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些人物有绰号,而这些绰号不但有趣,而且往往能反映出他们某个方面的特点,发人深思。

“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字公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重要的将领,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击破赤眉军,平定关中,对东汉的建立卓有功勋。

冯异为人谦逊退让,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他总是告诫手下的将士,除非打仗进攻敌人或遭受敌人进攻时要身先士卒外,平时要排在别的队伍之后。每到一个地方驻扎,将领们坐在一起谈论战功,冯异常常独自躲到树下不去参与,所以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刘秀打下邯郸后,把新获官兵分配给各位将领,大家都说愿属“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这一绰号,昭示了一种谦逊退让、居功不傲的可贵情怀。

古人称呼的奥秘(古人绰号趣谈)(1)

“强项令”董宣

董宣,字少平,光武年间担任京城洛阳令,人送外号“强项令”。所谓“强项令”,意思就是硬脖子县令。这个绰号还是皇帝刘秀给取的。

光武帝刘秀有个姐姐叫刘黄,自幼姐弟感情很好,刘秀称帝后封她为湖阳长公主。湖阳公主有一个奴仆青天白日杀了人,便躲在公主府,县吏不敢上门抓捕。后来公主乘车外出,让这个奴仆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拦下车子扣住马缰绳,用刀画着地,大声数落着公主的过失。然后呵斥这奴仆下车,将他就地正法。

湖阳公主气极了,进宫向刘秀哭诉董宣无礼,刘秀大怒,召来董宣,要用棍棒将他打死。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刘秀说:“你要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光复汉室,却放纵奴仆行凶杀人,将怎么治理天下呢?臣我不必用棍棒打死,请让我自杀吧!”说着用头撞向屋柱,顿时血流满面。刘秀慌忙让宦官拽住他,让他向公主磕头道歉,想让公主下个台阶,消消气。哪知董宣就是不依从。刘秀叫宦官强行按住董宣的头向下磕,董宣用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对刘秀说:“文叔(刘秀)你做平民百姓的时候,窝藏逃犯,官吏都不敢来捉;现在贵为天子,威权竟然不能行使在一个县令身上吗?”刘秀笑着说:“当皇帝同当平民百姓不一样啊!”接着命令道:“强项令出宫去吧!”后来,刘秀为了表彰董宣执法严明,赏赐给他三十万钱,董宣全部分给手下官吏。从此,董宣的“强项令”绰号流传开来,京城里的豪强贵戚没有不怕他的,百姓作歌称赞说:“桴鼓不鸣董少平。”(意思是:董宣衙前无人击鼓鸣冤。)

董宣的脖子硬,正是根源于他的一身正气;正气足,⻣头就硬。

古人称呼的奥秘(古人绰号趣谈)(2)

“一钱太守”刘宠

刘宠,字祖荣,东汉时期牟平人。他任会稽太守时,为官清廉,废除苛捐杂税,禁止官吏胡作非为,以静养民,郡内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因政绩卓著,朝廷征召他去京城洛阳担任将作大匠。

离任时,山阴县有五六位白发老翁,每人带着一百钱要送给刘宠,说:“我们都是山里的鄙陋之人,从来没见过郡太守。只知道以前的太守不分白天黑夜派官吏到民间征发赋税和徭役,弄得鸡飞狗跳,老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任职以来,狗不夜吠,再也看不到官吏到处扰民,百姓终于能睡安稳觉了。而今,您要抛弃我们离开这里,我们凑了些钱,相互搀扶着过来为您送行,聊表心意。”刘宠说:“各位父老辛苦了!我的政绩哪有你们夸奖的这么好呢?”因为盛情难却,从每人手中取了一枚铜钱收下。

刘宠出了山阴地界,就把铜钱投到路旁的西小江里,表明自己的清廉自守。

以后人们便把西小江称为“钱清江”,来表达对刘宠的敬重与怀念,而刘宠“一钱太守”的美名也在民间流传下来。

古人称呼的奥秘(古人绰号趣谈)(3)

“无愁天子”高纬

高纬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第五位皇帝,史称北齐后主。他即位后,继承了父亲武成帝高湛穷奢极欲的余风,以为这是帝王理所当然的享受。后宫妃嫔锦衣玉食,一件裙子的费用,甚至值一万匹绢帛的价钱;早上的新衣服到晚上就被当作旧衣服。大肆修建宫室园林,壮丽到了极点;而他的喜好又反复无常,屡次毁坏后又重建,从事建筑的工匠没有一刻的休息。又开凿晋阳的西山建成巨大佛像,一夜点燃万盆油灯。每当出现灾异和寇盗,从不自我反思,只是一味举办斋会佛事,以为这才是修行积德。

