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古时候叫什么(怀化的年)(1)

(作者活石与母亲在一起)

○ 活石

进入腊月小年,老家大哥打电话告诉我,马上要杀年猪吃庖汤呢。那一刻,我的心如琴弦被拨动了。

我的老家在湖南溆浦县,属于沅江畔的山区,以前比较贫困,不一定每户人家都有年猪。现在脱贫致富了,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会杀年猪、打糍粑、打豆腐、杀鸡鸭……

大年三十,在武汉站乘坐G71次列车,不到三小时便抵达怀化南站,为了赶时间吃年饭,弟弟在车站接到我后,驱车直接赶到溆浦县大江口白沙村,买了烟花爆竹,先去上坟祭祖。按照家乡的风俗,祭祖必须有一个清洗干净、煮得半熟的猪头。弟弟住在市区,没有年猪,便准备了一大坨猪肉、酒和水果等祭品。烧完年纸,生活在乡下的大哥,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饭,其中就有庖汤。

原来,他为了等我回家吃年饭,待到大年三十凌晨才杀年猪。

八仙桌上摆一大盆血庖汤,作为主菜。那是用新鲜的猪肉、猪腰子、猪血、豆腐,加上大蒜、香菜等配料煮的血庖汤,揭开盖子,只见汤上漂浮一层亮汪汪的猪油,满屋飘香,令人垂涎欲滴。

大哥说,去年全家毛收入有七八十万元。养的几十头猪,因猪肉跌价等原因没有赚到什么钱,否则收益更多。大哥一边介绍,一边给大家发压岁钱,满屋子欢声笑语。

在大哥的新房里吃了庖汤后,我马不停蹄赶回怀化市区,陪母亲吃团圆饭。母亲86岁了,耳聪目明,身体硬朗,与弟弟住在一起。弟弟家的年饭,也非常丰富,虽然没有庖汤,但是有湘西特色的熏猪脚和熏猪头肉,大坨大坨的,四四方方一坨,一斤肉大约就只有那么几坨。

家乡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个传统一直没有变。那一夜,魂牵梦萦的老家被烟花爆竹声包裹。

第二天初一,按照乡里风俗,先给身边的叔伯宗亲和中学老师拜年,我带上黄石港饼,每家一提。待到正月初二,走高速和沅江水路,来到母亲的娘家、辰溪县仙人湾瑶族乡,给舅、姨家拜年。

辰溪以沅江而变得更有灵性,沈从文先生对辰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热爱,他作品中多次出现过“辰溪”字样,有散文也有小说:《箱子岩》《辰溪的煤》《船上岸上》和《五个军官和一个煤矿工人》。先生笔下的古辰州,便是当今的怀化市;先生描写的辰河,也属于怀化境内的一条小河。

当晚,我住在沅江畔的仙人湾瑶族乡大舅家,想起了沈从文先生的《长河》;想起先生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麻阳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那时民风古朴、敬老孝亲。现在呢,依然如旧。沅江像一条玉带,养育了一方勤劳的人们。晚饭后,我走上仙人湾老街,恰遇当地群众舞龙灯。这里的龙灯是用竹子编成骨架,用彩纸糊好,再画上龙纹,龙头、龙身和龙尾分成几段,用彩色的布连在一起。每一段龙灯里,都点着蜡烛照明。龙头之前,还有龙宝和牌灯。黑夜里,在锣鼓伴奏下,两条长龙在街上翻滚,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居民上来围观、祈福,大家自发地点燃烟花爆竹,迎接长龙。沅江边顿时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江边的锣鼓声相和……

站在沅江边,我发现夜晚变得通明,雨晴云散,满江明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原载2023年1月31日《黄石日报》05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