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有了互联网,自从互联网有了社交机能,我们身边经过的社交产品无数。无论是六度理论和SNS概念发明前还是发明后,生一批,死更多一批。

半衰期通常是说放射性元素有半数衰败发生所用的时间,互联网的信息拓扑结构也同样具有放射性元素的特质,类似于病毒传播一样,偶然性发作,开始快速列变形的传播和扩散出去,然后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衰败,有的快有的慢。互联网产品通常也有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但是大部分产品生命周期是呈现抛物线式的进程。

互联网社交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社交产品半衰期)(1)

社交产品感觉并没有遵从这个抛物线在走,起码大部分是。有的还没开始就衰败了,有的是开始的时候就是它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候,然后逐渐衰败,有的是高低起伏,高潮低谷再高潮不断焕发出第二春、第三春,不一定哪一春就咔嚓死了。

细数一下我有限的互联网人生经历下,那些跟社交有关联的产品。不知道还有谁记得互联网最最最初的时候有个叫新闻组的产品吗?它应该是BBS论坛的雏形。电子邮件类:263、163、Hotmail、QQ邮箱,你第一个邮箱是啥?社区类:FM365、动感地带、榕树下、校友录chinaren;论坛类:西祠胡同、天涯、猫扑、水木、55bbs等一堆。还有各种聊天室,视频聊天室感觉特别像现在所谓的直播平台。聊天工具:新浪uc、网易泡泡,Skype,袋鼠;对战平台如浩方对战应该也是社区性质的。后来出现SNS:人人网、开心、邻里,其中微博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和网易微博等。这些还不算饭否这种相对小众和垂直性的社区。多少已被遗忘,又有多少可以坚持下来?QQ活了下来,豆瓣坚持下来了,Qzone流量依然非常大,但是朋友网死掉了。然而现在,阿里算是着魔般的死命往社交里扎,玩起了社交产品萝卜蹲,旺旺完了搞口碑,口碑完了搞来往,来往完了又开始搞支付宝和钉钉。社交还有没有机会?活下来的社交未来之路是怎样?已频临死亡的能复生吗?

活下来,且活的还算滋润的这些个是因为他们产品一直跟着时间和用户的成长在变呢?还是因为用户觉得没有真正的抛弃他们,产品生命周期就是长?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死,哪怕产品已经不运行了但依然运行在用户的心中,如CS、星际、魔兽、红警。随时有一天被某种力量唤醒,就像是现在的秀场直播跟当年的视频聊天室何其像?SNS跟论坛社区何其像?团购产品最初也就是在很多论坛里某个板块,当年的校友录一直觉得就阴魂不散,很多垂直类社区产品多少都有它的影子,最后被搜狐玩坏了而已。

其实任何产品都不免经历半衰期这件事,谁让人类本身就是喜新厌旧的呢。但是社交的半衰期并没有那么绝对,因为人类不可能不社交,谁叫人又是一个群居动物呢。

互联网社交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社交产品半衰期)(2)

不知道多少人知道无秘这个app,最初它应该叫秘密。这款产品等于是赶上了开启中国匿名社交的源头,当时阅后即焚的技术概念也随之被炒得热热闹闹,记得财大气粗的腾讯还花了很高的价格在米国买了,但是好像只在微信朋友圈小小的测试了下付费图片就再没怎么看到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就用的这个技术专利。很不幸我前天给丫卸载了,做为早期用户之一卸载这款应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感觉用腻了时候,突然想起来就在里面吐槽骂了一个人,一个大家都讨厌的人。过了两天想看看效果的时候,说我已经发不了了因为我的信用是1,再看通知说被人举报人身攻击。不让人身攻击的产品为啥叫无秘?一款前身叫秘密后来叫无秘的,到底你有没有秘密?一个之前都是信用100的人,突然因为一条你就给我打到1,这是啥逻辑?就是不让用了呗……,刚好老子也腻了,遂卸之。说这段就是说社交产品的半衰期一半是人祸一半是规律。

通常社交产品的生命周期比其他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粘性更好。社交产品的开始往往是切准了用户需求动机,说直白点就是光棍要去相亲,职业需要交流,向上管理需要马屁,买家需要差评。社交最大的根基在于人以群分,亲戚、朋友、同事、同好、买卖……,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社交。打从人类开始群居并交流沟通以来,大部分的社交场景只是换汤不换药,形式变变而已。所以社交的动机对于社交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假如一个社交产品已经小有成绩,那么始终坚守和维护最初那个核心社交动机,基本就没啥大问题。如果还能不断完善巩固那个最初的核心社交动机就有可能摆脱地球引力,半衰期的规律就会持续弱化,作用越来越小。

互联网社交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社交产品半衰期)(3)

但是很可惜,大部分死在路上的社交产品都没干这件事。盲目扩张,自以为是的想象动机偏离,为了收入耗子给猫当伴娘,当然还有一些是为了洗白白。大家都说腾讯有社交基因,但反过来看当年的QQ其实也没少走弯路,当它淡化陌生交友、网约的时候,瞬间培养了好多竞争对手,yy也是在这档口出来的,生生挤进游戏语音对话的领地,要知道游戏腾讯可以具有垄断性优势的啊。大家觉得张小龙的微信好,但实际张小龙更让人觉得牛逼的是始终控制节奏、控制欲望,在极速前进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坚守少就是多所面对的内外部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不忘初心”不仅仅是一个鸡汤,更是一个指导原则,一个方法论。建议要经常拿起最最原始的那个MRD没事看看,无论写的多麽幼稚,多麽糙,哪怕当成怀旧一下也是好的。

试试看效果如何?无论感觉怎样可以把感受分享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