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纸牌屋》系由南方周末、南瓜视业联合推出的文化评论类视频节目,关注电影、电视、图书等行业,持论力求公平,顺应常情常理常识,用白话文说明白话。
《无双》里,郭富城饰演的假钞团队成员李问在泰国因使用假钞坐牢,后被引渡回香港。根据李问对警察的描述,假钞团队的首脑是周润发饰演的“画家”,身份隐秘、失踪多年。他将擅长复制画作的李问招至麾下,一同从事假钞制作事业。警方对“画家”展开追捕,却发现真相并非如此。(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11日《南方周末》)
“现在观众成熟很多,对看完以后什么都不记得的影片是不满足的。他希望离开影院的时候能带走更多东西。”
“贾樟柯给我们呈现的,是无限接近生活本真的这么一个面貌。其实观众进电影院,绝大部分观众是不想看到自己的,他们想看到一个装修过的世界。”在《周末纸牌屋》的讨论中,影评人周黎明如是总结。而影评人史航则从赵涛手中的矿泉水瓶想到了角色人生,也看到《影》中关晓彤年轻气盛的好处。
看电影的标准多种多样,经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与两位影评人讨论,国庆前后五部影片排名依次为:《江湖儿女》《无双》《影》《找到你》和《悲伤逆流成河》。不溢美也不贬低,通过专业眼光细读电影,以期有所启示。个人排名各有出入,亦属正常,但通过对话使对文艺作品的认识更为深厚。
此次对话由贾樟柯的新片《江湖儿女》开始,影评人周黎明将这部影片排到个人片单的第三位。本文内容来自《周末纸牌屋》第一期。
《江湖儿女》拍的不是梦想
南方周末:周黎明先生为什么把《江湖儿女》排到第三位?
周黎明:我喜欢贾樟柯,也许是期待太高了。《江湖儿女》跟老港片,跟贾樟柯以前的影片像《三峡好人》有传承关系。《三峡好人》在我心目当中是一座丰碑,非常完美。《江湖儿女》里面有很多小细节非常棒,但整体来讲,总有一点点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我觉得赵涛好像在演另外一部影片,她的表演风格跟廖凡和其他演员的是两张皮。如果能接受这一点,这可能是一个优点。没有说一定要得出一个结论,《天注定》里面也是这样处理的,可以把它理解成贾樟柯导演的一种艺术手法。电影的第一幕跟最后一幕是讲山西的,那帮小混混模仿香港黑帮。中间在路上那部分,可以理解成离开家园。我更喜欢离开家园部分,行云流水,好像没有章法,但里面的亮点,可以回味的地方特别多。
史航:整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录像厅的夜晚。就像我们小时候窝在一个录像厅里,廖凡,这斌哥是窝那一晚上消费的男子,看了各种烂港片,早上起来懵懵的,可能出门发现车都被人偷了,这是他的一生。赵涛演的这个角色,像在录像厅打工扫地的一个女人,片子偶尔也看两眼,看很多遍,没有那么投入。当这个夜晚结束之后,人都走光了,她坐那看了一会儿,忽然发现电影好像在说她。所以,她是一个好像麻木,但最终投入这个港片情怀中的人,是一个江湖的女人,自己带出一片江湖。斌哥一开始好像很投入,慢慢麻木着出去,发现人走茶凉,车都被偷了,就是一个失败者。两个人是一个交叉换位的东西。
南方周末:看每一部电影之前,都是一种特别功利的计算:有没有喜欢的演员、导演,大致的故事,还有别人说了什么,别人给了多少分。但是走出电影院以后,我们就特别像美学家,带着很多不满足。这是一部挺好看的贾樟柯电影。坦率说,这个电影的人物故事最后不“堵”,这一对男女实际上是有感情的,当看到一部很写实的电影里还有一段很深的感情,还是暖的。这部电影有些场景太像我们的生活,大巴车上、录像厅里、广场舞、小旅馆。带着“低级趣味”看这部影片,结果看到了周边的生活,实景演出充满了整部影片,太牛了。
