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芊和

01

“妈,今年的生日礼物我想要一部手机。”

当儿子在饭桌上淡定地说出这么一句时,

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加生气。

“不行。”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儿子,

“你说我这次语文成绩进步就可以自己挑生日礼物,

你骗人!说话不算数!“儿子放下碗筷愤怒地看着我。

“我跟你说了多少玩手机的危害,你不好好学习要什么手机!”

“我学习就得用手机,上网课就要用手机,

总用你们的太不方便了,我需要一个自己的手机,

我保证不玩游戏还不行吗?”儿子的语气中充满了祈求。

虽然看着儿子期待的目光我有些心软,但还是坚定地说:“不行!“

这下可彻底惹恼了儿子,他一脚踢开凳子转身向自己房间走去,

在用力关上房门前还挑衅似得对我说:“你不买我也有办法玩手机。“

看着马上就13岁,个子都快赶上我的儿子,

我突然发现,自己对他的禁止是多么苍白无力。

是啊,他早已不是那个一天到晚跟着我的小屁孩儿了,

他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有自己交往的朋友,

我不可能随时监控,对他寸步不离。

不管我是多么害怕他沉迷玩手机,损害身体,影响成绩,

但事实却是让孩子与手机完全隔绝并不实际。

到底能不能让儿子拥有一部属于他的手机?

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1)

02.对于手机,和随意放纵一样可怕的是一味禁止

说起玩手机对孩子的危害,我闭着眼睛都能列出十几条:

比如损害视力,影响大脑发育,造成腰椎颈椎疾病,

还会让孩子产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心理疾病,

不过,最让人担心的还是玩手机让孩子产生的成瘾性行为。

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行为随意放纵,不加限制,

完全有可能毁掉孩子的未来。

但是,如何限制孩子和手机的接触却不能简单粗暴地说“不”。

1.一味禁止会演变成权利之争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说:

不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妈妈,我想玩会儿手机。“

“不可以。”

“为什么?“

“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就要!“

当你不问青红皂白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时,

家长和孩子往往会陷入“他偏要玩你非不许”的权力争执,

比起想玩手机的诱惑,这时的孩子可能更不想屈服于你的管制。

2.完全禁止加剧了“禁果“效应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禁果效应”,

是说人们在好奇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下,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想尝试。

就像你越告诉孩子不能吃的东西,他越想去尝尝好不好吃一样,

你越是藏起来的东西,他越想拿来看看什么样。

很多时候,过度禁止反而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你越不让孩子玩手机,他越会千方百计地把手机搞到手,争分夺秒地玩,

这种禁止反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吊胃口”。

03强行禁止可能引发悲剧结果

广西南宁,一个12岁男生因为家长不让他玩游戏,一时想不开跳楼身亡;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2)

浙江宁波,一个初三女生因为玩手机被父亲训斥离家出走,被困孤岛5个小时;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3)

还有广州深圳,一个男孩因为上课玩手机被家长知道后没收,从10层楼跳下自杀。

诸如此类的新闻可以说屡见不鲜。

对于手机上瘾的孩子,

家长的强力禁止很可能引发悲剧的结果。

所以对于儿子想拥有手机的愿望,我决定先不拒绝。

其实,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手机,而在于父母自己。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4)

03对于孩子,真正有害的并不是手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种说法?

网友@方块上的枕木匠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

“30年前,人们认为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20年前,人们认为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10年前,人们认为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

而现在,人们认为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手机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技术无罪,我们总说手机不好,孩子不好,却忘了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其实,真正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

而是冷漠的亲子关系和错误的教育方式。

1. 偷懒的父母,让手机成为孩子的“电子保姆”

想想孩子最开始是如何接触手机的,

孩子哭闹时说:“别哭了,不哭就给你看动画片。”

不想陪孩子玩时说:“我太累了,你去玩会手机。”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家长。

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把手机当成了孩子的“电子保姆”。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主动选择了手机,而是大人把孩子推向了手机。

2.失败的教育,让孩子在游戏里寻找满足

很多家长想不通,

为什么孩子宁愿一天到晚对着手机而不愿跟父母交流。

其实,手机里的世界之所以吸引孩子,

是因为它比很多家长更懂孩子,更加包容孩子。

就拿游戏来说,孩子过关了就会得到系统的奖励,

而有些孩子在父母那里却永远得不到正面及时的反馈;

游戏失败了还可以重来,

而有些父母却只会用责骂和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

3. 糟糕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沉迷在虚拟世界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研,

结果发现,亲子关系对孩子网络游戏成瘾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亲子关系越差的家庭,越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孩子并不是天生喜欢玩手机,

而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充足的关心和爱,

才让他们投入虚拟世界去寻求安慰。

在《2020年儿童观察报告中》有这样一个调查,

当被问到“孩子更喜欢和爸爸妈妈玩还是玩ipad”时,

几乎所有家长都笃定地回答:“他肯定喜欢玩ipad!”

可出人意料的是,

面对同样的问题,几乎所有孩子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和爸爸妈妈玩。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5)

我想,如果我做好称职的父母,

儿子一定不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美好视而不见,

沉迷在玩手机的虚拟快乐里。

04不让孩子玩手机不如教孩子好好用手机

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

与其让儿子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摸摸玩手机,

不如让他在我的管理下大大方方地好好使用手机。

我会考虑让他拥有一台自己的手机,

但是我会先从下面几点做起:

1.提前订立规矩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美国妈妈给儿子使用手机定下的18条家规,

为了让儿子好好使用手机我也要提前立好规矩。

首先,我会告诉儿子,手机的使用权归他专有,

但我有权监督、检查,在他使用不当时没收。

然后,我会和儿子协商好使用的时间和地点,

每天不超过几小时,白天不能带到学校,晚上不能带进卧室,

防止手机对他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最后,我要给儿子订立几条禁止原则:

不许浏览色情信息,不许在网上结交朋友,不许拍摄不雅内容。

1. 运用技术手段

但是让孩子好好使用手机,不能全凭孩子的自制力。

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更安心。

现在绝大部分手机都可以设置“儿童模式“

比如:Iphone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6)

华为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7)

不但可以设置使用的时间段、时长,

还可以过滤不良网页,对某些app禁止。

而且,像爱奇艺、抖音等很多软件都可以开启青少年模式。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8)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9)

在只提供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同时也关闭了充值打赏等功能。

在仔细地钻研了各种关闭功能后,

我发现,对于孩子如何使用手机,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禁止不了的技术方法,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设置,

让孩子不能在微信群和陌生人聊天。

所以,我会让儿子拥有手机,

但那一定是经过我精心设置后的手机。

3.让手机助力学习,而不是影响成绩

知名教育博主王人平老师说:

“作为今天的家长,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和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连接世界和未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真正毁了孩子的不是电子产品、不是网游,而恰恰是这些不学习和迭代、不拥抱变化和成长的成年人,给孩子呈现的灰暗世界和无聊生活。“

儿子,妈妈不但会给你手机,

还会和你一起好好练习使用这个工具,

妈妈会帮你选择更多对你有益的内容,

让手机助力你的学习而不是影响成绩。

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拥抱变化,享受真实的世界,也学会运用科技带来的便利。

手机带给孩子的坏处是什么(几乎所有父母都认为手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10)

作者 | 芊和,热情的生活家,冷静的思考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