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评十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公开课(一)

---作者:王语雷和丁一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浅评十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公开课)(1)

因为职业习惯,养成了每天至少观看一节公开课视频的爱好。也因为孤陋寡闻,所以“草”胆包天 。

诚然,我是卑微的民间独立良师(校内十余年、校外十年),听课看重直觉:即,执教者的“语文”灵气!!!而且,我不喜先看教案、追求陌生的执教者弹拨陌生的听课者心灵琴弦的能力......


天生桂梅必有用 【窦桂梅】

几乎所有网络能够搜集到的,窦桂梅老师的视频公开课,我都认认真真学习过多次。不能否认,这是一位天才型教师---就是为语文而生的一种人。

我观课的第一眼---看气质。而,气质来源于底蕴。就像语文二字的实质与“语文”这两个字无关一个道理,语文的灵魂超然于“语文”之外,存乎语文教师之心。……例如,窦桂梅老师十年前的手势和今日比较,是有极细微之异的。这处细节令我浮想许多,乃至在以后的一节作文课上,我苦口婆心连说了三遍细节。

……

细节,是成功的曙光。

细节,是智慧的眼睛。

细节,是创造的起点。

窦桂梅老师的一个手势,演绎了我的十年之痒。课,似乎还是十年前的课;课,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课。

那个手势在课中,你想你看。那个手势在空中,我思我行。

窦桂梅老师的课,谁也模仿不了。她,就是为她的课量身打造的。她的课,就是她。她,是教育界的民国才女--林徽因。


情到深处人孤独【王嵩舟】

《小学阅读课:去年的树》

王嵩舟老师,绝对天分极佳,而且懂得扬长避短。典型的“语文课堂的贵族”,属于为“语文公开课”而生的一类。

我怀疑他的日常上课,是否如此潇洒?《去年的树》,讲得娴熟,好课。

我要是不自量力硬挑毛病的话,有两点----

一是,整堂课的声音基调稍显压抑;王,很清楚自己嗓音的特色。但是,如果王的声音,随着“树的命运”前后稍稍有所不同,肯定更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展示文本内涵。

二是,课堂结尾,因为王嵩舟老师的课堂气氛营造较好,学生在教师连续四次提醒下,方才全部起来---老师,辛苦了!王,连续四次轻声提示:下课。......如果第二次,王老师改变一下提示方式,如何?----例如:现在,同学们到教室外面,寻找一下《今年的树吧》(提高语调)。

......

这是第一次聆听王嵩舟老师的课之后,最直接感受。应当承认,我过于苛刻!过于追求完美!!其实,缺憾也是一种美!!!

今天,回忆至此,丝毫不能掩饰我对本家王嵩舟老师的钦佩!我坚定的认为:王嵩舟老师是中国小学语文界里面,极有哲学内涵的一位,他的“诗意语文”飘逸于他的独特信仰之上。


淡妆浓抹总相宜【何 捷】《小学阅读课:匆匆》

(俺不清楚其是否“特”?即使不是,也是早晚的事儿!现如今,“特”如此之毛,重要吗?)

何捷老师讲课时,能够为着学生“习惯性弯腰”,我绝对要赞一个!----直接后果是:我尖锐的目光柔和了许多;----间接后果是:为着面对学生的“弯腰”,值得多唠叨几句。

何捷老师的课堂连贯、经验丰富,随机能力亦好。但,成也连贯、败也连贯 。俺进一忠言:有的环节需要“慢”,需要跟着学生走一段,需要“真实”一点。如果何在公开课个别环节,既敢于“慢”、又敢于“快”,离“家”不远矣。

何捷老师的文章也不错。今天,我想谈两个词:境界和细节。

境界。我的意思,到了何捷老师的这种高度,不必拘泥于哪位语文大师的XX理论、应该敢于“跳”出来。......向“哲学大师”、“数学大师”、“艺术大师”、“民间百姓”......广泛进军、适当放一放语文。譬如,男人四十岁以后,需要形成独到的一整套思想。那么,如果文章里面充斥着过多所谓名家的论述,意味着什么呢?……见过散市时的菜价吗?... ...每一行业的一流精英,卓尔不群必然脱胎于独立鲜明的个性思想。可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语文界也是一个江湖,“跳”出来很难啊!

-细节。何捷老师的细节处理极具功力,正如他的一些文章多次提到语文大师贾志敏老先生,可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与境界微妙的反作用。例如,何捷老师的公开课中每一个手势、每一个步态,每一个表情,都是教科书般的范例,尤其是在看似漫不经心般对学生的赞美中,我突发奇想:如果真的淹没在这温暖的赞美里面,是对?还是错?

语文的上层建筑是文化,这一点对于境界有什么影响吗?

对于年轻男教师来说,何捷老师是非常棒的学习榜样。只是, 何捷老师的聪明、勤奋、机敏,是学不来的,那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那是《匆匆》历经十四次试讲的苦功夫。


醉里吴音相媚好【管建刚】

《小学作文点评课》 (俺的详细想法,另有一文附后)

管老师的课堂就是伴着一种淡淡的“江南管音”与学生同行。显然,管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比课堂教学,要好得多!管老师的著作里面,其作为江南才子的灵性、才气和细腻毕现,尽管所谓“革命”改称“作文教学手术”似乎更有味道。

我第一次听管老师老师的课,最直接感受是:我,宁愿去读他的文字。我,宁愿去“革命”----去革作文的命。哈哈,玩笑啦!尽管“革命”作为广告极为吸引眼球,可在我的心中“革命”弥漫着血色,并不美。

这样的作文点评,“方向”?

(略,待续)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浅评十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公开课)(2)

----2014年1月12日写毕,2016年6月16日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