史航:特别有意思,因为同档期的是《黄金兄弟》,那群古惑仔的票房是碾压了《江湖儿女》。坐在这边看录像的人永远扛不过录像里头喊打喊杀那群人,他们的虚张声势其实是生活的精神图腾,大家习惯性地去怀旧,给它去买票补票。像《我不是药神》骨子里是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最后有本事,能够兼济天下。但《江湖儿女》拍的不是梦想,而是“梦遗”,非常遗憾,最后一些很惨淡的人生的索然无味。就是卡夫卡那句话:一切障碍都能粉碎我。它是不利于传播的,不是那种易燃易爆品,所以没法成为“爆款”。它只能说是贾樟柯对自己的世界重新地刷了一遍漆,但不是往新和好装修,是往他理想中的世界又装修了一次。
影评人周黎明认为,香港电影中的黑社会相当夸张,真实生活当中的打打杀杀更像《江湖儿女》剧中人模仿港片的行为举止。廖凡饰演的郭斌是小城里风光一时的“江湖大哥”,爱看香港黑帮电影并模仿片子黑帮老大的做派。(资料图/图)
因为他是张艺谋 影评人和观众都会苛刻的
南方周末:《影》的影调真是非常高级,水墨那种灰度的层次、丰富,在工艺角度上张艺谋是令人敬佩的,造型这个方面。整个编剧结构几个反转紧凑,都是对的,但为什么不太感动我?老实说就因为邓超的表演,“真身”这部分的坏没有藏好显得没有力量。“影子”从单纯到最后变成权谋,也显得平铺直叙。最大遗憾是台词,很多包袱提前都解开了,没什么悬念可言。
周黎明:我觉得这部影片创新的地方就是视觉呈现,用彩色片拍出了黑白的、灰的效果,跟黑白电影又不一样。张艺谋本身就是用色彩,暖色调用得极致,最初的《红高粱》《菊豆》都是擅长用大红大绿,包括《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那种艳俗,当然我觉得那是刻意为之的。他呈现的水墨色彩我在别的电影中没见过,他用得非常好。它的故事、台词是有文学性的,但作为一部电影,砍掉一半台词肯定会更好,会更高级。
我最不满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太工匠了,它像一个非常精致的工艺品,没有什么太大的瑕疵,但是不像自我生发出来的真正的艺术品。另外,我倒不觉得邓超演得差,我觉得演员整体缺乏电影感,可能是因为上太多综艺节目了。一路看过去,这些脸、这些身材都属于电视,不是属于大银幕的。影片的主题、思想性跟《满城尽带黄金甲》非常像,实际上讲权力是腐蚀人性的。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巩俐跟周润发出来,真的有电影感。跟色调的高级相比,整个演员班子是不够高级的,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我觉得挺遗憾。
史航:我是提前两个月看的,一直在想,这么不喜欢这电影,是不是我有问题。上映的时候马上补看第二遍,确认了我不喜欢它,才写影评。我当时跟导演说,美学追求无可挑剔,而且实现度极高。这个点上无与伦比,要不然金马不会提名12项。比起《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那种伤眼睛的颜色来说,黑白灰当然是一个进步,但被这么澎湃汹涌地用,本身又是一个张艺谋的特点,但不是优点。
周黎明:关于主题,我觉得可能张艺谋导演在批判权力的腐蚀作用的同时,像他从《英雄》以来多部影片里面,表现出对权力的那种潜意识的爱慕。我觉得不是他刻意为之的,因为这些作品表面上非常宏大,非常商业,换一个角度都是艺术片,其实他是把自己放进去了。他显性在批判,但潜在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爱慕。你觉得是他的不足之处,换一个角度,这是它的价值,表现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南方周末:对张艺谋的批评,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他的价值观上,但是他的价值观是否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包括当年的《英雄》,的确在武侠片的类型上是一个大的跨越。它里面的价值观,所谓对君王的崇拜并不是东方人的,西方人也一样,而且几起几伏。所以说如果普通人的价值观隐藏的是安定的生活,平稳的状态,何尝不可?权力本身不是恶的,权力造成的恶才是邪恶的。《影》里“邓超”实际上是为了生存,说白了是生存之战,不一定指向一个黑暗的价值观。
