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整备土地超1000亩,中山翠亨新区“工改”再获突破。

“动工!”9月15日下午,翠亨新区(南朗街道)举行南朗工业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集中拆除行动,4个连片项目同步清拆,拆除面积建筑近5万平方米,整备连片工业用地面积145.86亩。这是继本月新区发起“工改”大兵团作战行动后实施的首批集中清拆项目。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等新区班子成员出席清拆启动仪式。

中山东区齐富湾三旧改造(累计整备土地超1000亩)(1)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对南朗工业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进行集中清拆。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截至目前,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工改”整备土地已超1000亩,已基本完成全年“工改”目标。连片用地整备方面也取得关键进展,南朗工业区计划在今年9月底完成连片整备用地超400亩,可为大型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集零为整,以“大空间”招引“大项目”

本次集中清拆仪式主会场设在南朗工业区某五金电器企业旧厂区内,清拆工作由翠亨城市更新公司组织实施。该项目的清拆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预计整备土地超过20亩。相邻的3个项目也在同一天被集中清拆,其中清拆建筑面积最大的超过2.3万平方米、整备土地面积约50亩。通过改造,该4个零碎地块将被整合成可连片使用的产业空间。

与目前中山其他镇街“工改”模式有所不同,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将政府(或政府委托国企)连片整备模式作为新区“工改”的重中之重,计划通过“大空间”招引“大项目”,承接更多来自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优质产业项目。

中山东区齐富湾三旧改造(累计整备土地超1000亩)(2)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对南朗工业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进行集中清拆。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南朗工业区是翠亨新区(南朗街道)首个实施政府(或政府委托国企)连片整备的“工改”园区,首期签约的10个项目预计可整体连片整备工业用地超过400亩,未来园区连片整备工业用地规模将超过800亩。

15日,4个连片项目率先清拆,打开了园区连片整备工作的“缺口”。据介绍,接下来,新区“工改”专班将加快园区已签约项目搬迁清拆,并推动未签约项目尽快签约,连片整备项目将陆续落地实施。

细化服务,优质企业家家有“管家”

相比企业自改和村企合作等模式,政府(或政府委托国企)连片整备模式对新区“工改”专班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对接企业、签约实施、搬迁服务、清拆筹备……我们没有停留一刻,所有工作一环扣一环紧密推进。”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工改”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3月起,新区“工改”专班启动南朗工业区“百日攻坚”行动,推动园区用地连片整备。专班成员通过持续走访,与地块权利人和企业进行对接,最终于今年6月推动首批10个连片收储项目签约落地

中山东区齐富湾三旧改造(累计整备土地超1000亩)(3)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南朗工业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集中清拆现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签约过程并不易。由于部分地块权利人远在市外甚至国外不能到场,专班就通过“云谈判”等形式及进行对接。在充分沟通对接的前提下,专班通过引入公证机构等力量,与多位权利人进行了“云签约”,保障“工改”不停步。

签约只是一个重要节点,近3个月来,新区“工改”专班还在签约项目的“后半篇文章”上发力。

中山东区齐富湾三旧改造(累计整备土地超1000亩)(4)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南朗工业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集中清拆现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为服务签约企业,专班专门建立了联络员制度,专人挂点联络服务企业,确保“工改”区域优质企业家家有“管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联系对接合适的腾挪厂房。

“项目等地”,储备“工改”项目超20个

在为“工改”项目签约和清拆工作日夜奔走的同时,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工改”专班最近也在为利用好腾出来的产业空间、招引好项目忙碌着。

“企业都找上门来了,不急不行!”新区“工改”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坚持“工改”与招商同步。经过前期对接,南朗工业区的连片产业空间引来了不少来自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优质企业青睐,部分企业更是多次上门对接,表现出强烈的进驻意愿。目前新区“工改”专班已对接储备项目超过20个,形成了“项目等地”的局面

中山东区齐富湾三旧改造(累计整备土地超1000亩)(5)

施工车辆对集中清拆地块进行平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通过连片整备,南朗工业区将以“大空间”迎接“大项目”。按照计划,本次连片低效工业园用地整备完成后,将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半导体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同时,园区配套设施也将同步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

经过大半年的“工改”攻坚,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大空间”不断扩大,累计整备土地超1000亩。除了南朗工业区,南朗第一工业区、第二工业区、第三工业区和横门工业区“工改”工作也正深入推进,今年连片整备用地规模有望突破1000亩,这将为“大项目”落地提供更多空间保障。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图片、视频】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实习生】张潮洪

【通讯员】王锡炎 程高山

【作者】 雷海泉;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