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中辍学的“水货佬”王卫,打死也想不到,在未来某一天,他会收获如此巨大的财富和荣耀。
2017年2月28日,顺丰上市第四天,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王卫以1803亿元身价,一举超过马化腾,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名。
距离当时首富王健林只差两个涨停板。而排在第二位的,是马云“马爸爸”。
1970年,王卫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老师。
7岁那年,王卫随家人辗转到香港,但内地身份不被认可,为了生计,父母只得改行做起工人。
高中毕业后,十几岁的王卫没有继续升学,就去叔叔那里做了一名小工。
后来,他尝试开过工厂,做过小生意,都没成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爷爷南巡,一夜之间,改革春风吹满地。
当时,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陆续向北方大陆迁移。其中,5万多家降落在了距离最近的珠三角。
伴随“前店后厂”盛行,香港与内地合作空前繁荣。
身处珠三角的顺德,一下开了很多印染厂。当地县委书记感慨:“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天天都是鞭炮不断。”
之后,紧随而来的,是香港与珠三角越来越频繁的商品及信件往来。
顺德工厂经常需要将样品寄给香港客户,但因关税区不同,光报税就得一个星期。很多企业没办法,只能在码头边上求人帮忙。
在印染厂打工的王卫,也经常受人之托,捎带货物出入境。
背着装满信函、样品和报关资料的包裹,在香港和顺德之间穿梭往返,不知不觉,竟成了当地第一代“水客”。
但王卫从来不是一个“死干”的人,他很快在其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自此“逆天改命”,开始了开挂的一生。
二、
1993年,当带货越来越多,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一个想法在王卫心里萌生:既然物品那么多,为何不自立门户做快递呢?
一不做二不休,22岁的王卫,很快从父亲那里借了10万元现金,和几个伙伴成立了速运公司。
因注册地在顺德,就摘出“顺”字,取名顺丰,专送两地快件。
公司成立之初,算上王卫,也就6个人。
几个年轻人起早贪黑,以九龙佐敦、油麻地、旺角、太子等区域为中心,疯狂扫楼揽件,再装进背包、拉杆箱,人肉送到内地工厂。
很显然,这算不上一份光鲜的工作,他们很快喜提了“水货佬”的“光荣”称号。
除了顺德到香港的口岸,番禺到香港、澳门的快船,也是他们当时主要的业务路线。
为了中转货物,王卫在香港砵兰街租了几十平米的店面,从第一单开始,就蹬着自行车冲在了送货前线。
不过这种状况很快就有了改观。随着业务发展,自行车很快换成了摩托车,之后又换成货车,但也因此惹来整条街的嫌弃。
他们经常把钵兰街堵得水泄不通,邻居被搞得不厌其烦,每天轮番向警察投诉。
早年间,砵兰街没什么人,顺丰的到来,不但引来了见缝插针的足浴店,也招来了其它物流公司。
最初嫌弃王卫的砵兰街老邻居,后来对他印象深刻,说他带旺了整条街。
市场空白,需求旺盛,很快让公司起了点规模,有了十几名员工。但在当时,这份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几个人围在一起,同吃同住,每天光着膀子干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收件,晚上就在昏黄灯光下,窸窸窣窣的打包,直到深夜……
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的规章制度,统统没有。他们“灰溜溜”地穿梭在香港和广东之间,除了泥巴就是臭汗。
同行叫他们“老鼠会”。
只是,王卫并没有出面反驳。
不仅如此,政策监管缺失,市场一片乱象。民营快递被当成“黑快递”,时刻面临正规军的打击。除了送货,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东躲西藏。
邮政为了守住市场,经常在各个路口设卡抓人,“猫鼠大战”每天都在上演。
很多快递被抓到,还会争辩几句,但王卫不是,被抓到就默默缴罚金,据说最高一次罚了500万。
王卫乖乖交了罚款,然后对大家说:
没有邮政,就没有顺丰。
他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扩张。
三、
面对邮政和国际快递巨头激战正酣,为了“虎口夺食”,王卫用低于市场30%的价格揽货,吸引了大批中小型商家。
凭借价格战,王卫抢了EMS很多生意,虽然一单只有几十元,仍然赚的盆满钵满。
就这样,王卫迅速挖到了第一桶金。
时代的春风从北吹到南,再从南吹到北。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贸易往来首当其冲。
这一年,马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浙江日报上,他成立了海博翻译社。
这一年,在杭州湖墅北路一间破房子里,桐庐人聂腾飞成立了“神通综合服务部”,也就是申通的前身。
第二年,日本留学归来的陈平创立了“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主做零散的家政服务。受到日本宅急便的启发,后来改名为宅急送。
南、北、中割据的局面初步形成,在往后的日子里,三家公司短兵相接,迎接他们的是不同的命运。
为了快速“占领地盘”,顺丰选用了投入少、见效快的加盟承包模式。每开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所有权归当地承包商所有。
不仅如此,顺丰还开创了计件工资制度,大大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