周黎明:因为他是张艺谋,不管是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都会苛刻的。
《无双》像魔方这样 可以承载一切拆解
周黎明:《无双》是我的第一名,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这一点就可以把我开除出影评人了。在最近一两周看的影片当中,它是完成度最高的。它在人文价值、思想性方面跟《江湖儿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它作为类型片,作为有点黑帮色彩、犯罪题材的影片,瑕疵没有那么多。反转很明显借鉴了1995年的《非常嫌疑犯》,但我不觉得是抄袭,因为最高级的一点是郭富城那个角色,一上来告诉观众说他是一个二流艺术家,只能模仿,可以模仿得非常逼真,但是没有艺术创作。我觉得是编导故意撒的一个谎,等你看到他制造伪钞的精心程度,实际上是把它当作艺术在创作。但正是因为“假”反映了人物潜意识的一面,跟艺术家、作家创作人物、情节是一样的。小说家写小说是虚构的,就是假的,但往往在这些表面上很假的套路、细节里隐藏了最真实的自己。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它比《非常嫌疑犯》高级,但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确谈不上什么创新。我觉得片中“合”得非常好,揭示了我们看别人、外界的时候,有意无意在投射自己。它不可能像文艺片做得那么有深度,但作为一部类型片,这部分我觉得已经够了,观众想要思考就去思考。
南方周末:周润发一个镜头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他被压到地板上的时候,那张发哥的脸真的是苍老而平庸的脸,风度翩翩全然没有了,也许那不是表演,不是假装他不是罪犯,他真的就不是罪犯。
史航:我觉得发哥的表演最有意思的一段,是他作为香港警察在警察局下班那一段。那几步走,完全承受你多义解释。你认为是一个伪钞枭雄,在那化装成警察,他要离开,也可以;一个普通人下班也可以。下面过后再堆起一张笑脸时就让人想起他全盛时期演赌神,同时可以演一个高颜值的赌神和一个痴呆,只想抓巧克力的人。发哥他一开始演戏,一直都有这两张皮。甚至到姜文的《让子弹飞》,他面对自己的戏子替身,还是演这两张皮。编剧、导演庄文强非常聪明,一般人向港片致敬,就是你能多帅就多帅,跟当年一样帅,他给自己找了最合理的解释,这么离地三寸,但又脚踏实地,我觉得这个局设得特别好,让他的电影风格可以非常恣肆。
我最喜欢周润发的电影,不是《让子弹飞》《卧虎藏龙》,也不是成名的那些吴宇森电影,是关锦鹏导演的《地下情》。年轻的周润发遇见年轻的梁朝伟,他是一个胡子拉碴的得绝症的警察。他说他是来调查案子,但最后说我跟你们交朋友,我没安好心,我就想看你们如何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因为他得了绝症,就想看你们是怎么浪费的,那种脆弱的东西,不是一个大人物。那时候我就觉得他像年轻的阿兰·德龙,美而脆弱,最后其实是完全把自己放空了的这么一个人。
郭富城近年来一直有意识地改造自己,像《父子》这些电影。以前他是精美的,“四大天王”之一,是瓷器,逐渐要变成陶器,顺着自己的年龄,自己粗糙的质感,变成一个脆弱的、崩溃的、没本事的人。我觉得他前面几部电影都好像为了瞒咱们大家,瞒到《无双》这一刻,可以给你翻牌。郭富城这几部电影连在一起,倒像一个局、一个戏。跟《非常嫌疑犯》比起来,庄文强的野心在于不止致敬,而是让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他骨子里那一点东西让我想起一句话:作家,你要揭穿人们洁白下面掩藏的罪恶,再拷问出他罪恶下面隐藏的真正的洁白。所以“郭富城”真正的洁白,他软弱的那点牵挂是这个人物的灵魂,才算点睛之笔。我觉得《无双》像魔方,可以承载一切拆解,有一切可能,而且始终自圆其说,360度几乎无死角。
