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一个谋士(曹操用一个阴谋)(1)

伊能静版伏皇后

建安十九年(214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是,“阴怀妒害,包藏祸心”。

此案其实并不复杂,只是细节经不起推敲。《后汉书》中说,董承父女因衣带诏被诛,伏皇后害怕,便写信给父亲伏完,要他秘密谋划铲除曹操。伏完不敢动手,到建安十九年时,事情终于败露。可见主要证据来自一封书信。那么,伏皇后到底有没有写信?

汉献帝投靠曹操后,他的身边到处都是曹操的耳目,后宫要搞什么小动作,不用过夜,曹操就会知道。董承的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伏完死于建安十四年,如果确有这封书信,它是如何传递出去的?那几年怎么没被发现?多年后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伏完是个学者型官员,深谙自保之道。比如建安元年,他以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出任辅国将军,仪比三司。但他认为政权全在曹操手中,自己身为皇上的外戚,需要避嫌,于是主动请辞,转而担任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如果确有这封要命的书信,恐怕早付之一炬了,他不可能不为女儿的安危考虑。

周润发版曹操

另外,《孝献帝纪》中的一则记载也让人狐疑:“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短短36天,了结一桩要案,册立一个皇后,这么仓促,曹操急什么?

实际上,建安十八年曹操做的几件事,已然预示了这个结果。其一,将全国14州合并为九州,以巩固自己作为丞相驾驭地方的权力;其二,将原来的幽、并二州及司州(今洛阳东北)的河东等四郡并入自任州牧的冀州,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三,将三个女儿同时送入宫中,封为夫人,以抵御仍颇为强大的后族势力。

是年春天,他还曾起兵40万,亲征东吴,旋即退兵。其实,他是在试探孙权的实力,刘备远在西南,对中原腹地构不成威胁。这种试探暴露了他的守成心态。也正是这种守成心态,使他容不下任何危及其既得权益的力量存在。

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案子的侦办过程与结果也能反映出他的这种心态。伏皇后的两个儿子被鸩杀,六个兄弟以及宗族百余人被连坐而死,流徙涿郡的只有19人,而且都是妇孺。显然,这是一桩有预谋、分步骤制造出来的冤案。

曹操的一个谋士(曹操用一个阴谋)(2)

《拾遗记》里说“伏皇后聪惠仁明,有闻于内则”,怕是言不由衷,尤其那个“明”字,简直不着调儿。审时度势曰明,如果伏皇后在曹氏三姐妹同时晋封贵人的时候识相些,主动让出皇后之位,肯定不至于被偷偷杀死,更不会祸延家族。

对汉献帝而言,可资利用的宦官,早已成为历史,如今外戚势力也落花随水去,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建安二十年五月,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六年后,曹丕代汉,魏王朝诞生,东汉就此终结。

春风十里,不如读史。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taohistory),和T君一起读历史。

本文作者|赵 炎

文章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