巨大的市场需求下, 顺丰以顺德为起点,很快将触角延伸至广东各地。短短几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手中。
依托加盟策略,顺丰迅速壮大,但利弊共存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种模式,也在王卫行军的必经之路上,悄然埋下了一颗巨雷。
四、
1997年,顺丰打着“香港低价快件”的招牌疯狂扩张,几乎垄断了整个通港快件市场。
据说当时去往香港的公路上,70%的快件货车都属于顺丰。
就连国资背景的中铁快运,想通过海关进入香港市场,在如日中天的顺丰面前,也吃了闭门羹。
这一年,王卫26岁。
财务自由后的王卫,急需获得精神自由。
1999年,随着业务逐渐走向正轨,每天工作14个小时的王卫,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这一年,他几乎淡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 每天和妻子钓鱼、爬山、喝茶、研习佛法,甚至还玩起了越野和极限自行车。
然而,惬意的生活没过多久,顺丰就遭遇了发展史上的至暗时刻。
加盟模式虽为顺丰带来了急速扩张,但也存在致命隐患。
承包网点被加盟商握在自己手中,一个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顺丰逐渐失去话语权,很难管理。
加上网点能力参差不齐,顺丰品牌下的服务质量很难达到统一水准,投诉很多。
利益驱使下,很多加盟商甚至打着顺丰的招牌,为自己招揽业务,大摇大摆的当上了“土霸王”。
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收回话语权,王卫放出狠话:想留下来的,网点所有权全部回购,否则走人。
为此,生命安全一度受到威胁。
王卫的收权行为得罪了很多人,坊间传闻,有黑社会扬言让他付出生命代价。
那段时间,王卫出门不得不带上保镖。
直到2002年,终于打破层层阻力,收权成功,改加盟为直营。
这一年,在深圳福田,顺丰几乎租下万基商务大厦整栋大楼。终于有了大本营的顺丰,将自身定位为“国内高端快递”。
顺丰差异化的运营理念就此形成,以至于后来电商兴起时,人们下意识的将快递称为“顺丰快递和普通快递”。
此时,顺丰已经在全国已拥有180多个网点,但长期以来的低调,让外界对他之知之甚少。
当时深圳市领导去北京参加邮政部门会议,意外得知自己的城市竟然有一家物流龙头,顺丰这才第一次享受到市政府的优惠政策。
或许低调的王卫自己也想不到,改制后的顺丰,将很快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
2003年初,非典爆发,在国内迅速蔓延。
就在大家忙着抢购板蓝根、体温计的时候,眼光独到的王卫,再次发现了更大的商机。
身处SARS重灾区的广深,快递业务量猛增。于此同时,出行骤减让航空业遭受重创,生意惨淡。
看到航运价格大跌,王卫人狠话不多。
他低调又迅速的包下扬子江快运5架737飞机,开启了国内“航空快递”的先河,一举奠定了顺丰“快”递的江湖地位。
本就服务见长的顺丰,凭借压倒性优势,很快横扫华南,走向全国,进入发展最快速的时期。
此时,顺丰帝国的征程才刚刚开始,等着王卫的是更加辽阔的版图。
五、
2003年5月,淘宝横空出世,国内电商时代拉开序幕。
初次接触网购,为了取得消费者信任,阿里顺势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时隔半年,成交额已达3400万元。
电商的兴起,让消费者对快递的价格越来越敏感,以至于在不久后电商黄金时期,四通一达凭借低廉的运费,迅速称霸市场。
这一年,顺丰刚将目光瞄向华东和华北战场。在这里,他的对手是同一时期崛起的申通和宅急送。
被称为“快递金三角”的长三角,拥有全国80%快递市场,份额一直被申通牢牢攥在手中。
顺丰的到来,让气氛一下变得紧张,申通将其列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王卫并不这样想,他的目光瞄着更远的远方。
很快,“发展民族速递业”的口号开始与顺丰的LOGO相伴出现,王卫更希望自己可以作为民族快递的代表,与国际快递巨头一争高下。
为了避免卷入同质化竞争,早年顺丰定下了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只做小件快递,尤其是商务快件,不做重物,不做与四大国际快递公司重叠的高端快递,不做五、六块钱的同城低端快递。
为了贯彻经营思路,甚至放弃摩托罗拉抛来的大订单。
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航空运输,早已为顺丰建立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让其在快递疆土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2004年,顺丰营收13亿。
面对庞大的市场,扩张需要的资金无疑是巨大的,这点钱显然不够。
为了解燃眉之急,王卫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铺抵押给银行。2005年,甚至将顺丰公司抵押给中国银行,贷款金额也只有420万元。
事实上,王卫并非找不到钱。
很多投资机构看到顺丰的发展势头,早早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纷纷通过各种途径直扑而来,想约他聊一聊。
据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时就曾找到王卫,希望以40亿至5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顺丰。
想给顺丰融资但被回绝的VC,甚至对外开出50万介绍费,只为和他吃个饭。
不仅如此,花旗银行在内的美国投资商,为了寻找他,给咨询公司开出1000万美元佣金的价码。
坊间传闻,马云也曾两次在香港约见王卫,希望顺丰能与阿里巴巴联手。
