并亲制诗文书画,聚集宗室、大臣,举杯为太后庆寿。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图》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情景。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3)

▲《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乾隆所写的四万多首诗中,有两百多首是记录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母亲祝寿时,乾隆写道:“六旬帝子八旬母,史册谁曾见此情?”

和母亲登泰山,乾隆感慨:“三千余里往还路,八十五龄康健躬。”

母子俩都是资深驴友,乾隆多次出巡,经常打着太后的旗号。据《清史稿》记载,“上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弥木兰,岁必至焉”。

乾隆深得母亲遗传,活了89岁,一生无大灾大病,母子俩都是人生赢家。

不过,钮祜禄氏的晋升之路并没有影视剧中那般坎坷。据史载,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的元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病逝后,雍正就再没有立后,钮祜禄氏告别了后宫中最大的敌手。

而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就已经密建皇储,将谕旨密封在锦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乾隆也成为清代第一个靠秘密建储制登基的皇帝。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4)

作为难得一遇的长寿太后,钮祜禄氏似乎把下一朝皇后的运气也顺便用光了,跟她完全相反,乾隆的皇后都很不幸。

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是富察氏,性格温婉,不喜奢华,典型的“素颜女神”,打理起后宫来井然有序,一生深得乾隆宠爱。

除了为人处事,富察皇后能深受乾隆信任的深刻原因,与她显赫的家世不无关系。

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这是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

富察皇后的曾祖父哈什屯是开国元勋,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朝任议政大臣、户部尚书,执掌大权。她的伯父马齐,任保和殿大学士长达23年,另一位伯父马武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都位极人臣,有“二马吃尽天下草”一说。

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察氏婚姻生活并不愉快,她为乾隆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三个早夭。

对富察皇后而言,乾隆十二年的除夕,比以往时候更冷一些。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她的次子永琮不幸夭折,不满两岁,此前,她已经失去了长子——曾被乾隆视为太子人选的永琏。连丧二子,让富察氏痛不欲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想让富察氏散散心,于是在二月起驾,同太后、皇后东巡泰山,游玩济南,不曾想越散心越伤心。

一路旅途劳顿,一向身强体壮的老太后啥事没有,富察皇后却病倒了,在旅途中一命呜呼。

在一些野史中,富察皇后之死更为蹊跷,说是乾隆在舟中设宴,叫了一帮美女一起happy,欢饮达旦,富察皇后谏言劝止,言语有些苛刻,惹得乾隆恼羞成怒,据记载,“时帝已被酒,怒后颇加诟谇。后羞忿返,失足蹈水死”。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5)

▲家世显赫的富察皇后,母仪天下,得到乾隆的肯定【剧照】

对结发22年的妻子,乾隆用情至深,富察皇后死后,其弟弟傅恒备受重用,官居一品,军功卓著,傅恒之子福康安“生平所受恩宠,亦复空前旷后,冠绝百僚”,甚至让后世怀疑他就是乾隆的私生子。

实际上,就算没有富察皇后,富察一家在康、雍两朝早已位高权重,傅恒与福康安的结局也不会很差。

宫廷中或许有爱情,但往往政治才是主旋律。与傅恒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乾隆另一个妃子高佳氏的弟弟高恒,因收受两淮盐商贿赂,于乾隆三十年被抄家问斩。论罪的时候,乾隆没有一丝仁慈。

同是姐夫与小舅子,差距咋这么大呢?就在于富察氏和高佳氏的出身不同,高佳氏的祖上是汉人,清初被掳为包衣(奴仆)。

而在富察氏去世当年,乾隆利用皇后之死,对朝堂进行了清洗。

多名朝臣和地方官员因为治丧的差错被罚、被免。庶出的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不尊礼数,没有表现哀痛之情,被乾隆宣布“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让他们早早退出储君之争。

对皇后的追思哀悼被乾隆演成了政治闹剧。

此后多年,乾隆常写诗悼念富察皇后,这些诗句是否句句都是乾隆真情流露,我们不得而知。

那次东巡之后,乾隆表示,不愿再踏入济南城,生怕触景生情,他在诗中说: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80岁时,乾隆年岁已高,盼望早日在九泉之下与皇后重聚,他在诗中说: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可以确定的是,乾隆是一个多情的人,在清代的皇帝中,他的后妃数量仅次于康熙,富察皇后也不是他唯一写诗纪念的女人,对早逝的皇贵妃,同时也是他早年的侧福晋高佳氏,他也曾写诗悼念:

