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婚吧,我觉得我们这段婚姻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丈夫托尼·霍肯平静地提出离婚。

对此,妻子戴秀丽表示理解。

二十一年了,他们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她同意了离婚。

托尼·霍肯是一位英国绅士;而妻子戴秀丽是典型的中国东北女性,此时已经坐拥95亿身家。

他们的相遇、相恋十分甜蜜,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是一对亲密无比的夫妻。

谁知在结婚21年后,却突然被媒体曝出结束了这段令人羡慕的婚姻。

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丈夫托尼·霍肯透露的离婚原因,竟是:

自己厌倦了太富裕的生活!

这对跨国夫妻是怎么认识的?这段看似甜蜜而又富有的婚姻,又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

一、从记者到英国留学生,从中国到英国

根据2011年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年度全英富豪榜单”,其中唯一一位中国妇女在女性富豪榜中位列第七,成为首位进入英国富豪榜的华人女性。

她就是戴秀丽。

这位全英富豪榜人物,是黑龙江女首富,还是中国职业足坛首位美女老板。

戴秀丽投资足球,和她的英国丈夫有很大的关系。

她和丈夫在英国期间,经常一起观看足球比赛,尤其关注有中国球员范志毅和孙继海加盟的水晶宫队的比赛。

对足球的浓厚兴趣,以及与丈夫共同度过的美好观球时光,是戴秀丽后来投资足球俱乐部的最重要原因。

而关于他们相识的故事,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黑龙江大学校门口走出一批批正值大好年华的学生。

他们散发的青春活力,让这所学校看起来十分璀璨夺目。

他们是黑龙江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这批学生里,有一个女孩步履昂扬,踌躇满志。

在坚定的眼神里,也透露着一丝离开熟悉的学校、进入陌生社会的迷茫。

那时的戴秀丽还只是个普通的女孩。

出生在哈尔滨的她,在父母的努力供养下,读完了大学。

她深知父母的不易,也期盼着早日学成工作,回报父母。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3)

中国文学专业的戴秀丽,毕业之后先后在《哈尔滨日报》和《珠海特区报》做了五年记者。

当时主要出入社区,报道社区类新闻,收入相对微薄,过着平凡的生活。

很显然,这样忙碌劳累,却只能获得少量回报的工作不足以支撑戴秀丽的野心

她看不到多少希望,想要获得财富自由,必须另谋出路。

于是拿着五年的积蓄,戴秀丽开始了她的英国留学生涯。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4)

这五年的记者工作中,虽然报道涉及的内容和商业财经没有多少关系,但是该工作接触社会各个阶级的人物。

这为戴秀丽日后在商业上大展拳脚,提供了异于常人的视野,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

例如《珠江特区报》就是中共珠海市委直隶领导的事业单位。

该报社的主要板块涵盖了当时深圳、珠三角地区、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沿内容。

这无疑让戴秀丽更加了解国内政策以及商业形势。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5)

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戴秀丽漂洋过海来到了英国这片陌生的土地。

她既憧憬又有些担心。

在英国,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推崇英勇、正义的高贵人格,奉行节制消费和禁欲主义。

他们就是英国传统贵族。

现在,他们一般不会当众谈论自己世袭家族背景,只对外称自己是中产阶级。

这或许是一种谦虚,也或许是对于“日不落帝国”和贵族均已没落得无可奈何的隐忍。

托尼·霍肯,也就是戴秀丽后来的丈夫,便是英国传统贵族中的一员。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6)

托尼·霍肯平时在英国一所中学教数学,偶尔也会在节假日或周末接受邀请,来到语言学校义务教外国友人说英语。

戴秀丽当时正在这所学校留学。

带着英国绅士气质的托尼·霍肯,谈吐大方,风度翩翩,给当时正值青春的戴秀丽留下了好感。

于是有着东北女孩典型气质的戴秀丽在课余时间,主动找托尼·霍肯问问题。

托尼·霍肯也非常耐心热情地解答,并且非常喜欢这个勤学好问、身材姣好的小姑娘。

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的感情急剧升温。

终于,1993年,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7)

二、从人妻到商人,从英国到中国

一个是耿直乐观的中国东北女孩,一个是谈吐优雅的英国传统绅士。

戴秀丽和托尼·霍肯在结婚后,租住在英国的一处三居室房子里。

丈夫作为教师的收入虽然并不丰厚,但是足以养家糊口,并且略有盈余。

戴秀丽随丈夫改姓,名为秀丽·霍肯,加入了英国国籍。、就这样,小两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羡煞旁人。

但是这样温馨甜蜜的生活岂能困住戴秀丽的商业志向,在经过将近一年婚后甜蜜期,戴秀丽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

