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陨落,夏普卖身,东芝崩塌,高田破产,索尼断臂,三菱等更多企业承认造假长达数十年,如今轮到了安桥。曾以“工匠精神”傲视全球的日系企业,为何沦落到今天这种境地?

安桥历年型号(安桥破产日系制造跌落神坛)(1)

5月13日,日本著名音频品牌、也是日本最大的音响设备制造商—安桥(ONKYO)家庭娱乐,向大阪地方法院提供破产诉讼请求。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的破产原因只有简单一句:“因市场萎缩和(业务)规模扩大,(安桥)盈利出现恶化”。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家企业当前的总计债务仅约3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2亿元),仅相当于《航海王》作者尾田荣一郎一年的收入。

而更讽刺的是,今年年初时网络上还有人曾这样鼓吹:“2021年,75岁的安桥开始谱写它新的篇章—为VOXX和夏普收购后重新出发,直面次世代音响世界,再度吹响其进化的号角,致力拥抱下一个75周年。”

从领跑到落跑

1905年,11岁的松下幸之助在好友伍代武父亲的自行车行帮工。在松下公司成立后,伍代武则成了松下幸之助手下最得力的帮手,他也是公司内最顶尖的工程师之一。二战结束后,松下决定拆分旗下音响部门。1946年,伍代武抓住了这一机遇,在原松下音响业务基础上建立了安桥株式会社大阪电器,并开始生产制造留声机拾音器。

日语中的“安桥ONKYO”,就是音响的意思。安桥创立之初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声音用最纯净的方式来重新演绎。

安桥的第一款产品CP-100,在当时日本国民平均收入不过500日元的情况下,零售价竟高达300日元。随着家用电器市场的日渐兴盛,安桥公司不断投入技术研发,先后带来了第一个松压盆技术扬声器单元ED-100、第一款内置8英寸单元的收音机OS-55和第一台推挽式放大器,等等。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桥品牌一度引领了家庭音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比如1966年,安桥ST-55桌面分体式立体声音箱凭借小巧的外观和可以随心布置的移动性,打破了传统一体式音响的旧格局,并逐渐从单一的扬声器单元制造商转向综合性的Hi-Fi音频品牌;1970年,安桥率先在前置放大器系统中采用了90%的全新技术,用顶尖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的发展策略,重新定义了家庭音响。随后,他们还多次创造了“全球第一”荣耀:全球第一款高速配音的双卡式录音机、第一部具有光纤数据传输功能的CD播放机和第一台THX认证的家庭影院功放等一系列创新产品……

安桥历年型号(安桥破产日系制造跌落神坛)(2)

安桥旗下主要业务一直都是家用音响和功放。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安桥却似乎迷失了方向,或者说他们一直坚持的方向却指向了“日落之地”,因为传统家庭音响和家庭影院市场正在逐渐没落。2019年,因生存压力而盲目扩张的安桥,宣布将旗下家庭影院业务以80亿日元(约1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美国音响企业Sound United,但这起交易最终被后者喊停,导致安桥在2019年财年资不抵债。随后两年,安桥通过增发新股、寻求资金增资等方式自救,原本预计筹资62亿日元,最终仅筹得12亿日元。

2021年3月,由于业绩低迷,安桥宣布退市,并在当年8月被摘牌。2021年9月,为避免公司破产倒闭,安桥将其最主要的家庭影音业务出售给了夏普和美国同行VOXX,夏普和VOXX的合资公司将继续使用“ONKYO”品牌,由夏普生产制造、VOXX负责销售。此外,安桥旗下的耳机和头戴式耳机业务也被出售给投资基金,e-onkyo音乐则被转让给了在线流媒体平台Qobuz的拥有者—法国Xandrie。即便如此,安桥依然无法偿还所有债务,于是在今年3月,旗下专业生产扬声器的子公司宣布破产。而两个月后,安桥最终不得不向大阪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让人唏嘘不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家行业领军企业,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便从云端跌落沉泥,导致安桥最终落得如此结局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比如过度痴迷于研发、产品定位的摇摆、公司业务的盲目扩张,以及在Hi-Fi领域一直存在的投入产出比问题,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数字时代的流媒体浪潮改变了世界聆听音乐的方式,而安桥错误地认为传统Hi-Fi和家庭影院业务仍足以支撑他们朝百年品牌迈进。

1998年,世界上第一款MP3播放器MPMan F10诞生;2000年1月,创新推出了第一台2.5英寸硬盘MP3播放器NOMAD Jukebox;2001年,苹果iTunes和iPod先后问世……MP3播放器因其足够小巧的身材、更加便捷的便携性、能装更多歌曲的容量,不仅逐步取代了磁带和CD随身听,也慢慢改变了多数用户听歌的习惯。而之后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在音频方面的快速发展,更是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也能随时享受音乐的美好。像安桥旗下主打产品那样需要插入CD使用音响,在家里享受音乐的听音习惯,慢慢地变成了小众发烧友的“自留地”,甚至在新潮的年轻人看来,这样的听歌方式更像是“高雅的养老生活”。

