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歌□江初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暑渐退凉意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暑渐退凉意生(处暑时节渐生凉)

暑渐退凉意生

◎四季如歌

□江初昕

不知不觉处暑节气悄然而至,《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者,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这才发现,处暑虽然也有个暑字,那个暑字与小暑、大暑的暑截然不同。处暑就是告别炎热,蓝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秋高气爽”一词就是此时的专利。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这是宋代苏泂以长江为题写处暑的诗句,说的是开启凉快天气的惬意与珍贵。按理说,只要到立秋时节了,炎热天也就被切换了。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转换的过程。“立秋”虽然说明秋天到了,但跟炎热还是脱不了干系的。“立秋十八盆,盆盆秋老虎”,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唯有处暑的“处”,才是炎热的终止。伴随炎热终止,秋天的收获离我们越来越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在收获和时间面前,对经历一个炎热夏天洗礼的我们而言最珍贵的,往往不在于得不到的,也不在于失去的,而在于就在身边已经属于我们的。

处暑的“处”就是终止的意思。历法和天文告诉我们,处暑时节,太阳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其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其实,并非绝对如此,还有“秋老虎”的存在。所以处暑向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说的是立秋过后,一直到处暑,尽管早晚已有凉意,但炎热还像尾巴一样缠着白昼。甚至处暑过后的几天,炎热的尾巴尚未甩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虽然节气已经到了,但暑热的威力却没有消减,中午还是特别的炎热,只有早晚尚且有些凉意。不过,要是下了几场秋雨,那就不同了,所谓“一番秋雨一番凉”指的便是此意。

对于处暑的感受就是终于熬过了酷暑的苦夏,伏天也结束了,只要下几场秋雨,气温很快就下降了,感觉秋风习习,凉意阵阵。初秋的凉意,仅是一丝一丝,而且是在暑热间隙赶紧见缝插针的一丝。这一丝好不珍贵,珍贵在若不珍惜,转瞬即逝。处暑则不然,赐予人的是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凉意。屋外凉爽,屋内更凉爽。行走凉爽,坐卧更凉爽;白昼凉爽,夜晚更凉爽。在处暑的夜晚睡觉那个爽,爽得舒适、爽得甜蜜。一觉醒来,秋阳亮闪在窗外,浑身清爽,精神抖擞,不仅是收获庄稼,收获哪种果实也有使不完的劲头儿。

秋凉迷醉人心,诗人哪能缺席。孟浩然在《初秋》中写道“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杜牧笔下的《秋夕》多了些意境:“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两位诗人一勾画,远隔千年,唐朝的凉爽便浸染了我们。

我国古代即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表明,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也就是处暑就进入收获季节。“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正是处暑农事的缩影。多情的夏用炎热的脚步绘成庄稼生长的音符,谱写了秋之收获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