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介书生说文史,今天和大家交流一桩孔子鲜为人知的未解悬案。

孔子小时候的奇闻异事 孔子和美女南子之间的那点事儿(1)

孔子

孔子,没有比中国人更熟悉的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圣人、至圣先师,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可以说,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是温良恭俭让正人君子的代表,几乎是十全十美,在国际国内都有崇高的地位。

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圣贤,也曾与女人发生过暧昧不清的绯闻,并且在史书中记录了下来。虽然具体情节至今未有定论,但在孔子的辉煌灿烂的一生,毕竟不算光彩的事。

这位神奇的女人是谁?

她就是南子。

南子是谁?

孔子小时候的奇闻异事 孔子和美女南子之间的那点事儿(2)

南子

南子是何许人也?史料记载,南子是卫国国君灵公夫人,原为宋国公主,容貌甚美,但生性淫乱,少年时就与宋国公子朝有染,应该属于近亲。嫁给卫灵公后,依然和公子朝保持长期私通关系,而且公开化,不畏世人言。史书对她的评价是“美而淫”。

刘向《列女传》:“南子惑淫。”

朱熹《论语集注》:“南子,卫灵公之夫人,有淫行。”

因为淫乱,南子声名狼藉,名声坏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朝野皆知,家喻户晓,而且享誉国外,按现在的话称国际社交名媛。南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蒯瞆,因为当时没有DNA鉴定技术,孩子的爹成为未解之谜。有一年,蒯瞆路过宋国,听到路人唱歌:

“已经满足你们的母猪了,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漂亮的公猪呢?”

母猪是指南子,公猪是指宋朝。蒯聩为母亲感到羞耻,咬牙切齿要杀掉南子。就连亲生儿子也忍无可忍,可见南子淫乱到什么程度。后来,南子终于被儿子所杀。

因此,和声名如此之差的女人产生交集,无论如何,对孔子的声誉没有好处。

为什么南子老公被绿不吃醋?

孔子小时候的奇闻异事 孔子和美女南子之间的那点事儿(3)

卫灵公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南子行为放荡,朝野皆知。作为南子的丈夫,一国之主卫灵公自无不知之理。可是他为什么不干涉惩罚南子呢?

这就不得不说南子的运气好了,原来卫灵公是个奇葩,不爱红妆好男风,也就是同性恋。因是一国之主,手下有大把的美男供他享用,但他最喜欢弥子瑕。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公开秀恩爱,弥子瑕桃子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众目睽睽下喂给卫灵公吃。卫灵公乐开了花:“一个甜美的桃子都舍不得一个人吃,还要分一半给我。这才是真爱啊!”臣子无不窃笑。

就是这样一个奇葩,和南子结婚后两人关系如好姐妹一般,不仅不吃醋,而且大开方便之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南子风流快活。专门为南子建造了一座宫殿,供南子和情夫相会使用。绝对的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有时候兴致上来,和弥子瑕、南子、宋朝四人玩露天party,不分彼此,互相团结友爱,做到了共享夫妻,他们之间的爱情超越了伦理,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代。

为什么孔子要见南子?

孔子志向远大,非一个私塾先生所能当也。他有治国理政之大才,想通过从政,施展自己的抱负,改变一个国家。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关心国家大事,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思考。经过多年游历学习,孔子的才能愈加广博深厚。鲁定公十一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这四个字可不得了,充分证明了孔子的才能。后来因受排挤,被迫离开,去往卫国。

孔子小时候的奇闻异事 孔子和美女南子之间的那点事儿(4)

孔子

即使是在卫国,孔子初心未改,仍然想走仕途的路子。但是卫灵公年事已高,毫无雄心壮志,终日沉溺于吃喝玩乐中,基本不理朝政,朝中大事决于南子。孔子若想在卫国一展才华,南子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

而南子呢?前面我们说了,风流成性。但是除此之外,南子还是一位政治女强人,放在唐朝就是武则天,放在清朝就是慈禧一般的人物。她有非常清晰的政治头脑,而且有能力有魄力有手段。两件事可以证明:

卫灵公三十八年,大臣公叔戌对南子干政不满,企图铲除南子,南子知道后先下手为强,诬告公叔戌谋反唆使卫灵公抓捕公叔戌,公叔戌事败逃亡。

太子蒯聩带领勇士戏阳速前去刺杀南子,见到南子后,蒯聩多次回头示意戏阳速动手,但天不怕地不怕的戏阳速竟然慑于南子之威不敢下手,最终刺杀失败。作为政治老手,见微知著的南子识破了太子的计谋,哭着在卫灵公面前参了太子一本,卫灵公大怒,将太子蒯聩及其党羽逐出国境。

一介女流,本是弱不禁风,面对敌人何其强大,一为朝臣,一为太子,谁能当之?但偏偏是弱质女流,生死攸关之际,不仅从容化险为夷,还能给敌手致命一击,不下手则以,下手绝不留情。

这样一个有政治才能却又风流成性的美人,恰好对孔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知道,卫灵公是个糟老头子,还是同性恋,南子又正处于如狼似虎如饥似渴的年龄,情夫宋朝又不能日日相伴,只能像旅客般每年度一次假。南子这蓬烈火恰需一把干柴。这时候,孔子来了。

孔子小时候的奇闻异事 孔子和美女南子之间的那点事儿(5)

孔子见南子

世人皆知,孔子六艺皆精,驾车射箭都是强项,这需很大力气,可见孔子并非文弱书生。孔子身躯高大,远胜常人,约2米左右,在那个时代是惊世骇俗的存在。

《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孔子当时学有所成,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大影响力了,这样一个高大威猛的名人,自然是南子的绝佳猎物。南子于是写信:来见我!

