奲都四年,公元1060年。

这一年,希腊的阿陀斯王朝发布了一条奇怪的法律,阿陀斯境内不允许出现女人。

土耳其人建立的Seljuks王国(你没看错,就是这个英文)在伊朗一带崛起,版图一度扩张,甚至到了今天的巴基斯坦一带。

中原大地,北宋王朝在今天的四川汶川附近建造了著名的关口白塔。

辽朝皇帝耶律洪基也已经到了他执政的第六个年头。

也就是在这一年,本篇文章的主人公,西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夏惠宗李秉常出生了。

当然,在遥远的1060年,李秉常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朋友。

他离真正能临御天下,成为万乘之尊的日子,还需要七年时间。

李鸿章借日本推翻大清(一年一年又一年)(1)

(夏惠宗 李秉常)

这七年时间里,他的父亲,时任皇帝的毅宗李谅祚双管齐下,对内诛灭权臣,打压外戚,对外拳打北宋,脚踢契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谅祚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

爱打仗不稀奇,爱惹事不稀奇,喜欢和邻居国家碰一碰也不稀奇。

稀奇的是,西夏国的地理位置相当特殊,它的整个国土都横亘在在北宋和辽朝之间,等于是腹背受敌,很容易就会被包饺子。

但李谅祚当皇帝的时候,却十分嚣张,只要心情不好,他就带着部队出去撩拨宋辽。

北方平原上的北宋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天朝上国,物产丰盈,国力十分强盛。

而北方草原上的辽朝经济水平虽然很一般,但契丹人骁勇善战,个个都是练家子,一个打十个不成问题。

反观西夏,国土狭小,物资匮乏,军队的战斗力也十分有限,跟北宋和辽朝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但李谅祚在对宋辽的作战中,却常常能出奇制胜,打的北宋和辽朝找不着北。

若要究其原因,倒也很简单:北宋和辽朝都是家大业大,步步为营,打起仗来难免顾虑甚多,但李谅祚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在用兵一道上遵循一句话:“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七年时间,李谅祚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上百场,皇帝忙着打仗,朝廷里的事儿就顾不上处理,一不留神,朝政大权就让皇后梁氏给控制了。

公元1067年,一生征战,马上治国的毅宗皇帝李谅祚终于累垮了身子,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一岁。

李鸿章借日本推翻大清(一年一年又一年)(2)

(夏毅宗 李谅祚)

二十一,这本是人生中最为灿烂的年华,但夏毅宗却就此停住了他的脚步。

皇帝死了,七岁的李秉常还没准备好,就在群臣的拥戴中登上了皇位。

小皇帝很懵,看着底下一堆大臣在朝堂上伏地跪拜,山呼万岁,他吓得哇哇大哭。

可以见得,指望小皇帝亲政治国,不太现实,他还等着别人给他换尿布呢。

主少国疑,从皇后升级为太后的梁氏的机会来了。

如果单单是太后临朝称制,倒也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皇帝岁数小,必然得有人帮他处理国家大事,中原王朝吕雉、武曌之流不胜枚举,西夏王朝来个太后垂帘也无可厚非。

但梁太后很显然和西夏的李氏皇族没啥感情,很快,她就把手中的权力分给了自己弟弟,梁乙埋。

老梁同志一步登天,在姐姐的关系下,成了西夏王朝的丞相。

再往后那就简单多了,既然要控制朝政,那就必须善结党羽,党同伐异。

梁乙埋很快找到了自己年轻时鬼混的两位好兄弟,都罗马尾和罔萌讹,仨人组成梁氏专权集团,专门打击跟自己唱反调的官员们。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弟弟,赐名浪遇,是皇亲贵胄,素有威望,浪哥认为,自己是高贵的李氏亲族,怎么能跟这帮姓梁的外戚打的热火朝天?

梁乙埋一看浪哥这么浪,三下五除二,直接把他逐出中央政府,安排到外地工作去了。

这边梁氏弄权,在西夏作威作福,皇帝也在不停成长。

时光飞逝如水,岁月流逝如梭,转眼,七岁的小屁孩长成了十七岁的少年郎。

皇帝该亲政了。

当然了,表面上皇帝是亲政了,但实际上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太后梁氏和丞相梁乙埋的手里。

姐弟俩一个在后宫,一个在朝堂,把李秉常压得死死的。

李秉常同志小时候可能还不知所以,但长大之后,他很快明白自己成了个实打实的傀儡皇帝。

梁氏外戚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就差骑在自己头上拉屎了。

李哥很郁闷,李哥也很愤怒,李哥表示,我要拿回属于我自己的主权。

而当皇帝稍微透露出一点想要摆脱梁氏控制的意味时,敏锐的梁太后立刻就察觉到了。

梁太后二话没说,直接把皇帝给关起来了。

我想梁太后一定是个很没脑子的人,她能和她那一样蠢笨如猪的弟弟把持朝政多年,我看多半是撞了大运。

李鸿章借日本推翻大清(一年一年又一年)(3)

(影视剧中的梁太后形象)

她可以有一百种对付李秉常的方法。

废黜他,甚至杀掉他,都可以。

但唯独把皇帝关起来,却是万万不能的。

李秉常不听话,你可以把他关禁闭,因为他是你儿子。

但皇帝李秉常不听话,你却不能把他关起来,因为这等于是告诉天下人,西夏是我梁氏说了算的。

读者朋友们可能奇怪了,这话说的,这十多年来,西夏不一直都是梁氏说了算吗?

