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超过黏膜肌层。95%的消化性溃疡发生于胃、十二指肠,故通常所说的消化性溃疡多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约 10%的人曾在一生的某一时间患过此病,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之比约为 3:1。青壮年多发,男女之比为 5~6:1。胃溃疡的发病年龄一般较十二指肠溃疡迟 10 年。

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NSAIDs)、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目前认为 Hp 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消化性溃疡最新治疗(了解消化性溃疡及治疗原则)(1)

1、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 6~7 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 3 点至早餐,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发于两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 小时内发生,经 1~2 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溃疡出血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消化性溃疡最新治疗(了解消化性溃疡及治疗原则)(2)

2. 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还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消化性溃疡最新治疗(了解消化性溃疡及治疗原则)(3)

消化道溃疡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原则

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原则是强调进餐要定时,避免辛辣、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服用非甾体类药物者,应立即停用,以消除病因。活动期患者休息是必要的,严重者应住院卧床休息,有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者,可短期给予镇静剂。

(二)药物治疗原则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治疗首选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H2RA)或质子泵抑制剂(PPI)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合并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其它治疗失败的病例应优先使用 PPI 治疗。胃溃疡患者可考虑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铋剂、硫糖铝、铝碳酸镁)联合应用。对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加用抗酸药,有助于迅速缓解疼痛。消化性溃疡合并十二指肠胃反流或腹胀症状明显时可联合使用胃动力药。为预防溃疡复发,对部分反复发作或必须长期服用 NSAIDs 的患者可采用“维持治疗”。前列腺素衍生物对防治 NSAIDs 导致的溃疡有一定疗效,可作为长期服用 NSAIDs 患者的二线用药。消化性溃疡伴有 Hp(幽门螺杆菌) 感染时必须用抗菌药物根治 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