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鞠,形声会意字,读作jū。异体字有䪕,毱,陱,踘,毩。本义装满米粒的皮球。
一、字的来源
鞠,尚未发现甲骨文、金文字形。最早的鞠字是战国时期的陶文。鞠,由革和匊[jú]构成。革,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似一张撑开的兽皮,本义去毛并加工过的兽皮。匊,会意字,由勹和米构成。勹在匊字中是手的变形,匊的本义是单手向上托起一些米,是掬的初文。
鞠字的演变
鞠组合起来,就是装满米粒的皮球,是一种用来踢打的玩具。或许,鞠字是古人闲暇之余,创制的一种玩具。《说文解字》:鞠,蹋鞠也(鞠,就是踢鞠)。传说,鞠是黄帝创制的。蹋鞠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苏秦列传》。
中国被世界公认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国际足联颁发给淄博临淄的签字蹴鞠(网络图片)
1.《史记·苏秦列传》:临菑[zī]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富有而殷实,这里的居民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
2.《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他在塞外打仗时,士卒缺粮,有的人饿得站不起来,而骠骑将军还在画定球场,踢球游戏)。如,鞠戏,鞠室,鞠场(无墙),鞠院(有墙)。
当然,实物的产生一定早于文献。
汉代蹴鞠游戏(网络图片)
二、引申义
1.用皮革制作鞠,需要用原本平面的革缝制成球体,引申为弯曲、弯身。《礼仪·聘礼》: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拿着圭玉,进入庙门,恭敬谨慎地捧着圭玉,如同怕失落它)。如,鞠躬(弯曲上体,向尊长恭敬的礼仪)。
2.孩子婴幼儿时期,母亲都是弯曲手臂抱着,引申为养育。《诗·小雅·谷风之什·蓼莪》:母兮鞠我(母亲养育我)。如,鞠子(稚子),鞠养,鞠育。
3.疼爱,宠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车骑(桓冲)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桓玄——桓冲的侄子)成人,当以此坐还之。”鞠爱过於所生(东骑桓冲每当看着自己的座位时就会说:“灵宝(侄子桓玄)长大成人后,也会坐上我这个位置的。”对桓玄疼爱有加,胜过自己的孩子)。
4.躬身卧地。东方朔《楚辞<七谏·初放>》:块兮鞠,当道宿(缩成一团,睡在道上)。
三、鞠的异体字解析
鞠字有很多异体字,其中有䪕,毱,陱,踘,毩。
1.䪕,用韋字替代革。韋的引申义是熟皮,非常柔软,把米粒包裹在里面缝制成球很方便,强调用熟皮做球。
2.毱,有的鞠球里面塞满了动物的毛,而不是米粒,因此用毛替代革,强调毛的作用。
3.陱,阝是阜(人在穴居时期,出入地穴脚踏的小坑),强调玩鞠时用脚踏。
4.踘,足 鞠(省革),强调用脚踢。
5.毩,省去外包裹,强调鞠球填充物是毛或米,又可能是毛在外的皮里包着米粒。
四、鞠与鞫辨析
古代,鞠可在某些情况下替代鞫,但鞫不能替代鞠。
鞫,由革和訇[hōng]构成。訇,用手兜住音,使声音变大。如,訇然。鞫字本义对犯人大声训斥(訇)加皮鞭(革)拷打。由于字形和读音接近,在古文中,有时用鞠假借为鞫。
在以下义项上,鞠可替代鞫:
1.引申为审讯或审查。《史记·李斯列传》:於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于是群臣和公子们有罪,就交付赵高,命他审讯法办)。如,鞠狱(审讯案子)。
2.引申为告诫,警告,训话。《诗·小雅·南有嘉鱼之什·采芑[qǐ]》:钲[zhēng]人伐鼓,陈师鞠旅(士兵们鸣金击敲响彻霄汉,列队誓师发出必胜的宣言)。
3.声音响彻整个空间,引申为充斥,穷尽。《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踧[cù]踧周道,鞠为茂草(原本平坦大道,如今遍布荒草)。
五、鞠姓的来源
鞠,是古代人们的一种发明创造。很多族徽都源自远古人本氏族的发明创造。如,匡(筐)姓,姬(母亲和摇篮)姓。鞠姓有可能也属于这一类情况,但缺乏文献支撑。无论如何,一定是先有鞠,后有鞠这个姓氏。
据文献记载,鞠姓来源有:
1.鞠语。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鞠语。他是个孝子,厚葬母亲,守孝三年,天天悲痛欲绝,得到齐景公的赞赏。
2.姬昇。战国时期,燕易王的长子叫姬昇。他本为嫡长子,但由于政治原因,其母被贬而变为庶长子。易王死后,姬昇在争夺太子位中失败,被迫逃往辽东东梁河北岸襄平,隐姓埋名,选用先祖鞠陶(弃之孙)的名字鞠作为自己的姓氏,改称鞠昇。后裔子孙都以鞠为氏。
如今鞠姓人口约37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257位。
诗曰:
鞠指皮球裹米粒,
娱乐玩耍用脚踢。
鞠躬尽瘁诸葛亮,
陈师鞠旅几出祁。
参考文献:
1.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4.《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6.《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7.《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8.《国学大师》(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