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禾木

“八一”当天,以消防战士为题材的灾难剧情片《烈火英雄》上映,为持续低迷的暑期档又添了一把火。影片取材于2010年大连新港“7·16输油管爆炸事故”:滨海市海港码头发生管道爆炸,泄漏原油已成火海,威胁着全市、全省,乃至邻国的安全,慌乱的市民们四处奔逃,而消防战士们却逆向冲进火海。这是一个关于“最美的逆行”的故事。

《烈火英雄》最大的惊喜原来是他(烈火英雄煽情)(1)

火灾、爆炸是灾难片的“绝佳”场面,在国内大银幕上还不太多见。影片对火灾现场的展现可谓“尽心尽力”:1:1实景搭建了港口油罐区,动用2890瓶50公斤级防火煤气瓶,3000公斤的流淌火燃液,2000张环保纸板放烟,7600公斤的特效火粉,以及30吨辅助爆炸用作道具。这种实拍加上特效,大银幕上的熊熊烈火直接烧进了观众心里,场面甚是震撼,让人不禁为消防战士们揪心起来。

因为有可怕的“烈火”,所以才有了可敬的“英雄”。逆向而行、义无反顾,这就是消防战士们的伟大之处。《烈火英雄》摆脱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套路,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消防战士群像。从队长到战士,从总指挥到监督员,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临近退伍会有懈怠、面对生死会有胆怯,看到战友意外牺牲心中会难以释怀,不服同级立功,自己也想争一争……在火场的“武戏”之外,这些“文戏”并不多余,让我们看到消防战士身上的烟火气,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更为他们的牺牲而感到痛惜。

片中,既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却也有它的狭私。火锅店店主隐瞒店内有易燃易爆品的事实,私心因为自己的女儿还在里面;港口总经理也是一样,为了保住港口,一次又一次隐瞒现场实情,只怕消防员知道实情后不愿救火……而就像指挥员怒吼的那句:“你太小看消防员了!”

面对噬人的火焰,消防员们最终的选择都是“不退”。火苗一次次扑到脸上、身上,江立伟(黄晓明饰)坚持站在闸门钱,不停地转着,即使双手已经鲜血淋漓,仍然紧紧握住滚烫的钢铁;马卫国(杜江饰)带领特勤一队的战士们,死守在化学罐区前,哪怕已经没有水、泡沫等灭火材料,他们选择手挽手站成一排,昂首面对袭来的熊熊烈火……

他们的伟大无法否认。当看到战士们挨个录下最后的心里话时、当大火扑灭后消防员为牺牲的战友痛哭时,我们都会为之感动落泪。但影片的篇幅大半留给了煽情,却表现出部分情节的断裂和救火情节的专业性不足。

起火前,两个外国人在不告知中方的情况下私自换了阀门,这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但这一情节之后却再无痕迹;江立伟(黄晓明饰)的儿子误会父亲,在出逃前特意带上父亲获得的奖章,这一铺垫也未再出现。

介绍火情时“万一油罐爆炸,程度相当于20个原子弹”的严重性,对比着扑灭过程来看,倒像是有些刻意夸大。既然是如此严重的事故,却没看到多么专业的、大规模的救火操作,最后的扑灭倒像是影片时间到了,所以该结束了。例如,在灭火中,为何远程供水只有一个水泵、且只有两人值守,最后导致救火现场断水;关闭油罐阀门被设置成遏制爆炸的关键,为何只派两人去,最后也只剩江立伟(黄晓明饰)一人;马卫国(杜江饰)等人为何会被困在火中、为何不请求支援,而让战士郑志牺牲自己来保全大家……这些仿佛都是为了塑造消防战士的光荣形象,却显得有些人为和刻意。

片中很多情节都有着现实基础,影片最后出现的真实纪录影像,令人更加动容。曾经,一位摄影师想拍摄消防员下海清理油污的过程,却无意拍到了他溺水牺牲的全过程,这就是片中牺牲的消防员周小斌(欧豪饰)的现实原型。现实足够感人,可是如果只顾煽情,却只能让影片带着一种“都给我哭”的用力感。

“自从当了消防员那天开始,我们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片中的这句台词是真实出自一位消防员之口。这既让人对消防员们肃然起敬,又十分难过——我们固然要歌颂消防战士的伟大,但能否避免他们接二连三的牺牲?相比地震、海啸等“天灾”,火情更多的是“人祸”。影片结束于人们夹道送别消防英雄,对事故的追责和反思却只字未提。其实,感动之余、煽情之外,电影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讲。

此外,片尾字幕也介绍,随着2018年消防部队转制,中国消防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可是全片似乎并没有展现出这一点。而事实上,我国消防队伍一直存在不够专业、待遇保障不够等问题。对待“烈火英雄”,有掌声和泪水还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深入了解这一职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和保障,更要避免无谓的牺牲。就这一点来说,《烈火英雄》让我们为英雄致敬,却又止步于此,不免有些可惜了。(何禾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