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做人准则,其实就是叫我们将读书学问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后人常常拿那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来曲解儒家,其实儒家先贤是最注重实践的,主张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认为读书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儒家思想对教育的意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意义
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做人准则,其实就是叫我们将读书学问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后人常常拿那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来曲解儒家,其实儒家先贤是最注重实践的,主张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认为读书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
其实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经世致用。此之为儒家读书问学至要所在。
什么是“经世致用”?意思就是,要把学习与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存在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学习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放而大之,能为治理国事经纶天下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致用,就是学以致用,儒家认为,读书人最怕讲起书本来摇头晃脑,头头是道,可是一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就一无所用,赵括“纸上谈兵”就是犯了这样的毛病。会读书的人一定懂得将学问与现实考查结合起来。所谓格物致知,也是这个道理。否则就很有可能要闹笑话了。
伯乐一心想将相马术传给自己的儿子,以免这门学问失传。可惜他的儿子不肯认真学习,伯乐将记录着自己几十年相马经验的笔记交给他,希望他可以通过学习笔记来学会相马。结果他的儿子就出门寻找千里马,走着走着,在路边见到了一只癞蛤蟆,他想:按笔记里所说,千里马的头骨清瘦、眼睛有神、跳跃有力。好极了!我找到千里马了!原来相马这么容易,我比父亲高明多了!
伯乐的儿子有父亲的言传身教,外加相马的笔记,最后却得了个啼笑皆非的结局。我们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多多去商店、街头、公园走一走,这样才能把社会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我们的学习也就更有目的性了。
当然,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是要我们把学问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在这里“致用”是一个方面,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了“经世”这一层。
“经世”就是治理国事,或者说要考察生活的社会,知道社会的问题,同时也要问这个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
曾国藩在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注重“经世致用”,将书上的学问运用到他学官做人当中。兵书上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就十分注重筹饷工作。因此,湘军的饷银是当时最高的。如此一来,士兵自然愿意加入曾国藩的队伍。兵书上说治军要“上下同心”,曾国藩就注重对士兵们信念的培养,他把“湘军”打造成了一支上下齐心的军队。
曾国藩读《论语》,就用《论语》的思想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的,那么现在,我们学习知识也不能只啃书本,学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如果学问不能用来指导自己,我们就没有任何改变,没有丝毫的进步,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现在有不少青少年在学习时都会问:“我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干什么?难道是为了考试?”的确,考试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是,学习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去实践,在有限的生命里,有一番作为,为国为社会做出一番事业,谁能不说也是人生一桩快事。
所以说,我们求学要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要使自己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要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化为所用,培养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不可一不小心做了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那样学问知识再多,也至多是个两脚书橱而已。与人于己都没有实在的用处。而这也古今能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