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姨(pó yí),陕北方言中“婆姨”有两层含义,广义指妇女,狭义指妻子。

它是宗教崇拜、皇权崇拜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是汉语,而是印度梵文,为宗教用语,系佛教女居士之音译。唐《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优婆塞’者,近佛男也。‘优婆夷’者,近佛女也”。

陕北婆姨唱的好歌曲(陕北方言婆姨pó)(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则天登基和唐武宗灭佛事件。武则天为了称帝,继毒死长子(太子)李弘,废次子李贤,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又先后废立中宗李显、睿宗李旦。载初元年(690),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上表说武后是弥勒佛下世,当代唐执政,以迎合武则天。特别是《大云经》经文“此女既承正威伏天下”,让武则天心花怒放,于是有预谋、有步骤地分别在长安、洛阳修大云寺、讲《大经》,大造舆论,以造声势。识时务的唐睿宗李旦率六万臣民上表劝进,武则天终于借佛登基。上有所好,下必甚也,导致几乎全民信佛,可谓逢男多为“优婆塞”,逢女多为“优婆夷”,以至在陕北方言中“优婆夷”在适应汉语单音素、双音步特征后,以“婆姨”之词进入语言。

陕北婆姨唱的好歌曲(陕北方言婆姨pó)(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宗年代,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生产力要素过度集中于佛界并影响到皇权,唐武宗李炎开始灭佛!武宗本身信奉道教,在道士赵归真等鼓动下,从会昌二年(842)开始毁佛,都、府、县寺院规模、僧侣人数有严格标准限制,大批僧侣、尼姑被强迫还俗,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会昌法难”。经此打击,绝大多数“婆姨”还俗归家,“婆姨”一词在大多数地区烟消云散。其实中国灭佛的皇帝除武宗外,还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后周世宗,叫“三武一宗”。其结果是教权终归于平庸,而皇权终归于一统,这是中国反封建任重道远的历史解答。和尚、尼姑被赶出了寺院,而“婆姨”作为专指词汇、“和尚”被当作调侃用语(相当于伙计、家伙)的历史符号,却因陕北方言环境的封闭一直留存于民间的口语中。而保留了“婆姨”一词,也就保留了中国历史上一抹靓丽的色彩,成为历史谜团的解码,可以从中看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兴衰过程,看到中华文明的架构过程。这或许就是方言的魅力所在,是方言的文化承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