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性

植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是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干力量

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今天开始

农农将会向大家介绍我们身边的各种植物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称

现在正值牡丹繁盛之时

农宝们有没有好好欣赏身边的“国花”呢

关于牡丹你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跟随农农

进一步地了解牡丹吧~

牡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牡丹

:毛茛目

:毛茛科

:芍药属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

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富贵花、百两金

物种起源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从而变野生为家养。

“牡丹”名称由来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为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牡丹变种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3)

牡丹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4)

紫斑牡丹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5)

矮牡丹

形态特征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

株型

直立型疏散型开张型矮生型独干型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6)

叶型

大形圆叶型

大形长叶型

小叶圆叶型

中形叶型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7)

牡丹花朵硕大

种类繁多

花色奇艳

如果说你还没来得及欣赏牡丹

那就跟着农农

来看看姹紫嫣红的牡丹花吧~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8)

墨青龙卧池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9)

赵粉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0)

魏紫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1)

二乔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2)

酒醉杨妃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3)

姚黄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4)

洛阳红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5)

御衣黄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6)

白雪塔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7)

豆绿

说起牡丹

当属洛阳牡丹拔得头筹

“洛阳人惯见奇葩

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

满城方始乐无涯”

关于洛阳牡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8)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19)

牡丹——百花之王

相传,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天寒地冻,百花凋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

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但只有一种花未开,便是牡丹。

生气的武则天命人把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更是娇艳无比。

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

年年花下醉

看尽几番红

不知道农宝们

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牡丹花的生命历程呢

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0)

经历了一整个寒冬的蕴藏

等待着一场春雨

牡丹悄悄地冒出芽来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1)

在以后的一个月

牡丹集日月之精华

叶芽缓缓地生长

叶片逐渐长大,颜色变深

在叶间开始藏着几个花苞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2)

花苞静待着一场春雨

在一个雨霁的清晨

花萼裂开悄然开放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3)

花骨朵沐浴着阳光

吸允着甘露

日渐绽开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4)

突然有一天

猛然发现

一朵朵牡丹优雅地绽放开来

“灼灼百朵红”

一派繁荣的景象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5)

经历了大概10天

牡丹花期结束

完美谢幕

从“青春”走向凋零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6)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牡丹迎来了新一期的生命

长出一个个星星般的果实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7)

八月份左右

牡丹花的种子逐渐成熟

一个个果实裂开了角

蹦出一颗颗油黑光亮的小种子

蕙兰红韵牡丹(优微推荐牡丹)(28)

再美的花朵

终究会掉落

但它们曾为了展示自己

日夜绽放 吐露芬芳

由花及人

每一个正值青春的我们

都是最美的模样

愿你不懈拼搏

去绽放自己绚烂的生命


本期编辑:李甜甜

图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