面对汹涌而来的“快钱”,深知要将公司控制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王卫,给出的答案是NO。
对王卫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但效果却很显著。
2006年初,顺丰已打造11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及300多个县和城镇。
只不过,这时的王卫时刻感觉脊背发凉,崛起的背后,是一群豺狼虎豹的虎视眈眈。
2007年,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刘强东在一片争议和质疑声中,决定自建物流。
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成为京东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此时的阿里已然膘肥体壮,庞大的用户量,让申通、圆通为代表的通达系两眼放光。很快,更低价的电商件,成了他们的主要业务。
2008年,据传王卫悄悄悄到达杭州,打算与马云一续前缘,但这次,拒绝的人变成了马云。
还好,受挫的顺丰,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六、
2009年底, 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 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成功拥有自己航空公司的顺丰,一次购买了两架飞机。
速度优势进一步扩大,让顺丰的销售额迅速达到120亿,年均增长40%。
这让广东起家的顺丰,顺利成为了当地真正的“带头大哥”。
即便放眼整个国内市场,顺丰也已经成长为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距离第一名的国资EMS,仅一步之遥。
清醒的王卫,没有被一时成功冲昏头脑,他深知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下风,顺丰必须要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的全新发展道路。
这一年,江浙地区的顺丰小哥接到一个任务,送货的时候顺便向客户推荐“五芳斋”粽子,没想到几天时间卖掉了100多万个。
这让王卫信心大增,没坐上电商的快车,何不自己造一辆。
2010年,顺丰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接着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的送礼平台“尊礼会”,第三方支付平台"顺丰宝"。
王卫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大胆尝试,在未来的电商竞争白热化时期,竟成为顺丰的“累赘”。
当然,这是后话。
眼下,王卫要忙着应付另一件操蛋的事情。
自1993年创业以来,王卫几乎从不出现在公众视野,甚至就连顺丰企业内刊中,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
这一年,低调的王卫小心翼翼的绕了几个圈,斥资3.5亿港元悄悄在九龙买了一块地,建起了两栋4层的豪宅,没想到竟遭曝光。
一时间,各路消息雪片一样扑面而来。
在深圳顺丰总部埋伏数日无果的狗仔队,为了拍到王卫,竟混进顺丰香港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据说还顺带收派了300多个包裹……
在王卫的盛怒之下,大众第一次见到了这个神秘大佬的真容。
2011年7月,被曝光的王卫第一次正式接受了媒体采访,面对《人民日报》的记者,王卫直言:
我经营企业的目的可能有点理想化,不完全是为赚钱。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要有一点艺术家气质。
艺术家气质的王卫接受采访后不久,又开始了新的尝试。
此时,随着电商市场的壮大,“最后一公里”配送,成为快递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顺丰借鉴日本的做法,终于将触角伸向零售业。
不但与深圳的7-11、广州的8字连锁店合作,还在深圳开了20多家“顺丰店”,一方面开展收寄件业务,一方面兼营零售。
为了抢占空白的生鲜食品市场,又上线了第三个电商平台“顺丰优选”。
2012年,成为顺丰最为风光的一年。
这一年,顺丰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0%,仅次于中国邮政。而“四通一达”加起来的份额,也不超过40%。
这次,王卫痛快的接受了第二次采访,像朋友聊天一样,对着媒体淡淡的说:
我信佛,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与福报有关。
所以,有钱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也没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
对于公司是否上市,王卫很肯定的回应:
作为企业的老板,一定要知道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
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现实永远高举硕大的巴掌,时刻准备着对眼前一切的信誓旦旦猛抽下去。
事实证明,王卫的结论还是下早了。
七、
2013年5月,49岁的马云宣布退休,他在告别秀上高调宣称:
我将会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教育、环保,每个人做好自己那份工作,已经很了不起。我们一起努力,除了工作以外,完善中国的环境,让水清澈,让天空湛蓝,让粮食安全,我拜托大家!