高纬耽于玩乐,近乎荒唐。他在华林园设立贫儿村,自己穿着破烂的衣服,在村中行乞为乐。又画下西部边境一些城池的图样,照样仿造,派人穿了黑衣服模仿北周士兵进攻城池,自己率领宫里的太监玩守城作战。他喜欢弹琵琶,亲自谱成名叫《无愁》的乐曲,周围跟着唱和的侍者多达百人,因此民间百姓称他为“无愁天子”。

高纬非常宠幸淑妃冯小怜。一次高纬和冯淑妃一起在天池打猎,边境急报说平阳城已被北周攻陷,高纬准备赶回去,冯淑妃请求再围猎一次,高纬听从了她的要求。后来北齐军队想夺回陷落于北周的平阳城,昼夜攻打不停。城上的敌楼和矮墙都被夷平,残存的城墙只有六七尺高。北齐士兵挖掘地道进攻,城墙地基下陷,城墙塌了几丈宽,将士们正要乘势攻进去,高纬竟然下令暂停,让人请冯淑妃一同观看。冯淑妃因为化妆打扮,没有及时赶来。北周守军用木头堵住了城墙下陷的地方,最终北齐没能收复平阳城。

这样荒唐的皇帝在处理朝政上自然也是一塌糊涂。史载后主高纬在位期间,宠信陆令萱(后主乳母)、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一干奸佞小人,他们把持朝政,勾引亲党,贿赂公行,滥施官爵。朝廷内乌烟瘴气,国库空虚,官吏争相贪污纳贿,老百姓无以聊生。高纬又猜忌功臣宿将,先后诛杀名将兰陵王高长恭、北齐战神丞相斛律光等人,自毁长城。

其时北齐南境有陈朝虎视眈眈,西边更有宿敌北周屡次进犯、攻掠,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君主宵衣旰食之际,后主却耽于玩乐,荒淫无道,想要“无愁”,可能吗?

公元577年春,北周军队攻入北齐京都邺城,高纬出逃后不久被抓,在当了几个月的亡国奴之后,被北周武帝赐死。

古人称呼的奥秘(古人绰号趣谈)(4)

“伴食宰相”卢怀慎

卢怀慎是唐朝开元初期的大臣。当时姚崇为紫微令(中书令),卢怀慎为黄门监(侍中),二人俱为宰相。卢怀慎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姚崇,每遇到事情总是推让给姚崇处理,自己从不专断。有一次姚崇儿子死了办丧事,请了十几天假,于是该处理的政事堆积如山,卢怀慎不能决断。他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惶恐,入朝向皇帝唐玄宗告罪。唐玄宗笑着说:“朕把天下大事全部托付给姚崇,你只要安坐相位,镇抚其他大臣就可以了。”因此当时人们讥笑卢怀慎为“伴食宰相”(“陪伴吃饭的宰相”)。

其实卢怀慎甘为“伴食宰相”,正体现了他的明智和大度。卢怀慎与姚崇共同执掌朝政,姚崇是唐朝贤相,处理国事得心应手,卢怀慎推重他,与他齐心协力,成就玄宗皇帝的“开元盛世”,这种让贤用能甘当陪衬的品德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但卢怀慎并非凡庸之辈。他位至卿相,却能清廉自守,不营私产。后来他因病请求退休,大臣宋璟、卢从愿来看望他,怀慎握着两人的手说:“皇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邪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啊。”这些话何其具有预见性!后来的唐玄宗果然是享国日久,怠于政事,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导致大唐几近崩溃!开元四年十一月初七,卢怀慎病情危急,仍然上表推荐宋璟、李林、李朝隐、卢从愿,称他们是太平盛世中的卓越人才,只是犯了小错误,但贬黜他们却是朝廷的大损失,希望皇帝对他们爱惜和重用。唐玄宗深以为然,予以采纳。十多天后,卢怀慎去世,家无余财,只有一个老仆人,请求卖掉自己换钱来为他办丧事。

卢怀慎为官清廉,又能举贤荐能,正直敢言,虽被时人讥为“伴食宰相”,但仍为后人所尊敬。

古人称呼的奥秘(古人绰号趣谈)(5)

“边和尚”边镐

边镐是五代时期南唐人。最初,边镐以都虞候的身份跟随查文徽攻克建州,抓获的俘虏都保全了他们的性命。建州人十分感冒激,称他为“边佛子”。而后边镐为统军,打下潭州,各位将领要纵兵抢掠,唯独边镐不允许。军队开进潭州城,秋毫无犯,市场照常贸易。潭州人很高兴,称边镐为“边菩萨”。等到边镐当上了节度使,为政没有法度,又无威仪决断,每天只知道摆设供品,大搞诵经礼佛之事,以致政事废弛,社会混乱,潭州人很失望,称他为“边和尚”。

由于边镐管理无方,不合众心,加上后来打了大败仗,被南唐皇帝削去官职爵位,流放饶州。

“边佛子”是一种感激,“边菩萨”是一种赞誉,“边和尚”呢,那就是一种嘲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