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15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推动下的移民潮——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保加利亚地区,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来自小亚细亚地区的土库曼部落移民、来自高加索山脉的切尔克斯人、来自南俄罗斯草原的鞑靼人。他们都属于突厥语族,可以被泛称为土耳其人。
外来民族入住保加利亚地区几个世纪以来,这些来自亚洲和东欧的土耳其殖民者在奥斯曼素丹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涌入到巴尔干地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定居于今天保加利亚的尼格布鲁地区和今天同属于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多布贾鲁地区。尼格布鲁地区是今天保加利亚共和国境内主要平原的所在地,多布贾鲁地区则刚好坐落于多瑙河两岸,地形主要为冲击平原,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农业潜力非常巨大,吸引了无数外来民族入住。
来到保加利亚地区定居的突厥民族主要有匈奴、阿瓦尔人、保加利亚人、佩奇尼格人、奥古兹人、乌兹别克人、库曼人、鞑靼人、土库曼人等。11世纪后,涌入保加利亚的突厥移民大多来自于塞尔柱帝国、罗姆素丹国(这两个政权是奥斯曼帝国的前身,他们的统治者和主要民族与奥斯曼帝国相同)以及奥斯曼帝国,他们被史学界称呼为土库曼人。
从14世纪开始,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土库曼移民们获得了在保加利亚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移民的可能。到了14世纪末,保加利亚人在巴尔干半岛最后一座独立的城市特尔诺沃陷落,奥斯曼帝国彻底控制了整个保加利亚地区,一场持续近400年的移民潮在保加利亚地区发生了。
自15世纪初开始的土耳其民族殖民保加利亚的潮流分为两波:第一波始于15世纪,终于16世纪,第二波始于17世纪末,终于19世纪中叶。
第一波土耳其移民主要是来自于小亚细亚西部的土库曼移民,第二波主要是来自高加索山脉的切尔克斯人和南俄罗斯草原的鞑靼人。第一波殖民潮对保加利亚影响最为深远,它促使保加利亚地区在土耳其统治下成为一个穆斯林占优势地位的地区。
导致移民潮的原因始于15世纪的移民潮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所促成。第一个原因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小亚细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据学者统治,在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小亚细亚地区有83%的人口是土耳其游牧民,这迫使当地的游牧部族们在面对人口增长的时候必须不断寻找新的草场或农田。
相对于小亚细亚地区来说,土耳其人新占领的巴尔干地区中的色雷斯地区和保加利亚地区拥有更肥沃的土地、更发达的城市(在11世纪之前,小亚细亚地区的城市规模远比巴尔干地区发达,然而在塞尔柱帝国、罗姆素丹国以及其他土库曼政权的入侵和劫掠下。大部分城市变为了废墟)、大量可以被变卖为奴隶的异教徒,入侵这一地区还可以得到宗教人士的支持并获得“加齐”的称号。
大量土库曼移民为了生存、财富、奴隶以及宗教荣誉的原因跟随奥斯曼帝国进入保加利亚地区。第二个原因是长期战争导致保加利亚北部地区人口剧烈减少。从14世纪末到15世纪末,保加利亚地区先后沦为鞑靼人、土耳其人、奥斯曼人、摩尔多瓦人、匈牙利人以及十字军的战场,长期惨烈的战争导致当地人口大量减少。
在15世纪中叶,大量的保加利亚人因为战争和躲避土耳其人侵扰逃入四周的山区。与此同时,在15到16世纪,匈牙利政府为了充实因为常年战争而人烟稀疏的南部边疆地区的人口。
鼓励那些因为奥斯曼帝国入侵而流离失所的巴尔干基督教难民来王国的南部地区定居,大量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逃亡匈牙利王国,他们在王国境内多瑙河南岸的领土上安顿了下来,并充当抵御奥斯曼帝国的第一道防线。这使得保加利亚平原地区出现大量的荒地。
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大量的土库曼游牧部族在保加利亚人抛弃的荒地下安置下来。他们有的通过参加战争,带领自己的部族成员在自己位于保加利亚的领地内安置;有的则通过向奥斯曼帝国政府提供特殊服务为代价,使得自己的部族成员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拥有耕种和免税的权利。
第三个原因则是军事形势使然,保加利亚北部地区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边疆地带,他的北方虽然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瓦拉几亚公国,但每逢奥斯曼帝国与基督教势力(如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发生冲突时,公国经常会叛逃到敌对阵营。