在用户习惯和需求的改变下,几乎所有的音频品牌都在努力拥抱流媒体,从各种价位档次的耳机到兼容数字音乐格式的播放器,而安桥却将研发重心从传统音响领域转到了家庭影院业务。他们甚至收购了日本先锋(Pioneer)公司的音响设备事业部,希望通过在家庭影院领域强化研发实力,继而继续依靠高利润率来扭转已经不断下滑的业绩。

但当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一切都已成定局,日本本国的经济大环境以及新生代消费族群主力影音设备的选择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家庭影院或者说家用音响市场不断萎缩。直到这时,安桥才慌了手脚。当时安桥的副社长宫田幸雄曾说“如果不尽快转向OEM,(我们)将丧失生存下去的道路”。

面对危机,安桥做出了不少决策。在传统业务上,他们寄希望于依托研发经验与口碑,拓展车载音响和电视音响的OEM业务来寻找出路。比如为夏普提供电视音响,并在电视外观上标识“Sound by ONKYO”。2018年时,安桥还和中国的TCL集团以及土耳其的伟视达等大型家电企业展开合作。安桥希望可以通过电视内置音响的形式,借助全球每年数千万台的电视销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而在新趋势风潮下,安桥也开始积极进取。如2015年他们就曾推出市面上最早的TWS真无线耳机W800BT,以及采用骁龙800处理器的首款智能Hi-Fi播放器DP-X1。后者采用了Android 5.0系统,允许用户自行安装第三方应用,在电路部分采用了安桥标志性的对称式双路布线设计,不仅塞进了两颗ESS9018K2M DAC和两颗ESS9601功放芯片,同时还搭载了能将低音质音频文件实时转码为5.6MHz DSD进行解码输出的高精度转换算法。甚至为迎合大众对平板电视的搭配口味,安桥还推出过几款SoundBar音箱产品。

安桥历年型号(安桥破产日系制造跌落神坛)(3)

安桥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不仅转型迟缓且犹豫不决。

而很遗憾的,安桥最后的转型来得太晚也太拖沓,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家庭影音业务反而成了最大的累赘。即便出售了旗下很多音视频业务,包括ONKYO、Pioneer、Integra和Pioneer Elite等品牌授权,即便急忙转向贴牌代工制造,也未能挽回颓势。持续的亏损又导致安桥在真正迎合新时代的研发投入上难以为继,那些真正迎合市场趋势的“新玩意”几乎都是昙花一现,甚至没来得及在市场上发出更多的声音。由于现金流断裂,安桥最后甚至连最基础的产品制造都没办法维持。

日系制造“神话”破灭

安桥的坠落,或许只是日系企业在过去20年时间的一个缩影。不可否认,曾经依靠世界工厂红利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日本工业,一度以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创新的技术研发而傲视全球,其“工匠精神”光环也曾让我们羡慕不已。可如今,“神话”正在破灭。

首先,近些年不断爆出亏损乃至破产的日系企业大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而在面对新的市场变革时,动作迟缓,甚至可以说有些过于傲慢和自大。一切为技术论的日系企业,成也技术,败也技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过于沉迷技术研发,忽视了市场的动向,很多时候硬生生地把有效创新玩成了实验室里的玩具。而新的技术真正化为商用后,过高的售价又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最终使得以中国厂商为代表的新势力得以快速填补市场空白,从而得以积累实力。

其次,在科技和市场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日系企业往往习惯于依靠企业创新去引导市场风向,而对于用户需求的变化视而不见。尤其是当前民用领域各个行业的细分市场,诞生了太多个性化的需求。甚至日系企业对于未来科技行业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出现过太多重大误判的经典案例。

再者,日系企业本身因为研发、物料、人力、物流等成本问题,导致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快速衰退。这并不是简单的市场价格战问题,而是日系企业本身在当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快速下沉和细分的情况下,仍然固守过去的思维,忽视了产业生态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速度。尤其是面对工业4.0时代,日系制造更是呈现出了肉眼可见的疲态。

写在最后

在遭遇生存危机时喊出“肩负着无论如何也要把日本培育的声音(技术)保留下来的使命”的安桥,将成为历史,一如当年目空一切、固守自家系统的诺基亚。对于中国厂商来说,这也是一个警醒。

最后,日系制造也许不再像过去那样拥有光环加持,但在很多领域,他们仍然扮演着“擂主”的角色。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的崛起之路不可阻挡,但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和品牌能将这条路走得更稳,更踏实,也更加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