“已是伤神日,尤然韶景春。三年才过忌,周岁又思人。”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6)

后来,热爱艺术的乾隆命郎世宁等画师绘《心写治平图》。此画卷的内容就是他与富察皇后,以及11位地位较高的妃嫔的“半身像”。

乾隆对《心写治平图》十分珍视,但这幅画卷中,唯独缺了一个重要人物,而她的画像,很有可能是被乾隆亲自下令销毁,她便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即《如懿传》女主角如懿的原型。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7)

▲描绘乾隆及其后妃的《心写治平图》,却缺少了继后那拉氏的身影。

这位继后比富察皇后更为不幸,而且在《还珠格格》等电视剧的影响下,观众常以为她是一个恶毒皇后,事实并非如此。

那拉氏嫁给乾隆,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她是乾隆为皇子时纳的第三位福晋,端庄秀丽,性情贤淑,在后宫中资历虽高,为人却很低调,倒是和太后十分投缘。

乾隆也很看重这位文静优雅的女子,登基当年,他就封那拉氏为娴妃。富察皇后去世后,在太后的建议和乾隆的许可下,三年内,那拉氏由娴贵妃一路晋升为皇后。

一开始乾隆沉浸在富察皇后去世的阴影下,对重新立后并不感冒,写诗道“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

但是在富察皇后百日后,乾隆便奏闻太后,让那拉氏以皇贵妃的身份,摄六宫事。即《清史稿》中所说:

“乾隆十三年,定皇妃摄六宫事,体制宜崇,祭告如册中宫仪”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最适合此任者,正是那拉氏。这不仅是太后的想法,也是乾隆本人的意思。而那拉氏以皇贵妃的身份摄六宫事,是有清以来,首次破例。除此之外,乾隆为了巩固那拉氏的地位,还特意提高皇贵妃仪仗规格,让她有权使用明黄仪仗,在祭典上,由嫔妃向其行六肃三跪三叩礼。

依礼,皇贵妃只能用金黄物件,而明黄仪仗是皇后专属,而六肃三跪三叩大礼更是清代最高礼仪,只有帝后有资格受此大礼。

此时的那拉氏,虽无皇后之名,已有皇后之实,而她还未有子嗣,就被如此尊宠,在母以子贵的后宫中实在难得一见。

两年后,逐渐走出丧妻之痛的乾隆,终于下诏,“既臻即吉之期,宜正中宫之位”,正式册命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在乾隆眼里,那拉氏就是富察氏去世后,皇后之位的不二人选。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8)

▲乾隆与“如懿”确实有过一段恩爱时光【剧照】

乾隆十六年(1751年),富察皇后逝世三年,丧期已满,乾隆的心逐渐放在了这位陪伴自己多年的女子身上,之后几年,那拉氏接连为乾隆生下二子一女。

因此,那拉氏并非完全不得宠,那是她和乾隆的蜜月期,是属于他们的锦绣年华,郎有情,妾有意,琴瑟和谐。

第二年,乾隆与那拉氏的儿子永璂出生了,“大诗人”乾隆喜出望外,顿时诗兴大发:

“视朝已备仪,弄璋重协庆, 天恩时雨旸,慈寿宁温清, 迩来称顺适,欣承惟益敬, 湖上景愈佳,山水含明净, 柳浪更荷风,云飞而川泳, 味道茂体物,惜阴励勤政。”

那一日,无论喜事乐景,还是家事国政,都让乾隆感到无比轻松惬意,为父为夫的喜悦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然而,乾隆和那拉氏的孩子都很不幸,“天资淳粹,至性过人”的永璂只活到25岁,另外两个孩子幼时就已夭折。连丧子女后,那拉氏的情绪一直很低落,转而吃斋念经,惟愿常伴青灯古佛。

而喜怒无常的乾隆用情从不专一,这段感情最终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在生下三个孩子后,那拉氏已年过四十,聚集在乾隆身边的美女越来越多,魏佳氏(嘉庆帝之母)、和卓氏(民间传说中的香妃)等相继得宠,她们都比辉发那拉氏年轻貌美。

乾隆对那拉氏逐渐产生了厌倦,最终因为一次冲突彻底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9)

