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回望历史总是那么的痛彻心扉,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我们失去了太多的英雄烈士,我们有太多的同胞们受苦难,在敌人的伤害之下,牺牲了自己鲜活的生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身处于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在这个年代里面我们可以自由的生活,不会受到别人的轻视和残害,但在这个时代更要求了我们要去努力的学习,去不断的振兴自己的国家。
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文明战争当中,我们必须要依靠科技和人才从别的国家较量。如果说解放军烈士们是靠着他们的生命来守卫国家,那我们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振兴我们的国家。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解放战争当中的关键时刻,在这关键时刻,陈老总为什么要从华野调往中野任第1副司令员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密一下。
刘邓向党中央申请,将陈毅调往中野1948年4月解放战争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关键时刻,在当时中原作战的刘邓向党中央申请,希望党中央可以调任华东的陈毅到中原参与领导工作。当时陈毅担任的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为什么刘邓要让陈毅去中原呢?别急,接着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当时刘邓向党中央请调陈毅到中原来参与领导工作的时候,所发的电文大致的意思是说,中原局辖区很大,而领导力量非常的薄弱。当时在中原刘邓,陈谢两部分野战军达到了20万人以上,再加上粟裕所带领的部队总共达到了30万,需要统一的指挥和供应,所以他们建议让党中央调陈毅来中原局担任第1副书记。希望陈毅能够组织中原军区。
在电文当中,他们对陈毅到中原之后的任职也提出了三个方案,第1个是以陈毅为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第2个则是让陈毅担任军区与野战军第二政委,第3个是让陈毅担任军区第二政委兼野战军政委。不光如此他们还建议无论是以哪种形式,陈毅同志华野的任职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让陈毅同时负责两个野战军的领导工作。
党中央权衡利弊,作出决定党中央在接到刘邓的这份电报之后,立马发了一份电报给在华东的陈毅以及粟裕,让他们到河北的阜平会商量下一步华野的行动问题,以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织问题。在会议上,中央五大书记听取了陈毅和粟裕的意见,粟裕表示华东绝对离不开陈毅。
然而在5月5日的时候,刘邓再一次致电了中央表示中原局面实在是太大,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如今中原局的能力实难胜任领导工作。为此他们又提出了几个建议,第1个建议就是请彭真担任第一书记,陈毅,邓小平分别担任第二,第三书记,第2个建议是让陈毅兼任军区第二司令员兼野战军司令员。第3个建议,是让粟裕从阜平返回,暂时留在中原兼任军区副司令员以及野战军副司令员。
而在当时,其实中央会议已经基本确立了中原的领导干部配备了,在5月9日的时候,中央军委复电刘邓。中央军委先是指出了两个人这一年多来深入敌区,展开全国进攻胜利局势的劳苦功高。虽然说部队本身稍有削弱,可是艰苦的任务却依旧在坚决执行着,大家都以他们为模范,在肯定了他们功绩之后,对于中原解放区的领导人选也已经做出了决定。首先中央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则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担任第三书记,其次刘伯承担任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泽为政委,而陈毅担任军区及野战军第1副司令员。与此同时,陈毅仍然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
此次决定对于整个解放战争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对于中原解放区领导人选的决定,对于整个解放战争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这个决议下达之后,陈毅从华东到中原参与了领导工作,从那时候开始,解放军在南线就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指挥中心。
中原以及华东两大野战军的协同和配合,也由此进入了更高的阶级水平,也正是因为中央的这个决定,最终为淮海战役的成功发动以及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中央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充分考虑局势,不但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还会对每一个人才进行考量和分配。
其实对于解放军战士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自己职位的高低,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国家需要自己,那无论多难多艰险,他们也会迎难而上,因为他们心里都怀揣着共产党的信仰,为了信仰他们愿意牺牲一切,无论前方的路再怎么危险,战场上的炮火再怎么猛烈,他们也不会害怕,有了信仰的他们就如同穿上了了铁甲一般在战场上一往无前,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总结:共产党最终之所以可以战胜国民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正义之师,正义的将士们。我们能够在原先一切都比不上国民党的背景之下,最后反败为胜,这一路他们到底承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我们是难以想象的,而在这一路上我们也牺牲了很多英雄烈士们。不过相信他们看到现如今的中国一定会欣慰的笑出来,我们也必将接过这历史的重责。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知道,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也知道国家的强大和振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一路是要靠我们为国家添砖加瓦。迎着这些英雄烈士的足迹,我们也必将怀着最诚挚的爱国信仰为国家不懈的斗争,你说是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我将与你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