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头皮、眉、耳和躯干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为暗红色或黄红色斑片基础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

脂溢性皮炎绝大多数是什么引起的?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1)

发病机理

具体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屑中马拉色菌的数量高于正常人,提示马拉色菌感染与脂溢性皮炎发病密切相关。HIV感染者脂溢性皮炎的发病高达30%~55%,WHO已经推荐脂溢性皮炎是HIV感染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之一,提示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有关。

也有人认为蠕形螨感染是发病的很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婴儿的脂溢性皮炎可能与必须脂肪酸代谢所需的一种酶的功能暂时受损有关。也有较大样本研究发现本病有家族发病倾向。此外,精神、饮食等促使皮脂腺溢出的因素可加重本病。

脂溢性皮炎绝大多数是什么引起的?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2)

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头皮、眉、睑、鼻唇沟、唇、耳、胸骨部、腋、乳房下皱褶、脐部、腹股沟、臀皱褶等皮脂腺分布丰富的脂溢区。初发皮疹为毛囊周围红色小丘疹,渐渐融合成暗红色或淡黄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发生在头部可见较多头皮屑,发生于面部常与痤疮伴发,发生在躯干、腋窝、腹股沟皱褶处因渗出较多,常糜烂而似湿疹。皮损可扩展至全身,由头部向下蔓延,甚至发展为红皮病。病程慢性,缓解与恶化交替,或伴有轻度瘙痒。

头皮屑是头皮上最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干性、易剥脱的麸糠状脱屑。初为小片,很快累计整个头皮,伴大量细小的粉状皮屑。油腻型又称为脂样糠疹,伴有红斑和厚痂聚集。头皮上其他的类型有油腻性鳞屑组成的斑片或银屑病样斑块,伴渗出及厚痂,常播散到前额、耳、耳后区和颈部。

在这些区域,边缘清楚,微红黄色或微黄色。严重者整个头皮都覆盖上一层油腻而脏的痂,可有臭味。在婴儿,头皮上黄色或棕色鳞屑附着聚积的上皮碎片,又称为乳痂。帕金森病可伴严重的脂溢性皮炎,常累及头皮和面部,有大量的蜡样鳞屑。HIV感染者也可伴发严重的脂溢性皮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

依据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皮疹为典型的红斑基础上带油腻性的黄红色斑片,不同程度的瘙痒,慢性病程等,诊断本病不难。应注意与头部银屑病、玫瑰糠疹、湿疹和体癣鉴别诊断。

治疗和预防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低脂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基于马拉色菌的异常增殖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研究,外用抗真菌药配合免疫调节剂有望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1.外用药物疗法以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止痒、抗真菌为主。

2.内用药物疗法。

3.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

4.光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