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今天聊聊三国。

众所周知,三国三分,始于赤壁之战后。

孙刘联手,本对曹魏构成巨大威胁,但可惜的是两家都缺乏战略眼光,最后被各个击破,成为千古遗憾。

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大家最初都是围绕蜀汉思考问题。但蜀汉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很明显,表面上孙刘占据了很大片的土地,但其实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如果戮力同心,共同抗曹,或还能打个平手,而两家本不很强,还勾心斗角,那岂不是正中曹魏下怀?

一、问题最早出在刘备方。

孙权最早是把妹子嫁过去的,其实算是人质了,但刘备方却没有对等考虑,当孙权想为儿子娶关羽女儿时,关羽却来一句,“虎女岂嫁犬子乎?”

如果说关羽没此见识也罢,即使是刘备也无此觉悟实在是欠缺诚意,又没有刘邦刘秀的雄才大略,我不知他们哪来的自信?比起刘邦当初笼络三杰,差得太远。

蜀汉毫无诚意可言,刘关张在荆州本就属于外来寒族,根基本就不深,刘备却不愿为孙刘联盟贡献诚意,自然会引起孙权的不满和敌意,活生生把潜在盟友推向敌方。

吕蒙白衣渡江犯了根本性战略错误(吕蒙白衣渡江犯了根本性战略错误)(1)

不仅如此,孙权当初想先攻益州,却被刘备阻拦,说什么汉室宗亲,不许打,但却忍不住自取,让孙权很不爽。

这孙权隔着荆西要取益州,也是乱来,不懂得步步为营的道理,就如同后来派兵去辽东,被一网打尽。

二、孙吴同样有问题

孙吴的几任都督都非江南豪族,这是孙吴为了压制本地豪族的策略,直到灭亡,都在和本地豪族斗争,蜀汉其实也存在同样问题,蹊跷的是,孙吴的前几任都督多英年早逝。

要说孙权众将中,鲁肃算是明白人,他劝孙权在荆州退让,给曹操培养了一大头疼对手,而最终能形成犄角之势,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

如果鲁肃还在,应该不会让袭杀关羽的事情发生。

吕蒙被鲁肃“刮目相看”过于夸张,他的“白衣渡江”,不亚于“暗渡陈仓”,看似战术上的“神来之笔”,但其实是战略上的大败笔,看似捡了“大漏”,其实是埋下“大祸”,为何?

吕蒙白衣渡江犯了根本性战略错误(吕蒙白衣渡江犯了根本性战略错误)(2)

首先,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其实并没有对曹魏伤筋动骨,其战绩和预期过于夸张,关羽兵力3万左右,也无得力副将,也无力单独北伐,并且蜀汉西城方向、汉中方向都未起兵策应,即使策应,也很难短期攻破关隘林立的关中地区。

其次,孙刘联盟的基础条件未变,即曹魏占据北方多州,经济人口等综合实力仍占绝对优势。

这个时候不去攻强国,反而攻弱方,实际上是自断手足。

目光短浅。

孙权这昏招如北宋配合金攻辽,南宋配合蒙古攻金,最后皆入彀中。

三、在下认为的正解

彼时,关羽正在乘胜围攻曹仁,这个时候徐晃又来救援,关羽其实已经受阻,兵力和后勤本已出现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出兵蜀汉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关羽本就攻不远。

吕蒙白衣渡江犯了根本性战略错误(吕蒙白衣渡江犯了根本性战略错误)(3)

所以关羽的出击本就是错的!并不因其前期胜利就能得到肯定,他能自保就很不错了!

从这一点来说,作为将才他不如魏延,当然魏延也只能算将才而非帅才,蜀汉人才缺口大。

不仅蜀汉人才不济,孙吴人才同样不济。

孙吴的短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5年逍遥津大败,所谓江东十二虎臣敌不过一个张辽,从这个角度来说张辽才是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呢。

孙吴应该再次向两淮发起全面进攻,但是,孙吴同样还未准备好。

但攻关羽却是损人不利己的下下之策。

后来诸葛亮多次和孙吴联手,但是都因种种原因失败了,最重要的是最优条件已经丧失。

因此,最大的问题还是蜀汉的贸然出击。

蜀汉和孙吴未能有效沟通,又不做好防范工作,焉能不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