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诗中的春雨懂得时令,它知道依时而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笔下的春雨带着勃勃生机,自然清新又活泼。

可是,这样的人间喜雨,对文宗天历二年的元朝百姓来说,实在是奢侈至极,因为整整一个春天,他们没有等来一滴春雨。

这一年的雨水实在是矜持,它们迟迟不至,而那田里的庄稼,山中的草木,眼看着就要干枯了。

关中地区旱情严重,60岁的张养浩临危受命,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奔赴抗旱赈灾的一线。

而这一场雨,终于在初夏的第一天姗姗而来,天降甘霖,万物复苏,民众欢腾,张养浩也和老百姓一样欢喜异常,并写下了一首名为《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的小令,记录下了这雀跃欢呼的幸福时刻。

关于下雨的诗和画特别美丽的,8句话35个字2幅画(1)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元 张养浩《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

简译:

久旱无雨,世间万物都好像快要干枯了一般,而这一场及时而来的大雨,足以润泽万物。

天地间顿时恢复了蓬勃的生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构成了一幅尘世间最美丽的画卷。

农夫们欢快得手舞足蹈,哪怕把身上的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而此时的我,也是欢喜得不得了。

关于下雨的诗和画特别美丽的,8句话35个字2幅画(2)

赏析:

张养浩的这首小令语言通俗易懂,曲风朴实无华,行文一气呵成,不事雕琢,浑然天成。

全曲围绕“喜雨”之情展开,描写了久旱逢雨,官民同乐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和一片忧民爱民之心。

前四句写久旱逢雨,“万象欲枯焦”是雨前景象,春雨贵如油,久候不至,田间的禾苗,山中的草木,都快干枯了。

“欲”是将要的意思,因为是还没完全干透,所以才会“一雨足沾濡”,“沾濡”是浸湿、滋润之意。

次句描写雨中情景,大雨忽至,花草树木和禾苗都得到了滋润和灌溉,使得即将枯萎的身姿又直立挺拔起来,恢复了蓬蓬勃勃的生机。

“足”谓雨量充沛,因为这场雨量大够用,所以才会有“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的波澜壮阔,大气磅礴。

刹那间,天地之间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生机无限,“生意”即生机,万物好像一下子都从昏昏欲睡中醒过来一般,欣欣然,张开了眼,满心的喜悦,满眼的欢喜。

关于下雨的诗和画特别美丽的,8句话35个字2幅画(3)

后四句写官民雨中同乐,“农夫,舞破蓑衣绿”,民以食为天,一年的收成有望了,老百姓怎能不高歌狂舞呢,即便是把这身绿草编成的蓑衣舞破了又何妨?

“和余,欢喜的无是处。”是作者之乐,是一城之主地方官的喜悦,欢喜至极,倒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也和百姓一般快乐地不知所以了,“和”是跟随别人唱和,“余”是我,本文的作者,带领百姓抗旱救灾的官员。

张养浩此时的欢喜,就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惊喜忽至,不知所以,完全出自胸臆。

前四句是久旱逢雨的万物复苏图,后四句是官民雨中同乐图,张养浩的这一首小令,虽然仅有三十五个字,八句话,但却描绘出两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图画,每一幅都让人心生欢喜。

关于下雨的诗和画特别美丽的,8句话35个字2幅画(4)

写在后面: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唐朝名相张九龄胞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著名散曲家。

少年知名的张养浩19岁就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怀有“致君泽民”理想的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屡屡触犯权臣利益,也使其屡遭贬谪,几度被罢。

张养浩心系百姓,在其归隐后,朝中召其为关中赈灾,他即刻“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义无反顾地星夜奔赴任所。

本就年老体弱,又加上连日奔波劳累,60岁的张养浩积劳成疾,倒在了这次抗旱赈灾的任上,噩耗传来,百姓无不为之哀痛。

关于下雨的诗和画特别美丽的,8句话35个字2幅画(5)

张养浩以散曲著称,作品格调高远,情感质朴醇厚,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赞其曲如“如玉树临风”。

今天分享的这首《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亦如他的代表作《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般,是其一腔忧民爱民之情的体现。

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七百年前初夏的那一场喜雨,生机蓬勃,温暖了老时光……

张养浩画像

注: 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关于下雨的诗和画特别美丽的,8句话35个字2幅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