因此奥斯曼帝国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围绕着多瑙河沿岸的边疆地区的军事预警和动员机构,鼓励土库曼移民在保加利亚定居以及参加边境防务成为了素丹最好的选择。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苏菲派托多僧的推动,移民到达一个新的地区往往会缺乏许多必要的生活物资,遭受新的地区周边的威胁,他们需要加入专门的组织或社团以寻求庇护,苏菲派为奥斯曼帝国对保加利亚地区的殖民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
在许多苏菲派推动的殖民活动中,移民到达定居点之前,苏菲派托多僧便利用当地或附近的伊斯兰宗教网络,在当地修建许多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为移民提供食物和住所。这大大推动了土库曼人移民的速度,也提高了移民的生存几率。
人口的急剧减少到了17世纪末,奥斯曼帝国政府在北方同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失败使得帝国丢失了整个匈牙利地区。大量穆斯林难民跟随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开始撤退到保加利亚地区。18世纪,克里米亚半岛和北高加索地区被俄罗斯帝国所征服,当地的鞑靼人和切尔克斯人被俄罗斯帝国视为统治的潜在隐患。
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的俄土战争中,位于多瑙河下游的多布贾鲁地区沦为战场,人口急剧减少。奥斯曼帝国为了补充当地损失的人口,一度在西欧的报纸上刊登新闻,承诺为前来的定居者提供安家费和免税的特权,以此充实人口。
此时恰逢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帝国政府也有意让这些被他们认为“有害的因素”的鞑靼人和切尔克斯人离开俄罗斯,双方一拍即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在葡萄牙人的帮助和协调下,有595000名来自克里米亚和北高加索的移民来到奥斯曼帝国,其中有120000名被安置到多布贾鲁地区。
这些来自东欧的移民们后来随着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疆域领土的收缩而不断南撤。他们中的一些人跟随土耳其人撤离到色雷斯地区和小亚细亚半岛,成为今天土耳其的主导民族,绝大部分滞留在多布贾鲁和尼格布鲁地区,成为今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土耳其少数族裔。经过了长达400多年的殖民活动,保加利亚地区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保加利亚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地区中除了阿尔巴尼亚和波斯尼亚地区(这两个地区穆斯林人口占绝大比例)外,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
到了18世纪,在尼格布鲁和多布贾鲁地区,当地的穆斯林人口占到了奥斯曼统治下巴尔干地区穆斯林人口总和的一半。土耳其移民和托钵僧解放的自由奴隶使得保加利亚地区穆斯林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依靠帝国政府的支持,在当地的城市中不断排挤保加利亚人。
18世纪的统计显示只有15分之一的保加利亚人居住在城市中,维丁、瓦尔纳、布尔加斯等保加利亚名城完全成为了穆斯林的天下。穆斯林对比基督徒巨大的经济优势反过来又促使当地的精英不断改宗,使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基础(穆斯林)得到不断巩固。土耳其移民支撑了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的税收体系,土耳其移民村庄向素丹上缴的特许税是帝国维持巴尔干统治的重要支撑。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税务收入主要由米利特税和特许税组成,前者从全体非穆斯林臣民手中征收,后者从某些特殊的穆斯林社区中征收。在奥斯曼帝国的法律体系中,拥有主导地位的沙利亚法规定穆斯林臣民具有免税的权利,素丹必须亲自颁布诏令要求某个特殊的穆斯林社团承担纳税的义务。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巴尔干地区的各穆斯林群体中,波斯尼亚的穆斯林由于长期在边境承担军事义务,被素丹授予免税的权利,阿尔巴尼亚的穆斯林骁勇善战,多次通过军事抵抗打消了素丹征税的念头。因此,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巴尔干地区所有的特许税都由保加利亚的土耳其移民社区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