48岁之前,工作是我的生活;今后,生活将是我的工作!
18天后,“生活就是工作”的马云就带着阿里巴巴,联合银泰集团、富春集团,成立了“菜鸟网络”。
目标是建立“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让国内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他还不忘强调,自己仅仅是在建立物流网,绝不是要和快递公司抢生意。
消息一出,刘强东兜头就是一盆冷水,在微博上直接开怼:
菜鸟网络本质是要在几个快递公司之上搭建数据系统,说得好听一点是提升这几个快递公司的效率,说得难听一点,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
毫无疑问,通达系对菜鸟是热烈拥抱的,无论如何,对电商业务强烈依赖的他们,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王卫没有拒绝,竟成了菜鸟一个小股东。他肯定想不到,正是这次合作,已悄悄为两人日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这些年顺丰一直试图突围,找到其它的成长曲线, 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此时,他正一边为苦苦支撑的自有电商平台找寻出路,一边为投入巨大的线下零售无法打开局面而发愁。
结果出人意料。最终,难以为继的“顺丰优选”决定入驻天猫。
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 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 就会让他觉得危机四伏。
2013年,为了跑马圈地,20年来一直不差钱的顺丰,决定融资。出售顺丰25%的股份,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手里拿回80亿人民币。
有人猜测,股权多元化或是顺丰上市的前奏。面对媒体的质疑,王卫却说:
之所以选择这三大投资商,是因为他们不逼着顺丰上市。
2014年,随着O2O模式兴起,达达、闪送、美团专送、蜂鸟专送等最后三公里物流配送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诞生。
对价格敏感的电商用户,成为业界主力军。四通一达凭借低廉的价格占领了多数市场,凡客、京东等电商也各自组建队伍,对快递领域发起冲锋。
眼看阵地失守,顺丰不得不防守反击。
这一年,很多人发现一家叫“嘿客”社区门店,突然出现,很快数量就达到518家。
只不过,王卫的反击,不仅没收到成效,反而成为另一个负担。仅半年时间,就产生了6亿亏损。
事实上,顺丰的厄运还远没结束。
2015年,申通快递作价169亿元上市,成为国内民营快递第一股;第二年,圆通快递在A股上市;紧随其后,中通快递成功登陆纽交所。
这一年,坚持不上市的王卫感慨道:
一个人,一个企业,怎么可能和资本、行业对抗?
这一年,顺丰快递员与一辆京牌轿车发生剐蹭,被狂扇6个耳光,王卫气愤的表示:
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一向低调的王卫为自己的员工撑腰不久,一个大新闻就出现了。
2017年,一张顺丰快递员在大雪中吃饭的照片传遍朋友圈,令人动容。年会上王卫流着眼泪说:
一线员工是我们的孩子,不能对不起人家。
这一年2月,鼎泰新材更名为“顺丰控股”,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之前被打的小哥同王卫一起敲响了资本的大钟。
不知道敲钟的时候,王卫是否会想起6年前自己不上市的宣言。
顺丰上市后,王卫两个月内身价飙升5倍,瞬间高达1860亿,紧随王健林、马云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富”。
然而,个人财富的巅峰并不意味着顺丰的鼎盛。
随着电商的兴起,市场竞争愈加惨烈,四通一达纷纷拥抱资本,铆足了劲扩张市场份额,中国快递业也进入全面洗牌时代。
这一年,全产业链发力的顺丰,仅嘿客一个版块的亏损已经达到16亿元。
然而,顺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等待他的还有更加强大的对手。
八、
2017年6月,顺丰决定停止向所有淘宝平台回传物流信息。
一时间,多家企业纷纷站队,京东、美团、腾讯都选择站在顺丰一方。
刘强东随即发表微博力挺:
我相信顺丰的品质,王卫的为人!现在公民发送的所有私人快递信息,不管是不是该平台的都被拿走!这已经严重违法!公民的隐私信息谁来保护?呼吁有关部门调查!
