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鸮胖说千字文》,我是鸮胖。在节目开始之前,鸮胖想托付一下,如果您喜欢鸮胖的节目,就请您多多关注,并帮鸮胖转发分享一下,您的举手之劳,就是对鸮胖最大的鼓励。提醒您一下,您点开鸮胖文史的图标,就能完成关注鸮胖的工作,鸮胖在这,谢谢您啦。

咱们闲言少叙,说一说本期内容。上一期鸮胖给您讲了家风的重要性,提到了首先提出家风概念的,是一位美男子,跟您聊了聊《颜氏家训》的意义以及颜真卿的故事,如果没有印象的听众朋友,可以返回上一期再温习一下。今天咱们接着往下讲,讲讲“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这八个字的指向很明确,是说人的言行举止。今天的内容主要出自《礼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大致内容是说,人的仪容举止,要非常安详从容不迫;言辞要非常沉稳有力。这样,才能做到“安民”,就是服众。

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鸮胖刚才说的《礼记》的内容,有一个字没有体现,没错,就是容。容,很简单,就是容貌。说白了,就是看脸。但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指代容貌的字不是,不是容,而是颂,就是称颂的颂。《说文解字》中说,颂,貌也。右边的页字旁,表示的是人头。那“容”,是指什么呢?是指盛,就是盛满谷物的意思。所以您看容字的下半部分,会是一个谷字。那什么时候“容”开始指面容了呢?这个确实说不清楚了,估计是后来使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变化,扩充了字义,就用面容之意了。

《千字文》的这一条,把容放在第一位,其实表示出一个意思,就是当时人们看人,重视面貌。这不是说先秦时期不重视容貌啊。不知道您有没有印象,鸮胖在讲《墨悲丝染,诗赞羔羊》一讲中,就提到了,《诗经》里的《关雎》一篇,已经表明,古代人就是颜控。当然,也因为颜控,孔子失去了一位有天赋、有才华的学生。

您别看孔子的形象不怎么样,但他喜欢长相好看的人。有一个学生,复姓澹(谈)台,名灭明,字子羽,咱们就叫他子羽吧。《史记》中记载,说子羽“状貌甚恶”,就是长的贼难看。拜孔子为师时,因为孔子秉承“有教无类”的思想,所以就收了子羽为徒。但心中,已经将子羽化为不成才的弟子的行列了。

曹操举例论证(曹操不会床头捉刀)(1)

澹台灭明

从孔子这里出师之后啊,子羽就去南方发展,到了楚国。可能是审美标准不同,也可能是真的倾慕子羽的才华,所以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的一套教学标准,在当地影响很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他的才干和品德传遍各诸侯国。这件事自然也传到了孔子的耳朵中,孔子慨叹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因为相貌,孔子看错了子羽,心中甚为愧疚。所以,也留下一个成语,叫以貌取人。

孔子以貌取人,并不是各例。先秦时期,已经有一套“相人术”了,就是咱们常说的,看相。只不过,这会儿的相人术,没有总结成具体的方法指南,具体的事例散见于史书当中。比如姑布子卿在路边随便看到一个小男孩儿,就看出他是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这个男孩儿,就是赵国的创始人赵襄子;再比如,唐举给一个叫李兑的人相面,说他“一百天内将掌握一国的大权”,后来果然应验,李兑成为了赵国的相邦。这俩人虽然不像别的帝王将相那么出名,但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荀子在他的书中,就写道:“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曹操举例论证(曹操不会床头捉刀)(2)

赵简子与姑布子卿

如果说先秦时期,相面是民间或者个人小打小闹的行为,那么到了两汉魏晋,就上升成了国家的准则。公元前196年,汉高帝刘邦下《求贤诏》,就是要招纳贤良方正的人来辅佐他。他昭告全国,如果有合适的人,就要送到相国府,并写下“行、义、年”。“行”,是行动的行,在这里是指品德;“义”,是义气的义,在这里是指仪表,年,就是年龄了。可见,虽然是选拔人才,但刘邦还是不忘看看他是不是一表人才。刘邦通过诏书下达了求贤的诏令,其实无形中就奠定了一个要求,就是相貌,是选官的标准之一。尤其是负责礼仪的官员,更是在仪容上有特殊要求,比如威容严格、仪容端正、美须眉、大音等等。至于具体参照标准是啥,确实没有提及,但鸮胖觉得,至少得我和一样帅吧。

两晋时期,鸮胖上一讲也提到了,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兴起,士族们对容貌、举止更为关注,发生的与容貌相关的故事,也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事情呢,更是不少。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境内安定,民安其业,边境和平,史称“明章之治”。他的臣子中,有一位,叫承宫,听起来和成功学的成功同音了。但他是承接的承,宫殿的宫。这承宫素有威名,匈奴听闻都拜服,所以想得见一面。汉明帝许诺了,让承宫整理一下仪容仪表。这毕竟代表大汉的容貌,肯定不能差。承宫对明帝说:“匈奴只知道我的名气,没见过我的样子。我知道自己样子丑,在朝廷上别人认识我就行了,丢人丢在家里,如果见匈奴来使,我的相貌确实不适合见面。所以,您还是找个仪表堂堂的人代我见匈奴吧。”汉明帝琢磨一下,他说的也对,所以就让大鸿胪魏应代替承宫。

这个故事您听着可能陌生,但这个故事的文学演绎版,您应该听过,就是曹操。这个故事最初出自东晋裴启的《语林》,只不过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现在咱们看到的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大概是讲,魏武帝曹操要见匈奴使者,但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选择美男子崔琰代替,曹操作为侍卫,挎刀立于床头。三国两晋时期的床,主要是指座榻。等到会见完匈奴使者,曹操派人去问:“你觉得我们魏王如何?”使者回答:“魏王一表人才,但‘床头捉刀’之人,才是英雄。”得,曹操苦心经营的一出戏,差点被人识破了。之后,也就流传下来一个成语,叫“床头捉刀”。

曹操举例论证(曹操不会床头捉刀)(3)

床头捉刀

其实从古到今,才貌双绝之人,是有极大概率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找对象界有一句话,叫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不过鸮胖觉得,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这句话都是适用的。毕竟你不能强制要求人,第一眼的时候,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嘛。所以言行居住,都要争取上档次,才能为成为人上人,增添砝码。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欢迎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