的确如此。

但这种事可以做,不能说。

想当作威作福的擅权太后可以静悄悄的当,却不能昭然若揭地告诉全天下人。

因为大臣们也是要面子的。

你们梁氏平时飞扬跋扈也就算了,我们还可以忍着点,但你现在公然把皇帝关起点,是当我们不存在?

大臣们愤怒了,纷纷撸胳膊挽袖子,要跟太后讨个说法。

按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难免群情激奋,如果为了不让局面彻底失控,梁太后应该果断放人,大家一看皇帝放出来了,也就息事宁人了。

但偏偏梁太后个性非常嚣张,不管大臣们怎么闹,死活就是不放皇帝出来。

大臣们一看太后软硬不吃,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彻底闹大。

这时,西夏文官集团们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他们奋笔疾书,书信一封一封从兴庆府(西夏都城)送出去,结果整个西夏军民,全都知道皇帝被太后给囚禁了。

这回西夏国内算是彻底乱了套了。

皇帝都关禁闭了,我还当什么文官?我还当什么武将?我还当什么兵?保什么家?卫什么国?

这回大臣们也不听梁氏指挥了,士兵们也不受梁氏控制了,整个西夏因为李秉常被囚禁,搞了个天翻地覆。

但梁太后却是两栖动物吃秤砣 ——铁了心了。

不管局面如何,皇帝照关不误。

西夏皇帝被母后囚禁这事儿宋辽双方当然也知道了。

辽朝当时也在搞内乱,自顾尚且不及,就更没时间来西夏凑热闹。

但北宋的反应还是比较大的,北宋皇帝认为,既然西夏皇帝被囚禁了,那么之前跟西夏皇帝签的那些和平共处条约也就等于作废了。

宋人的逻辑很简单,你皇帝都无期徒刑了,当初我们和你们皇帝签的合同还能算数吗?

李鸿章借日本推翻大清(一年一年又一年)(4)

(北宋皇宫)

当然不能算数。

北宋倒没有趁人之危,攻打西夏,但却把之前每月定时定量给西夏的岁币(零花钱)给断了。

光是不给岁币,倒还好说,毕竟是泱泱大国,谁也不差那两个钱,但北宋不光断了岁币,还把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给停了。

这可是要了西夏的老命。

我们知道,西夏地处陕甘宁地区,当时那旮沓物资匮乏,工商业极度欠发达,西夏人主要搞农业,手工业,牛肉牛奶那是大把的来,大口的造,但是平时连件衣服也做不出来,只能找北宋以物换物。

现在停了双边贸易,别说平民百姓,就连太后本人,都要没衣服穿了。

饭可以不吃,酒可以不喝,太后上朝不穿衣服,成何体统?

这回梁太后也挺不住了,迫于多方压力,终于把李秉常放了出来。

重回皇位的李秉常没有等来自己的新生,他在幽暗深邃的小黑屋里关了一年多,出来之后发现一切都没变。

梁氏外戚依然飞扬跋扈,朝堂之上依然没有自己说话的份。

虽然丞相梁乙埋因为身体原因,已经领了便当,挂了,但梁太后又把自己的侄子梁乙逋安排成了新丞相,来了一套结结实实的无缝衔接。

皇帝很郁闷,看来只有梁太后自己领了便当,自己才有机会堂堂正正做皇帝。

但让李秉常没有想到的是,梁太后寿终正寝,朝廷里另一位大臣仁多保忠又趁机拉帮结派,组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说白了一句话,西夏是皇帝的,更是大家的。

我们的李秉常同志贵为天子,帝国象征,但在他执政的十多年里,自己连个配角也没混上,活脱儿就一群众演员。

皇权式微,大权旁落,皇帝也无济于事。

这位皇帝病逝于天安礼定元年,公元1086年,终其一生,一天也没说话算数过。

李鸿章借日本推翻大清(一年一年又一年)(5)

(西夏皇陵)

而从李秉常的身上,我们又一次印证了一个道理。

强大的皇帝如天神,他就算眨眼,都有可能要死人。

孤苦的帝王如蝼蚁,他就算抗争,也不过是个可怜无比的普通人。

皇帝是皇帝,但皇帝也是普通人。

和你,和我,都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