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斯茹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卡塔尔多哈塔、青岛海天中心……在不少超高层“地标”的建筑设计中,都离不开悉地国际这个名字。“这些大楼采用了‘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结合或混合后的结构性能优势,这项科研成果也为高层建筑带来了新的可能。”近日,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集团总工程师傅学怡告诉深圳商报记者。

世界金奖建筑设计(八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据悉,由悉地国际联合重庆大学等多家单位近20年来持续研究、实践完成的这项成果,在今年一月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悉地国际自2012年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项目后,再次获得该奖项。

世界金奖建筑设计(八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

打造“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据悉,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更是一项跨越行业界限的评比。“比起其他重大科研突破,民用建筑设计拿奖难度相对较大。”傅学怡告诉记者。

而悉地国际八年内两次获得一等奖并非偶然。比如“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提出,就是得益于二十多年来的积累与实践。

“超高层建筑首先是要保证稳定,其次建造中必须一次性到位,确保施工可行。此外,要达到相应的高度,是一项很有挑战的设计工作。”悉地国际深圳区域总经理谢芳告诉记者。

据悉,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建筑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抗震度不足等问题,而纯钢结构又有无二道防线、阻尼小等不足,因此目前国内外超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混结构”。

世界金奖建筑设计(八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

△卡塔尔多哈塔(图片来自网络)

“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确保钢和混凝土可以共同工作。”傅学怡表示。为了让两种完全不同的材料在组合或混合后,可以产生足够的承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

据悉,这一成果已在30余项高层及超高层混合结构中推广。而应用了这一技术的平安金融中心,也经受住了考验。

世界金奖建筑设计(八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

△平安金融中心设计图(悉地国际供图)

三年研发投入一亿

据了解,悉地国际于1994年成立于深圳,目前公司总部在上海,此外在北京、青岛、成都、纽约、武汉、苏州等地都有区域公司。近几年,悉地国际共获得专利授权71项,3年来科技研发立项37项,2015年至今获得国际国家级奖项105项、省部级奖项149项。

世界金奖建筑设计(八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

△悉地国际部分奖项

悉地国际联席总裁庄葵芳告诉记者,公司一直以来都重视科研创新,并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与国内外院校、研究所进行项目选题及研发合作。同时,公司还创办了行业首家企业大学CCDI学院。

据了解,悉地国际近三年研发投入一个亿,每年投入占公司营收的3%-4%。此外,悉地国际还将继续在改变“天际线”上进行探索。此前,公司已中标1145米高的迪拜港观光塔项目结构设计。除高层建筑外,悉地国际的业务范围已涵盖了居住建筑、商业综合体、产业园、轨道交通、体育建筑等12个版块。“有一组数据,目前国内超过200米的建筑中,12%左右由悉地国际主导或参与设计。近10年来,国内省会新建体育场馆的设计中,悉地国际占35%。”庄葵告诉记者。

世界金奖建筑设计(八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

助力方舱“变身”

值得一提的是,悉地国际也参与了此次抗击疫情中,泰康同济(武汉)方舱医院的设计改造。

2月7日,原定今年上半年开业应诊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被确定为确诊病例治疗点。作为医院设计方,悉地国际第一时间调集医疗产品设计团队,对医院进行设计改造。从2月7日下午到10日中午,仅用60多个小时就完成了860床位方舱医院的改造并投入使用。

“我们很开心能成为此次支援武汉的众多力量中的一只小部队。”庄葵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