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说#

画家笔下的土豆

小土豆还有什么梦想(小土豆大学问)(1)

未成名时的梵高想画一幅画以确定自己在艺术界的地位,于是创作了《吃马铃薯的人》,这幅画描述农民吃上马铃薯后的一种非常富裕的生活!现代人看来,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名称五花八门

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我国东北、河北、鄂西北称土豆,华北其他地区称山药蛋,西北和西南地区称洋芋,江浙称洋番芋或洋山芋,粤东称荷兰薯,广东其他地方称薯仔,闽东称番仔薯。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后者又是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

营养成分杠杠滴

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E、K)、矿物质(钠镁磷钾钙铁锌碘),简直是百宝箱啊!

走上世界舞台的曲折之路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当时人们只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小土豆还有什么梦想(小土豆大学问)(2)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到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后经华侨从东南亚引进中国。

假如没有土豆

假如没有土豆,就没有土豆丝、土豆丁、土豆泥、土豆薯条、土豆饼,甚至没有如今发达的欧洲文明。

欧美许多国家以土豆为主食。如葡萄牙、德国、俄罗斯、奥地利、爱尔兰、英国、挪威、瑞典、丹麦。最有意思的是爱尔兰人,他们把土豆称为爱尔兰人的耶稣;还有一个国家被称为土豆国家,饭菜全是土豆,它就是德国。其实英国也是!很多美国家庭吃牛肉和面包,但也少不了土豆类食品。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高寒地带都可生长。我国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这些相对干旱的地区可以种植,这对满清以后中国人口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

分布地区

2005年11月,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上,秘鲁常驻代表提出一项寻求将世界关注重点转移到马铃薯对粮食安全以及增强发展中国家对于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性的提议,此提议在当年获得通过,联合国宣布认定2008年为国际马铃薯年。2017年,马铃薯的世界产量达3.89亿吨。

世界上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等。中国又拿冠军了,妥妥的世界第一,2020年鲜薯产量达1亿吨,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甘肃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毒性

小土豆还有什么梦想(小土豆大学问)(3)

过去有过因为土豆毒性发作致死的案例,多数是因为饮用马铃薯叶或者吃发绿的马铃薯。这是因为马铃薯发芽后可产生较高的有毒生物碱——龙葵素(Solanine),食后可引起中毒。发了芽的土豆不能吃,但是制作成盆景也是不错的——变废为宝。

①不吃未成熟的青皮马铃薯。对于马铃薯上已经出现发芽、发青的部位或腐烂的部分要彻底清除。如果马铃薯的发青面积较大,发芽部位也很多,就不能再食用了。

②去皮后的马铃薯要切成块、片或丝,放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能够使残存的茄碱充分溶解在水中,减少毒素的残留。

③利用茄碱弱碱性的特点,可以在烧马铃薯时放一些米醋,利用醋的酸性作用来破坏茄碱。

④烹饪时要烧酥、烧透,可以利用长时间的高温来达到分解茄碱的目的。

⑤如果吃马铃薯时感到舌头有点发麻,说明该马铃薯中的茄碱含量较多,要立即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如何给土豆去皮

网络上介绍的很多方法都不简单。我的方法是,洗净后用小刀的刀背刨皮(不是削皮),超级实用,不信去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