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花絮高三某班课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比喻手法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比喻手法句子(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比喻手法句子

课堂花絮

高三某班课堂。

01

师:“请每人说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比喻句。这一排开火车。”

生1:“大雪像柳絮。”

生2:“鹅毛般的大雪。”

生3:“大雪像梨花。”

师:今年没见到雪,大家太想念雪了。

全班笑。

生4:嗯…嗯…想不出来……哦,“脸像红苹果”

又笑。

师:很好,跳出雪了。

生5:“湖面像镜子一样。”

师:你们说的让人回到美好的小学时光了。

又笑。

生6:“学校像监狱”

全班大笑。

师:跳出形似了。你肯定在开玩笑,如果连我们学校都像监狱,很多学校只能是地狱了。后面同学再来说一个。

学生不说话。

师:我替你说一个。我以前有位同事说很多人聚在一起看某东西,喜欢说“一个个头伸得像小燕子一样”,如果你们见过燕窝里排成一排头伸出窝边的小燕子,尤其是看到过燕妈妈喂食时它们的表现,就会觉得没有比这更形象的说法了。

师:再说一个,很多东西可以互相比喻,“群山像凝固的海浪,海浪像沸腾的群山”。虽然海浪和山峰差别很大,但在“连绵起伏”这点上,是非常像的。还有的比喻很有诗意,很有人情味,“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横”,引发人的联想。

02

师:那请你读读材料上高考考赏析的比喻句。

生7:

A.它(湖)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

B. 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

C. 俩人你提着我的花裤子,我拎着你的红番茄,再次进入诊室,脸上荡漾着番茄红。

师:这几句比喻和刚才几位同学说的比喻有什么不同?

生8:复杂一些。

师:说一说怎么复杂的。

生8:海绵吸声音,是一组比喻,用海绵比湖,用声音比水。

师:非常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9:帐篷像船,对应“沙海”,沙漠像海。

师:我感觉,弯弯的月亮也像船,主人公家人在苏州,“夜半钟声到客船”,帐篷变成了思乡之船。比喻和整个句子相映衬。

03

师:如果最后一个改成“脸上荡漾着苹果红”行不行?

生:可以吧。不过,他们交易的就有红番茄……

师:就近取物来比喻,前后呼应,更自然,更有画面感,更生动有趣。

这是空间上的就近取物。还有时间上的,很多年前,一本小说里有个比喻,说“电话亭像泰坦尼克号一样”,那时候正是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非常火,这是时间上就近取物来比喻。你们能想到“电话亭”和“泰坦尼克”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学生摇头。

师:我来提示一下,比喻不一定是形似,刚才有位同学说“学校像监狱”就不是从形似这个角度来说的。我加点小说的场景:女主人公失恋了,走在街上,下着雨。

生:电话亭很破?

师:接近了——都漏水呀!你再想想,有没有别的巧妙之处?

生:……

师:这里还有情感的暗示。电影泰坦尼克的故事是一场悲剧,而这个小说中主人公失恋,孤独地走在雨天的都市里,内心充满着绝望和悲伤,这个比喻把情感的相似也“比”了出来。

师:这种就近取物的比喻,不管是空间上的,还是时间上的,都有沟通读者体验的良好效果。

04

生:比喻的赏析题都要答情感吗?

师:一般是的。因为喻体的选择难免体现情感。同样说人脸红,说像红苹果一样,是可爱的;说像猴屁股一样,是可恶的。同样说人脸白,说像瓷娃娃一样,是让人羡慕的,怜爱的;说像坐便器一样,就带上了恶心层面的东西,就是调侃讽刺了。

生:有时候也不一定。生活中说谁像小鲜肉,可能是赞扬,也可能是讽刺。

师:比喻句是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的。比如,我和你对话,说你是小鲜肉,我是小扣肉。显然,这时,对你是称赞和羡慕,对我是自嘲。

生:感觉有的比喻就是单纯的“形似”。

师:你举一个例子来听听。

生:刚才说的“鹅毛般的大雪”。

师:如果是“早上推开窗子,哇,鹅毛般的大雪”,这里有惊喜之情。如果是杨白劳眼里的“如刀的北风吹呀,鹅毛般的大雪飘,雪花飘飘年来到”那就是悲伤之情。

补充讲解。

05

比喻是要引发人联想的。

如果仅仅表现出特征还不是好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不仅仅是春水之多表现出愁绪之重,更重要的是一刻不停息的流动感,引发了人们对主人公心中挥之不去、连绵不绝的愁绪的感受和同情,所以才那么生动。

“未若柳絮随风起”比“撒盐空中差可拟”要好,不仅仅是“柳絮”比“盐”更能表现“雪”轻柔飞扬的特点,而是引发的联想更真实,空间感更强,而“撒盐”这样一个刻意的有限空间的非自然现象就逊色很多。

06

比喻的欣赏,有一个生活体验的问题。

人在生病时想到那“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比喻,可能会更觉得真切。

煎过鸡蛋的人,理解“内心如油煎一样”会更容易。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没有见过“蚤”的人,或不曾有过外表光艳无比、内心伤痕累累感受的人,可能体会就不真切。

小时候学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不懂得“酥”是“油”的意思,误以为是酥糕,总觉得这比喻写得别扭,很长时间不喜欢这首诗。

07

还有比喻和人的身份和性格有关。

孩子在公园说,树像海苔,下面的土像巧克力。一个大人用这样的比喻,可能是件奇怪的事。

刘姥姥说钟摆像秤锤,来自她的乡村生活经验,如果是贾宝玉用这样的比喻,就很成问题。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比喻,出现在李清照的词里是非常巧妙的,如果出现在岳飞的词里,恐怕是不妥当的。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去,生活很苦,身上生了虱子,但皇帝没见过虱子,写信说,朕身上生虫,状如琵琶。对皇帝来说,只是在借熟悉之物来喻不熟悉之物,绝不是要用什么文学技巧,但对读者来说,读之难免感慨。

08

冬奥会开幕式上主持人用到“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个比喻,以表现冬天的壮阔景象。

如果不从语言与时俱进、创新使用的角度考虑,这个用法是不妥当的。

这句来自李白的《北风行》,如果李白真的到过边地,应该知道的,燕地雪是不大的,降雪量小,雪花小,如粉如沙,不大可能如席,这里不是追求形似。

李白用夸张的比喻来侧重表现边地奇寒,另外,席,是古人死时裹尸的,这更多体现了文化上的联想,诗人希望雪花像草席一样遮盖战死疆场的战士的尸体,进而表现思妇的悲伤。

09

其实,我们的语言中有很多比喻,单是使用比喻的词语,就很丰富。大家举不出比喻的例子,只是用惯了,“习焉不察”

雪白、乌黑、冰凉、炎热、甜蜜、……

借鉴、苍穹、耿介、倒霉、开张……

车水马龙、蒸蒸日上、狼吞虎咽……

几乎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喻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