菜鸟试图控制信息流的源头,强烈依赖电商件的通达系毫无抵抗之力,但顺丰不同。
早在2015年联手申通、中通和韵达等快递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对抗菜鸟的冲击。
丰巢联盟没有持续多久,“有奶就是娘”的通达系便迅速倒戈,纷纷向菜鸟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增资,重回菜鸟怀抱。
顺丰和菜鸟的“数据断交门”持续了两天多,最终国家邮政局介入,才偃旗息鼓。
早前刘强东曾预言:
未来民营物流公司会成为京东和顺丰引领的寡头局面。虽然有一点竞争,但都可以成为巨头,任何一家倒掉都是行业损失。
预言最终能否成真我们不知道,但竞争是肯定的。
2018年,京东宣布正式开展个人快递业务,并且第一时间开通了50多个核心城市网点。
京东物流的定位是:顺丰的体验,四通的价格。
四面楚歌的顺丰,不光要面对菜鸟、通达系的威胁,还要面对京东瞄向顺丰核心阵地的枪口。
2019年快递行业全年业务量突破635亿件,其中80%以上来自电商平台。一开始就拥抱电商市场通达系,保持着30%以上的年均营收增速,市场份额已近顺丰的10倍。
尽管,顺丰营收1121.93亿,仍占鳌头,但净利润仅为57.97亿元。而中通营收仅221亿,净利润却高达56.71亿元,与顺丰基本持平。
2020年年初,斜刺里冲出的极兔快递,以“8毛发全国”的口号,掀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
毫无疑问,顺丰正在为曾经占尽先机的直营模式,付出高昂的代价。
九、
即便是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顺丰的净利润依然有61.3亿元。
2021年,顺丰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89亿元。
年度股东大会上,王卫一边向股东道歉,一边感慨:
我经常在问,我是不是应该不上市呢?因为好像跟我的理想越来越远一样。
感慨的同时,王卫脚下的动作一点也没停。
第二季度,顺丰分拆顺丰房托上市;第三季度,以176亿港元收购嘉里物流,发力国际货运板块;第四季度,顺丰同城赴港上市。
手握四家上市公司的王卫,俨然成为了“IPO收割机”。
有媒体称,连年亏损的顺丰同城堪称“流血上市”。
不管怎样,在王卫的辗转腾挪下,业绩虽不算漂亮,但净利润总算回正,隐隐开始逆袭。
谁料,这个时候刘强东却挽起袖子,再次向王卫伸出了手腕。
5月28日,京东物流正式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市值2540亿港元,力压“四通一达”,成为仅次于顺丰的第二大物流上市公司。
京东上市当天,顺丰发布公告,要收购嘉里物流超过51.8%的股份。
早在4年前,京东宣布正式开展个人快递业务时,就有业内人士坦言,顺丰、京东必有一战。
很显然,战鼓已经敲响。
目前,顺丰最赚钱的业务是时效快递和经济快递,以及新冒尖的供应链及国际快递。
但现状是,即便是顺丰的各项业务营收都处于增长状态,但主营业务越来越难赚钱。
在业界同行看来, 王卫一直是一个谦逊、谨慎乃至有些悲观 且掺杂着一定程度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中国快递业还有幸存者,顺丰一定身在其中,只要顺丰还活着,中国民营快递业就不会全军覆没。
貌似王卫并不这样认为。
2008年底的一次内部讲话中, 王卫悲壮的表示:
3年后,顺丰是不是能成为中国民族快递业的骄傲,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与国外对手的保卫战,也许都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要让大家看到的是,在中国的速递行业中, 曾经有这样一批人……
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尊严!死随时都可以,但要死得有价值。
——战死,好过做俘虏。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