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779年—843年),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赏析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情。首句交代“不遇”的地点和接待人“童子”,其中特别写到松树,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师父外出活动的目的是采药去。第三句的回答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但第四句来了个转折,师傅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似是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诗歌中的隐者虽然没有正面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寻隐者不遇贾岛)(1)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寻隐者不遇贾岛)(2)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寻隐者不遇贾岛)(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