尤其当时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之后,各个行业解放思想。

国家深入改革开放,金融、股票、外贸、房产等行业蒸蒸日上,创造着一个个财富神话。

戴秀丽与远在国内的弟弟戴永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到国内的方方面面。

戴秀丽在1994年,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决定回国下海经商。

她不想错过这个大好时代。

于是在征得丈夫的同意之后,戴秀丽买了回国的机票,再次踏上祖国的热土。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8)

面对国内的经济政策形势,加上这些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戴秀丽信心十足,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投入到火热的创业潮中。

同时弟弟戴永革也已经做好了前期市场调查和准备,就等着一起下海了。

妻子回国了,丈夫托尼·霍肯孤身一人留在英国。

每日回到家后面对着空荡荡的房间,不由地感到心酸,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

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便捷的视频通话,只能在思念妻子的时候打打电话,和妻子聊聊天。

但是时间久了,打电话根本缓解不了这种痛苦,况且妻子越来越忙于国内的事务,打电话的频次也越来越少。

于是,在妻子回国后第二年的春天,托尼·霍肯向工作的学校递交了辞呈,跨越大西洋去中国东北,找到已经一年未见的妻子。

托尼·霍肯为了和妻子在一起,在哈尔滨大学找了份工作,任教英语计算机科学。

两个人终于再次稳定地居住在一起,继续过着如胶似漆的生活。

戴秀丽一边布局商业经营,一边陪伴思念已久的丈夫;

托尼·霍肯也学习着中国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逐渐融入进去。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9)

在家庭稳定后,戴秀丽更加放开拳脚,在商界做得风生水起,创办了人和商业,开启了她的财富三级跳。

三、从足坛美女老板到女首富,从亲密无间到心生隔阂

在抗战时期,我国东三省被日军占据,日军为了做好战争准备,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

在抗美援朝时期,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经常对我国东北地区狂轰滥炸,因此当时我国军民修建了一定规模的防空洞,用以保护民众免受美军空袭,也为志愿军储存保护了大量物资。

可以说这些防空洞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幕后功臣”。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0)

在和平年代,对这些防空洞的需求不是很急迫。

所以国家也放开了政策,从1992年开始,国家进一步放松了民间资本进入地下人防领域的限制。

戴秀丽姐弟两抓住了这次机会,拿下大量防空洞,铺设了最大的“地下商城”。

所谓的“地下商城”是指在和平时期将防空工程用作地下商城,再通过出租或转让商铺经营权的方式获取回报。

戴秀丽姐弟的这种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地产公司的限制。

传统地产公司对于土地储备和地理位置要求均非常高,而“地下商城”的模式依托地下人防项目来运营管理,摆脱了对于土地和项目位置的严重依赖。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1)

就在大家投来羡慕和赞扬的目光,大赞其商业嗅觉敏锐,长袖善舞的时候,外界传言说戴秀丽因为有军方背景,所以才可取得与军事相关的防空洞工程。

也有传言说其与政府关系密切,但均未获证实。

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国家人防办公室副主任王胜利,现担任人和商业非执行董事,在人和董事会中负责薪酬委员会等事务。

这不能说只是巧合。

无论如何,戴秀丽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靠着该商业模式持续产生巨额收益,也为后来登顶富豪榜打下基础。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2)

在戴秀丽商业经营如日中天的时候,家庭却开始悄悄出现了裂痕。

丈夫托尼·霍肯因为初来乍到,对中国东北的生活饮食习惯和气候都不熟悉,虽然在努力适应融入,但是难免有种人生地不熟的悲伤。

刚开始,戴秀丽还能够给予丈夫相应的关心和帮助。

但是随着生意越多越大,商业应酬越来越频繁,戴秀丽后来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丈夫,连人都很少见到。

这样的生活现状,完全超出了托尼·霍肯的预期和想象。

失望和孤独弥漫在他的内心深处。

而令托尼·霍肯失望和抵触的,远不仅仅是缺少关心和陪伴,而是戴秀丽的生活方式和金钱观。

在戴秀丽的人和商业取得一定成就后,需要进一步扩张。

在企业形象和商业谈判中一贯的风格就是“壕”,大部分事情都用砸钱的方式解决,在商业竞争中当然取得很好的成效。

不仅在经营上,在个人穿戴和消费上,戴秀丽也是身着价值不菲的名牌,消费起来浑金如土,典型的“土豪”风范。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3)

这些情况都被托尼·霍肯看在眼里。

作为英国传统贵族,在经历了“日不落帝国”的衰落,以及清教主义的熏陶后,他们奉行自我节制的消费理念。

关于这一点,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在其《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一书中有一段形象的描述:

那些娶了一位大学里相识的中上阶级太太而在阶级序列上跳跃上升的男性,有时会对改变自己的日常习惯而感到憎恶与恼火。

比如,他们会坚持称晚餐为TEA,会在花园里种下蒲苇和万寿菊,会拒绝将豌豆放在叉背上,会故意在圣诞晚宴上说出不太合适说的词来激怒他的岳母。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4)

