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中国人都知道修行次第“戒定慧”,但同时又会将其置之不理。因为,首先第一个戒就太难了。自由的生活不香嘛,干嘛委屈自己“戒”呢。这对现代人来说,太不友好。

然而,日本有个学者用更直白更现代化的语言重新解释戒定慧,你会发现原来普通人也可以戒定慧。

这个日本人就是平川彰。

简单的佛家养生动作(养生修行最高阶)(1)

一、平川彰F学“戒定慧”研究成果

在中国无论走哪条修行道路,F学不能忽略。佛学中原始F学即印度F学(印度古哲学流派之一)又不能忽略。

中国也有不少大师研究这个源头,如吕澂先生《印度F学源流略讲》。梁漱溟、印顺大师和汤用彤先生也有研究。

中国人当然很专业,但不可否认日本学界研究更为丰富多彩。其中平川彰集合前辈经验于1974年和1979年出版的上下册《印度F教史》更是影响很大,流行全世界。

这本书重历史分析的同时,注重理论探索。关于原始佛学实践论“戒定慧”的解读很有参考意义,对于当代人养生修行有很大启发。

简单的佛家养生动作(养生修行最高阶)(2)

戒的理解。

平川彰说,修行实践,应先用“戒学”调整生活。以戒严格要求自己,“以戒严身”。这样,心中就没有后悔或者不安,并因为戒的规律生活得到健康、身心的平安。

定的理解。

定虽然以高级的四禅为实习目标,但其准备阶段的实践也很重要,如观呼吸的数息法,观身不净的不净观,更进一步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四念处观,以及慈悲喜舍四无量观等。定学就是实现心灵的寂静“止”,并立足于此寂静而洞察真理的“观”。

慧的理解。

基于定学的成就,而实现缘起智慧的实习。观也包含在慧学里,最终实现“解脱”成就的自觉。

关于这三学中国有太多大德讲解,但多过于高深,普通人不好把握。

我们不管其高级的成就解脱啥的,但就养生而言,平川彰的解释非常有启发意义。

戒,就是有规律的节制的生活习惯,包含锻炼的习惯;定,则是不断练习,体会,把握身体入静,身心合一,心息合一的境界;慧,则是达到,身体健康气血畅通,心理健康开心喜乐,能和谐美好地与自己、与他人和世界相处。

二、戒定慧与传统儒家、道家的修身观

事实上,中国汉代之前已经有非常完整的类似戒定慧修养身心的学问。儒家讲“修身、齐家、平天下”,绝对不是在道德层面做到孝慈忠诚,而是有更高的要求。《论语》20篇多讲戒的规律生活和修定、修慧的方法。《大学》直接讲静虑(定)的方法,这是“禅定”进入中国最早的翻译。孟子讲养浩然之气,暗含戒和定。《周易》多讲“君子之道”,这是戒、定成功之后的慧学境界。南宋儒家集大成者朱熹更是将佛家戒定慧学问融入新儒学实践中。

简单的佛家养生动作(养生修行最高阶)(3)

道家修身也不离于此。《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开盘就讲上古真人境界所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距,而尽终其天年。”直到魏晋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依然开篇讲各种“戒”,再说定功之养气导引。

宋明道家修身实践道路,都不离戒定慧,更是将三家相关学问融会贯通,以此为实践指导。

简单的佛家养生动作(养生修行最高阶)(4)

三.戒定慧与现代养生的结合

其实,就连比较基础的武术和气功养生也强调修德、坚持和理论研究。

修德非只是对外,也包含对自己,规律的生活,节制的生活本身就是修德。这就是现代版的戒。

坚持不懈即为修定;理论琢磨和体会即是慧学。

简单的佛家养生动作(养生修行最高阶)(5)

武学宗师孙禄堂、王芗斋都是很好的例子。王芗斋直到晚年都还坚持传播站桩养生,并始终不断总结和完善理论。

著名中医气功大师李少波、李仲愚等人也是讲,学养生,先修德,并不断帮助他人。

就算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小百姓,学习养生,戒是第一步。先不说对他人的帮助,做到节制、规律的生活,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德和戒。

当然,不管学习什么功法,八段锦也好,五禽戏也好,易筋经,金刚功都没有问题,定才是进阶的标志。定,才能入静,才可身心平静,神闲气定,安住于每一个当下。

如果加上琢磨、研究,学习基础国学常识,慧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看,戒定慧一点也不难,也不是那么高的要求。


卫昌国学

2023年6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