《史记•孔子世家》:“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

意思是说:“各个国家的君子想要和我国国君交往,都不怕受辱,必须先过我这一关,而我愿意见你。”意思很是赤裸裸,要见国君先见我,见我不能怕侮辱。

这让孔子左右为难了,去见吧,名声须不好听,我一个堂堂君子去见一个众人皆知的荡妇,实在有辱斯文,而且很可能被凌辱,一见之后身败名裂。不见吧,这样一个厉害女人,连太子和朝臣都玩不过她,说不定会给我什么小鞋穿,搞不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人在屋檐下,如何不低头?另外,我还要在卫国建立自己的事业,不能因小失大。所以最后,孔子推辞几番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孔子和南子见面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论语·雍也》里,孔子和南子见面的过程仅有4个字:“子见南子”。具体细节无人知晓。

在后来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里,扩大到27个字: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意思是说,南子在帷帐后面,孔子在帷帐外面,向南子行礼,南子还礼,身上的配饰叮当作响脆的声音。司马迁没有亲见,也无史书可考,应该是司马迁杜撰的,但写得声情并茂,如临其境。

那么,到底二人之间有没有发生不可描述之事呢?

有一段影视是这样演绎的:

南子不怀好意,问孔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

南子又说:“《诗经》三百首,大多是男女之情。”

孔子对答:“诗三百,思无邪。”

将孔子描绘得高大上,就是翻版柳下惠。以上只是编剧杜撰,我们一看而过即可。

而事实上,两人的见面经过司马迁没有往下写,只是发出声音为止,论语也没提。究竟真相如何,谁也不能证实,只能猜测。

孔子小时候的奇闻异事 孔子和美女南子之间的那点事儿(6)

孔子和南子

我倾向于他们确实发生了不可描述之事。理由有六:

  1. 《论语》没有否定。《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当然不会事无巨细,二是选择性记载。当时,和南子有过约会的男人几乎都中了招。照理说,见南子这样不光彩的事,应该不会被选入里面,但恰恰《论语》记载了。如果二人之间没发生故事,《论语》必定会有明确的说明,子见南子以礼相待。但是没有,留给后人猜测。这个没有道理。
  2. 司马迁的欲盖弥彰。《论语》原文仅有4个字:子见南子。到了司马迁这里,毫无根据地扩大到27个字: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重点强调南子“在絺帷中”,孔子在絺帷外。后面又加上了一句“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意思是说,我本来不愿意见,见到后我就以礼相待。但是《论语》都没有提,你是从何得知?他的目的也许是升华孔子,想说明孔子没有和南子发生。但恰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越描越黑。
  3. 子路的耿直。《论语》和《史记》都提到了“子路不说(悦)”。子路是什么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最忠实于孔子,性情刚直,忠义仁勇,光棍眼里不揉沙子。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子路非常生气,孔子解释后,子路更生气,可能还责备了自己的老师。对这样一个耿直的人来说,如果孔子和南子真的以礼相待,以子路的为人,是不会生这么大的气的。
  4. 孔子的反常。孔子是什么人?谦谦君子,宽厚大度,修养深厚,“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可是在见南子这件事上,子路不理解自己,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孔子是不是“人不知而不愠”呢?恰恰相反,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咬牙跺脚指天发誓:“我如果撒谎,天打五雷轰!”这就不符合他一贯温文尔雅的做派了,行为极其反常,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小孩子拼命要洗脱自己一样。
  5. 南子的势力和欲望。南子在卫国可谓是一手遮天,呼风唤雨,想要什么样的男人得不到?孔子不过是刀俎上的鱼肉而已,任她宰割罢了。并且她在信中已有赤裸裸的暗示,孔子要么不来,既然来了必然做好了被侮辱的准备。在南子的淫威下,一切还不是水到渠成。按照司马迁的描述,“环佩玉声璆然”,既可以是跪拜行礼的声音,也可以是两人行周公之礼的声音。而且事后,南子对孔子并未恼怒或者迫害,应该已得偿所愿。
  6. 人性。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出了好色是人的本性。既然他也是人,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个本性。季羡林《清华园日记》也写到“……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和几个女人,各地方的女人接触。”大师也毫不避讳自己的生理需求。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古代印度人认为,性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从遗传基因来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精耕不辍,连生10个子女,68岁尚能和不到20岁的颜徵生下孔子,可见顽强不屈,老当益壮。根据遗传学,孔子的能力应该不弱于乃父,满足必备的条件。

综上所述,我倾向于孔子和南子不虚此行,您的观点如何?

我是一介书生说文史,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