让人不胜唏嘘的是,乾隆两任皇后竟然都是在旅途中发生变故。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

起初一切正常,途中乾隆还为那拉氏庆祝四十八岁生日,可见夫妻之情犹在。从清史档案中,我们会发现,乾隆对那拉氏的生日一向很看重,几乎每逢继后生日,乾隆都会陪她度过。

闰二月十八日,一行人到达杭州,那拉氏对乾隆的不满突然达到了顶点,忧愤之际,她剪断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抗议。

关于那拉氏为何发脾气,流传着各种说法。

一说是,乾隆有意晋封令贵妃魏佳氏为皇贵妃。魏佳氏的儿子永琰正是日后的嘉庆帝,她虽没有等到儿子登基的那一天,但也可说是乾隆朝后宫的真正胜利者。这时候立皇贵妃,自然会威胁皇后的地位,那拉氏当然不高兴。

另一说是,当时乾隆遍访江南优伶,四处寻花问柳,受到冷落的皇后再三劝谏,乾隆不听,导致两人矛盾激化,那拉氏一哭二闹三上吊,生起气来自己头发都剪。

在满人的习俗中,断发有丧夫,并且立志不再改嫁之意。这完全是在咒乾隆早死啊,那拉氏冲动的举措无疑是在葬送自己的前程。

乾隆本就是个自负的天子,而辉发那拉氏,倔强不服软。两人犹如针尖对麦芒,一旦热情燃烧殆尽,一切便将归于冷寂。

如今那拉氏还做出如此忤逆之举,乾隆实在忍无可忍。

据清史档案记载,当晚,进晚膳的只剩下令贵妃、庆妃、容嫔,说明此时皇后那拉氏已经被乾隆下诏,逐回京师。

日本有个词叫“成田分手”

成田指成田国际机场,这是说情侣或夫妇在旅行中常会暴露各自缺点,从而引发争吵,导致不和,在旅行结束,到达成田机场时提出分手,恰似乾隆与辉发那拉氏的感情决裂。

回到京师后,那拉氏进宫以来的册宝全被剥夺,仅保留皇后之名,如同被打入冷宫。她见不到乾隆的面,也找不到机会辩驳,她在史书中留下的,唯有沉默。

仅仅过去一年,深受打击的那拉氏便因病逝世,临死前身边只剩两名宫女相伴。

乾隆说,事已至此,全是因为那拉氏“福分浅薄”,且“平日恨我必深”,却不曾想过自己的责任。

那拉氏逝世后,没有以皇后之礼安葬,还被合葬于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中,她死后不行国孝,不设神牌,没有谥号,也无祭享,成为了清朝皇族中的“失踪人口”,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10)

▲清代史料中称,那拉氏“孝谨成性,德著椒涂”【剧照】

之后,乾隆再没有另立皇后。时人对这位继后则抱以深深的同情,似乎也暗示,那拉氏在当时臣民心中,口碑不错。

她去世当年,御史李玉鸣就因皇后丧礼不符礼数,上书请求乾隆明察。还在气头上的乾隆,愤而将李玉鸣革职,发往伊犁。

乾隆四十一年,事情过去多年,书生严譄上疏为那拉氏鸣冤,乾隆羞愤不已,道:“严譄乃微贱莠民,何由知宫闱之事?”下令严审此事。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11)

相较于乾隆朝皇后的短寿,乾隆的妃嫔中,最长寿的一位妃子,婉妃陈氏,活到了92岁,比乾隆的母亲还要长寿。

而婉妃成功的秘诀,无非是既不得宠,也不争宠,在勾心斗角的深宫中找准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堪称“本届优秀毕业生”。

可是,人在宫中,身不由己,不是所有人都像钮祜禄氏一样幸运MAX,无论是富察皇后还是辉发那拉皇后,她们本都有机会成为后宫角逐的胜者,却郁郁而终。

而富察皇后赢得了乾隆的思念,继后那拉氏却被历史淡忘。那拉氏在史书记载中仅是寥寥数语,在清宫档案中也鲜有踪迹,堪称乾隆后宫的一大谜团。

一直以来,我们也只能通过这些只言片语,去猜测帝后失和的原因,去揣摩当时乾隆和那拉氏的心情。

真相,早已被埋没。

乾隆为什么只有三位皇后(乾隆的两位皇后)(12)

▲是什么让这对帝后由爱生恨?【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