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帝之首,中国人文初祖,黄帝活跃在距今4600余年前,创立文字、推算历法、建立古国体制、创造井田、还有无数发明创造等,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故老相传的东西,似乎都始于黄帝。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西方学者开始质疑黄帝的存在,引起了不少中国学者的思考,至今仍有很大一部分中国人认为黄帝不存在,或认为是周朝虚构的一位帝王。更为不利的是,甲骨文出土之后,人们在上面找到了黄字,却没有找到“黄帝”。按照文献记载,商王室是黄帝后裔,而商人重鬼神、重祭祀,那么甲骨文上应该有记录黄帝才符合基本逻辑。由于甲骨文中无黄帝,商人不祭祀黄帝,这就更让人怀疑黄帝是否真实存在过。

那么,黄帝到底存不存在呢?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本世纪有学者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初步成熟的系统文字,并破解了不少神秘图案,其中一个人物半身像图案被认为是“黄”字。一石激起千层浪,难道黄帝不仅真实存在过,而且还留下了“真面目”?

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吗(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1)

甲骨文中的黄字:或已揭示黄帝存在

一直以来,公认甲骨文中无黄帝,但与西方字母文字不同,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沉甸甸的历史,每一笔一划的背后也在传承着历史,而甲骨文中的黄字字形非比寻常,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黄帝的存在。

甲骨文中的黄字,卜辞中用作颜色,代表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但其字形却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见下图1、2,商朝黄字像一人胸前带着佩玉,正立的人形,中间之“口”像玉环形,因此其本义是人佩玉环,引申为佩环之称,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璜”。

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吗(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2)

本义是人佩玉环,但甲骨文中用作颜色,这一现象无疑说明黄字已经经过若干年的演化、引申。也就是说,黄字可能是夏朝、或更久远时被造出来的,起初有着独特含义,可能以佩玉代表某个高贵的职位,随着时间推移,黄字慢慢被用作颜色。至于为何从人佩玉环引申为颜色,如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或许当初玉佩偏黄颜色,于是由此引申了出来。

在中华文明中,玉器地位非同一般,即便到了夏商西周时代,玉器还代表着高贵的身份地位,能够佩戴玉器之人,往往必是权贵者。考古发现的上古墓葬中,身份地位很高的死者,往往都有精美的玉器作为陪葬品。

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吗(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3)

因此,当玉与黄联系在一起时,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黄帝这个人了。《山海经》记载,“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黄帝乃取密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还有《越绝书》记载:“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蚩尤以金为兵。”《礼记·玉藻》说“凡带必有佩玉”,玉佩是带上的悬挂物,而相传黄帝创衣制,“带”上以玉佩作为装饰。

由此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一个推测:黄字最初代表的是佩玉的部落酋长——最高统治者吗?如果是的话,这个人会不会就是黄帝?

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吗(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4)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或揭开黄帝真面目

甲骨文是一种系统的“成熟文字”,但按照文字演化发展规律,甲骨文之前必然还有一种“初熟文字”。甲骨文之后,无数学者一直探寻这种初熟文字却没有结果,直到本世纪时可能有了重大突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东、陕西、内蒙、江苏等地,经常出土一些有刻划痕迹的骨头,但当时没有引起重视。2005年,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这些刻划痕迹不同凡响,经过数年深入探讨之后,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比甲骨文更早的“初熟文字”,之后将其命名为“骨刻文”,距今约3300—4600年,使用年代的下限和甲骨文直接衔接,其不少字形与甲骨文的文字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

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吗(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5)

相传,黄帝时期仓颉造字,而黄帝距今4600余年,因此骨刻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仓颉造字并非空穴来风。更为重要的是,山东学者丁再献根据文字演变规律,再结合史料对多块兽骨上的神秘图案进行解析,找出了110多个图文所对应的现代汉字,并依照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的顺序书写出不同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其中就包括“炎”、“黄”、“蚩”、“颉”、“昊”等。

骨刻文中的黄字(见下图),即是一个人的半身像,雍容慈祥,有帝王之像。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看,甲骨文应该是骨刻文的抽象化表达,线条更为简洁了,有过比较大幅度的文字进化。可见,如果丁再献破译正确的话,那么“黄”就是一个人,然后演变为甲骨文中的佩玉之人,再引申为黄颜色等。

如果“黄”是一个人,那么会是谁呢?显然最可能的就是黄帝。因此,如果丁再献破译正确的话,那么可能不仅上古存在过那么一位黄帝,而且这还是黄帝的真面貌。

当然,这个人是不是历史记载中的黄帝、是不是黄字,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但上古先民在骨头上隆重地刻下他的半身像,无疑说明此人拥有不凡的地位。

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吗(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6)

根据《史记》记载,“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之所以叫黄帝,是因为土德尚黄。但通过甲骨文与骨刻文黄字的种种迹象来看,黄帝之所以叫黄帝,可能与土德尚黄关系不大,而是民间古老相传有一个叫“黄”的、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但“黄”这个人可能不是商朝之神,甚至与商朝敌对,故而不被祭祀。由于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后世慢慢地不知道“黄”这个人为何叫“黄”,而春秋战国时恰好兴起的五行之说,于是就将黄帝之黄解释为土德之色。

至于“帝”,甲骨文显示“商王生前为王,死后为帝”,周朝之后“帝”逐渐用来形容大功德之人,于是春秋战国时文人就将“黄”这个人称之为“黄帝”,并衍生出众多黄帝神迹。

总之,从汉字的角度来看,黄帝这个人大概率是存在过的,只是文字中暗藏的这个“黄帝”,是不是我们史书记载的黄帝,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资料:《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甲骨文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