这一特征,也在托尼·霍肯身上体现了出来,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消费方式和价值观。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1995年春天,忍无可忍的托尼·霍肯辞去了仅仅工作了一年的哈尔滨大学的工作,独自回到了英国。

回到英国后,托尼·霍肯继续住在他们刚结婚时租住的三居室的房子里。

后来戴秀丽有一次回英国,豪掷150万英镑买下了泰晤士河畔的高级住宅,并且让丈夫搬过去住。

但是高傲而又倔强的托尼·霍肯怎么也不肯搬过去。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5)

期间,戴秀丽还托人买了一辆豪车送给丈夫作为生日礼物,并且让他把他那辆开了七八年的破旧尼桑车扔掉。

托尼·霍肯自然不愿意这么做。

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2006年,托尼·霍肯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开始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为没钱上学的孩子们免费上课。

这一系列事情也表明,夫妻二人之间已经出现了一条难以填平的沟壑。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互相对抗着,“坚守”着自己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

直到2011年,托尼·霍肯狭小的三居室里,已经堆不下他的众多书籍,也考虑到儿子的生活环境,他才愿意搬进那间豪宅。

但是在生活消费上,托尼·霍肯依然坚持吃伦敦街头廉价的快餐,喝10英镑一瓶的平价红酒。

他们的对抗依然持续着。

相比之下,戴秀丽的事业蒸蒸日上,一步一步登顶富豪排行榜。

酷爱足球的戴秀丽,在发家之后投资了中国职业足球,收购了中超俱乐部的陕西浐灞,成为中国职业足坛的首位美女老板。

后来该支球队也创造出不少佳绩,在2013年打败广州恒大,夺得球队历史上首个冠军。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6)

她和弟弟戴永革创办的人和商业在2008年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个人资产达到10.6亿英镑,成为全英富豪榜中首位华人女性,也稳居黑龙江女首富之位。

此时的戴秀丽,可谓情场失意,商场得意。

四、从台前到幕后,从努力维系到各奔东西

都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戴秀丽在拥有了甜蜜的爱情和婚姻,以及辉煌的事业之后,没过几年,婚姻走向隔阂和对抗,事业也在后来逐渐走向下坡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中国大陆逐渐推广开来,人们的一部分消费习惯也从线下悄悄转移到线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靠着地下商城起家的人和商业,也逐渐失去了优势。

公司营收大幅下降,并且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从2012年到2016年,人和商业的年营收均未超过10亿元,到2016年上半年时,已经达到了145亿元的亏损。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7)

在危机之下,戴秀丽决定转型,收购了东北地区一批农副产品公司,开通农副产品的电子商务渠道。

并且剥离地下商城业务,将其以100亿低价打包出售。

不过这样的烫手山芋自然无人敢接,据了解,最后实际收购方,就是戴秀丽的弟弟戴永革。

经过改革重组,2019年,人和商业正式更名为“中国地利集团”,主营农副产品流通,公司营收也由负转正。

戴秀丽也将绝大部分股份转至弟弟名下,自己则隐居幕后。

一代商业传奇人物,至此鲜有公开露面。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8)

祸不单行,戴秀丽夫妻二人长期分居两地,并且关于消费理念和价值观的隔阂与对抗,始终无法化解。

最终,丈夫选择结束这段无奈的婚姻,他表示自己厌倦了太富裕的生活。

从分居两地到各奔东西,这段时间里,他们为了婚姻做过各自的努力。

托尼·霍肯会尽力和戴秀丽沟通心声,但都无果而终。

他也会破例盛装出席戴秀丽的商业聚会,给妻子以支持。

戴秀丽也在1998年怀孕,并且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和丈夫度过了一小段幸福的田园生活。

但是几个月后,又忍不住重回商场。

她也送过豪车豪宅给丈夫,希望他能生活得更好,但是明显适得其反。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19)

这段婚姻两人都努力维系过,但无奈的是,他们给的都不是对方想要的。

这段婚姻最终落下帷幕。

离婚后,两人依旧一个住在中国,一个住在英国。

儿子则在两地都会来回居住,成为他们唯一的联系。

结语

对于心怀志向、渴望富裕生活的戴秀丽来说,她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

即便后来公司走下坡路,但是经过改革重组,依然焕发生机。

她依然可以在胡润富豪榜中排到前列。

女首富戴秀丽(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20)

但是在家庭方面,这是一段无可奈何的婚姻,既承载着梦幻般的田园夫妻生活,又不得不被野心和现实打破。

看起来本该幸福甜蜜的富豪家庭婚姻,实则最终必然走向分离。

两人的价值观天生相悖,并且在一系列努力之后依然无法调和,婚姻一步步走向灭亡。

编辑:栖心草堂

责编:Tha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