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是个浪漫的日子(520这天我们结婚了)(1)

举行集体婚礼的新人们。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520是个浪漫的日子(520这天我们结婚了)(2)

位于PO PARK东方宝泰东门的“爱情斑马线”。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通讯员林振宇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通讯员穗团宣)5月20日上午,2022“花城有爱·喜结良缘”广州青年集体婚礼暨婚俗文化周系列活动在位于北京路的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拉开序幕。10对新人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进行了求婚献花、宣誓、交换戒指、拥吻等仪式,并接受由嘉宾颁发的集体婚礼纪念证书,甜蜜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指导、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主办。青年集体婚礼、广府婚俗文化课、爱情照片墙……现场的一系列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开展,洋溢着“青春味”的甜蜜与浪漫。

陈崇韬、游雅媛夫妻的婚礼原定于3月举行,因疫情防控需要选择延期举行。看到活动信息后他们便尝试着报了名。“感觉这个形式很新颖,婚礼妆发造型等流程都不用操心,很开心。”他们说。

还有一对新人讲述了他们从校服走向婚纱的爱情长跑,“我们是大学认识的,能在5月20日这个特殊日子在市青年宫让大家见证我们的爱情,十分有意义。感谢本次活动,让我们有一个简约又浪漫的婚礼。”

青年集体婚礼结束后,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府传统婚礼习俗项目传承人八姑姐为10对新人讲述婚后第一课,如何认知爱情、友情、亲情,挖掘婚姻家庭中的快乐。

此外,为了让更多青年感受到爱情的喜悦和了解婚俗新风,市青年宫现场布置了婚俗文化传播墙,通过展示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成果、传统婚俗文化、幸福照等与婚礼、婚俗相关的内容,向青年、新婚夫妻倡导婚俗新风,增强他们对婚礼仪式的了解、弘扬良好家风。

据市青年宫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本次“花城有爱·喜结良缘”广州青年集体婚礼旨在倡导简约的婚礼仪式,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持续传承良好家风家教,不断增强青年群体对婚俗改革、婚俗文化、家风建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接下来,市青年宫还将组织婚俗文化主题交友活动、岭南婚俗文化课以及打卡体验活动,市民可到市青年宫参与婚俗文化周相关活动。

甜蜜之约:

“爱情斑马线”等你来打卡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全杰 通讯员林振宇)昨日是“520”,不少地方都大玩创意,为市民带来惊喜和甜蜜。记者昨日在天河区东方宝泰东门看到,这里新设的“爱情斑马线”甜蜜上线,无论是情侣、闺蜜、还是三两知己,都可以在这个“520”一起相约携手走过,见证爱的浪漫温馨。现场有商家更是推出活动,情侣可以获赠玫瑰花,让甜蜜加分。

甜蜜故事:

公交夫妻聚少离多

会车时对望传爱意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卢梦谦 通讯员陈文峰)因谐音我爱你,许多情侣会在5月20日这一天庆祝。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广州许多公交人放弃与爱人相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其中就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同是公交车长,但因为工作在不同的线路和班次,平日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仿佛如“异地恋”一般聚少离多。他们的工作状态基本是:我早班、你晚班;我在岗、你在睡;你到家、我已睡。他们就是一汽一分公司的公交夫妻林志星、欧小雅。

林志星是3路线的车长,而他的妻子欧小雅则是15路线的车长。为了尽可能照顾好家庭,夫妻俩不但要错开休息时间,而且只能一个上早班,一个上晚班。一个月下来,夫妻俩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更别说能一起坐下来吃饭交谈了。

由于工作线路有一小段有交集,夫妻俩每天驾车营运时都有一次相遇在路上的机会。如同现实版的“鹊桥相会”,夫妻俩都分外珍惜这次驾车相遇的机会。虽然在会车时没办法进行过多的交流,夫妻却心有灵犀地给对方一个眼神、一次点头。

在“520”这个甜蜜的日子,像林志星和欧小雅这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公交人还有很多。夫妻俩表示,虽然失去与爱人浪漫相聚的机会颇感遗憾,但能通过自己的坚守与付出,守护千千万万家的团圆非常值得。

甜蜜承诺:

体验婚姻家庭辅导

收获家庭幸福锦囊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苏赞、杨欣)因“520”谐音“我爱你”,5月20日,广州有近1200对新人选择了在这一天结婚登记,许下浪漫誓言。“甜蜜传递,幸福相伴”“往后余生全都是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婆——我爱你”……在全市十一个区婚姻登记处现场,满眼浪漫布景,领证新人在镜头前深情表白。

浪漫是这一天的主色调。但对务实的广州人而言,浪漫不仅仅是刹那烟火,更是往后余生日久天长的告白。除了排队领证、拍照打卡,不少广州新人还在婚姻登记处收获了一份关于经营家庭的“幸福锦囊”,有的是婚姻辅导课程体验券,有的是经营婚姻家庭技巧小册子。

“过去,提到辅导,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段关系要完了’。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一段幸福的关系不是两个人走到一起就可以了。”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会长党小红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婚俗改革措施的铺开,婚姻辅导也在广州渐热,“如果说爱情是门艺术,那经营婚姻就是一门技术,掌握这门技术,同样是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

2022年5月5日,广州日报发出了《婚俗革新 为爱“减负”》的报道,指出随着婚俗改革措施的铺开,文明简约的新式婚礼成为广州新风尚。婚庆公司方面也表示,跟3年前相比,广州新人的结婚成本下降了一半,如今新人结婚不收彩礼或者彩礼在5万元以下已经成为主流。酒店方面也表示,席设10桌以下的小型婚礼也成为主流——婚俗改革,正在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婚俗改革不仅仅在经济上为爱减负,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为幸福加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硕士潘笑楠表示,“婚姻是生命中的重大事件,是需要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掉这种心理建设,‘按部就班’的心态会让我们忽略内驱力。如果没有心理准备,领证后真正地去经营亲密关系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这种落差所带来的心理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改善,那么就很可能给亲密关系带来消极的结果。”

记者走访发现,前置式的婚姻家庭辅导在广州悄然兴起。广州市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正树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品牌。广州市海珠区慈善会、海珠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则联合发起了“为爱绽放·共享幸福”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项目,对所有情侣夫妻免费开放,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进行的婚姻咨询辅导为新人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推出了“亲密关系加油站”线上平台,通过分享系列推文和微课堂,教授大家亲密关系的知识和技巧。白云、越秀、天河、黄埔、番禺等区也在持续开展社工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5月20日当天,虽然因疫情防控需要,无法同步开展线下婚姻辅导服务,但全市十一个区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婚姻家庭经营小知识。南沙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新婚夫妇派发《为爱导航·开启幸福婚姻的金钥匙》宣传资料,举办“幸福南沙·爱在家庭”线上婚姻专题讲座。番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编制婚姻家庭经营基本知识学习资料和答题卡,海珠区、天河区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公益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