周黎明:我觉得郭富城很像张曼玉,事业的前半段就是一个偶像派,长得很漂亮、很帅气,严重不会演戏,永远是一个看上去好看,没有内涵的人。从《父子》开始,这个人开窍了,会演戏了,之后包括《最爱》,都进入了另一个领域。就像张曼玉演了《阮玲玉》以后,进入了另外一个层面,这种现象我觉得值得学院派去深究,为什么演员从非常不会演戏突然就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他最初以跳舞见长,他值得很多舞蹈出身的演员去借鉴,甚至学习。
她们没有镀金,就是苦苦挣扎的女性
周黎明:有一部我觉得跟《影》《江湖儿女》基本上是可以并列的。用技术的标准,我觉得《影》很好;但你用人文的标准,肯定《江湖儿女》更好。《找到你》敢于直面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类型片方式,加入了悬疑、罪案,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大大提高。姚晨与马伊琍的角色有着巨大的阶级鸿沟,但两个人是镜像,她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母性。她们非常爱自己的女儿,为了女儿可以舍弃一切。《找到你》字面的意思是“姚晨”找被绑架的女儿,整个故事的弧线里她找到的是“马伊琍”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被这个社会世俗压下去的自我,这一点来讲是不错的。当然它在人文方面做得更多一点,如果贾樟柯的一些手法在里面出现,可能会更高级一点。它整个叙事行云流水,有点像忻钰坤,吕乐没有太过炫耀自己在摄影方面的成就。运镜非常流畅,但没有刻意地让你知道镜头有多么高级,跟《影》刚好相反,让镜头、视觉、演员演技,让所有这一切都服务于故事,而这个故事是有当下性的。
史航:《找到你》里面的角色和表演确实很能点中你的穴位。姚晨在里面演一个律师,就比《搜索》里面的姚晨令我喜欢很多倍。她一开始就在翻垃圾箱那种完全乏力却还要发力的感觉,那种衰竭感是特别打动我的,而且衰竭感中又不断出现爆发力。而马伊琍,此前在唐高鹏的《未择之路》里演一个开大货的女司机,话很少,人很冷,但是很准。这回她又一次完全摧毁你心目中那些形象,这个人物很结实,前面温顺到你觉得可怕,最后还是那句话,可怕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时起鸡皮疙瘩。马伊琍的这个角色塑造得倒完整,虽然戏份少,反而好像留白天地宽。她用那么少戏份完成,大量靠眼神,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厉害。我必须表扬这个片子中像高叶演的那个风尘女晓璐,她那种很飒、很直接的东西。现在这种接地气的国产片就少,一条线的五个女性群像,不能说是“五朵金花”,她们一点都不金,没有镀金,没有任何理想化,就是苦苦挣扎的女性。
周黎明:她们本来是有金的,马伊琍跟姚晨就是明星,但是在这部影片里面看不到她们明星的一面,这是它最可贵的地方。这部作品可以给国内那些有明星光环的演员一个启示,就是不要小看这些可能成本不高、投资不高、片酬相应也不会很高的影片。在这样的影片里面,你如果有演技,是有发挥空间的。那些很豪华的电影里面,你的发挥空间可能会少得多。
史航:对。那种大成本可能重如泰山,但是好的演技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让你看不见它后面有泰山。这片树叶的纹路,跟你的生命纹路是一样的。
《找到你》以“寻女”这一悬疑剧情将几个不同身份、背景的女人的命运串联在一起。姚晨饰演的律师李捷与马伊琍饰演的保姆孙芳原本是和谐的雇佣关系,随着女儿遭遇绑架以及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李捷发现了孙芳的身世,而这起绑架案也将两个女人推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资料图/图)
观众希望离开影院时带走更多东西
南方周末:《悲伤逆流成河》实际上是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影,青春离我太远了,看了以后吃了一惊,它超出了我的预期。里头真能看到一些烟火气,包括邬君梅演的上海弄堂里的那样一户人家。格局之小也能看出来,弄堂并没有建立起来,因为只有这么一户人家是有烟火气的,其他都是布景板而已。校园里头某些残酷,青春的某种残酷性呈现出来,比常规的校园片、青春片更有一点生活的质感。
周黎明:那是因为参照物是《小时代》。这部影片,我觉得唯一的价值就是触及校园霸凌这个题目,编剧导演是严重不合格的。去年乌镇戏剧节的大奖获得者《花吃了那女孩》,也讲校园霸凌,我们当时看得颤抖了,30分钟里面给你呈现出来的是现实的残酷,剧作非常成熟。这部影片,上海的里弄,包括开场那组镜头,我当时也觉得好像跟之前同类影片相比好了很多。越到后来你越发现,这个电影不会取舍,所有好的地方都掠过了。这些同学为什么打她,为什么歧视她,我相信里面有不同原因,人物心理的过程非常重要,可是全部用蒙太奇的方式带过了。到后面蒙太奇不够了,直接上歌,包括自杀、在海边跑,真的是俗套又俗套。即便这样,我不会说它是烂片,它敢于去碰校园霸凌这个题材,让我有一点点尊敬,这是它的价值。校园霸凌不需要写很多人,把三四个人的心理状态写透了,可能比现在的样子要好很多。
我的最后一名是《李茶的姑妈》。我觉得差的地方跟网上看到人家骂它的地方不是很一样。很多人觉得它不够电影化,太舞台剧了。开心麻花影像化工作是够的,我提前一个月去看了话剧版,所以完全有权发言的。现在电影版里面起码有一半“梗”是舞台上没法呈现的,只有用镜头,说它是因为太像话剧而不够好,在我看来是不成立的。我觉得它最大的问题是不应该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它最早是19世纪末的一个英国话剧。舞台是有假定性的,舞台上成立的东西,搬到银幕上是不成立的。在舞台上,你套一个假发,“娘娘腔”一点,大家都觉得你就男扮女装了。但到银幕上,这个假法,下面的人没有一个人看得出来,完全不成立。假定性在银幕上,我们的参照物是什么?《窈窕奶爸》,罗宾·威廉姆斯,大老爷们,好多毛发,化装技术让你相信他就是个女人,包括他的嗓音,但是黄才伦在里面,你不可能相信他是女的,这一点就不成立了。
它作为话剧,在舞台上闹一闹其实无所谓,戏剧结构是完整的。但到了银幕上,好多在舞台上可以出效果的东西是不成立的。再加上它的定位就是低俗喜剧,随着这几年观众欣赏能力的提高,大家的接受度会越来越低。喜剧的范畴非常广,有很高级的与很低级的,本身定位不是错,但是你没有跟上观众,可能这个戏是几年前引进、改编的,你心里想的是几年前的中国观众。现在观众成熟很多,对这种笑笑笑、看完以后什么都不记得的影片是不满足的。他希望离开影院的时候能带走更多东西。
史航:电影烂不烂不在于它的“污”,而在于“污”而乏味,这是最尴尬的事情。它特别想讨好观众,想炫技。我非常抗拒这个电影,在于它对于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代表着主创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主角身上不管最后有多少道德说教,都非常假,因为他周围的人都是面目可憎、心灵可憎的,没一个值得活的人,对我来说就是“植物人大战僵尸”。特别重要的两个爸爸都很无耻,觉得两个是上好发条的成人玩具也好。它的土、它的乏味和它的卖力,形成几个致命伤。我们看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沈腾”穿越回去见到自己的妈妈,第一句话说:你还抽烟,你后来怎么死的,不知道啊?他这话说得很粗暴,他心疼他妈,不希望他妈妈死。但黄才伦演的主人公跟他妈妈所有的视频只是在炫富,看不出母子之间任何的感情,一切只是交代,没有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